清風收夏暑,細雨帶秋涼。

有人說,2020年被春天錯過,未能抓住夏天。今日又臨立秋時,希望春夏的遺憾終會被秋風溫柔化解,讓六首醉美的立秋古詩詞帶你感受詩意的秋天。

《立 秋》

唐·劉言史

茲晨戒流火,商飆早已驚。

雲天收夏色,木葉動秋聲。

這首詩道出了立秋最美的變化。“流火”代指農曆七月,“商飆”代指秋風。農曆七月仍是較熱的月份,但早上開始秋風已經開始蠢蠢欲動,讓暑熱漸退了;天上的雲從夏時的積雨雲搖身一變成天高雲淡的捲雲,樹葉要開始搖搖欲墜了,梧桐樹每逢立秋必落葉,於是古人才講“一葉而知秋”。

《立秋前一日覽鏡》

唐·李益

萬事銷身外,生涯在鏡中。

惟將兩鬢雪,明日對秋風。

立秋前,作者看着鏡中的自己,感慨身外萬事都已成空,只看到生涯茫茫無果。斑白的兩鬢還要面對明日秋風,禁不住黯然神傷。作者在立秋時節,倒是有些悲秋之感。

《立 秋》

宋·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桐月明中。

夜色轉涼,出窩不久的烏鴉好像已經耐不住寒意,啼叫着飛散了,只留下寂寞的玉屏立在那裏。夜寂靜下來,枕邊吹來一陣一陣清新的涼風,像是扇子在一下下的。從睡夢中起身,來到寂靜的院子裏,沉睡中依稀感覺到的秋聲卻是無處可尋,只見明媚的月色下,滿階的梧桐落葉。

《立秋夕有懷夢得》

唐·白居易

露簟荻竹清,風扇蒲葵輕。

一與故人別,再見新蟬鳴。

是夕涼飈起,閒境入幽情。

回燈見棲鶴,隔竹聞吹笙。

夜茶一兩杓,秋吟三數聲。

所思渺千里,雲外長洲城。

席上的荻草竹條在夜露下顯得清涼,手中蒲葵做的風扇輕搖,自從與好友分別,又聽到秋蟬嘶鳴,立秋日涼風乍起,在清閒的環境中別有幽情,移燈時看到棲息的鶴鳥,隔着竹林聽到笙樂傳來,喝上兩杯夜茶,吟詠幾句秋詩,我所思念的好友在千里之外的長洲城!

《立秋日聞蟬》

宋·楊萬里

老火薰人慾破頭,喚秋不到得人愁。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

在古人看來,立秋有三候:一候涼風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蟬鳴。涼風至,不同於暑天的熱風,秋風起時有涼爽。

白露生,清晨大地霧氣生,露珠包裹着翠綠。寒蟬鳴,感陰而鳴的寒蟬開始鳴叫。

《初秋》唐·孟浩然

不覺初秋夜漸長,清風習習重淒涼。炎炎暑退茅齋靜,階下叢莎有露光。

不知不覺進入初秋之後夜晚變得長了,清風徐徐使淒涼之感越來越濃厚,炎炎夏日總算過去,夏蟲已不再叫了,我終於可以在簡陋書齋安靜地看書了,臺階下的草叢中閃現着露水的光華。

立秋之時,暑氣雖盡未盡,

綠意將褪未褪,蟲聲仍沸,

靜心,享受這最有詩意的時光。

風吹一片葉,萬物已驚秋。

立秋帶給我們的

並不止於寒蟬悽切的悲傷,

而是面對每一個新的時令,

我們那顆願意妥帖照顧生活的心。

唯願,涼爽陪伴你左右

幸福與你日夜緊相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