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号的复赛开始前,联盟16位专家团受邀投票预测本赛季的总冠军归属,其中洛杉矶快船获得8票,密尔沃基雄鹿获得4票,洛杉矶湖人获得3票,而“有幸”获得最后这一张选票的球队却令许多球迷感到意外,因为专家团将这“宝贵”的一票投给了失去“带头大哥”、在赛季开始前甚至都被许多人预测无法进入季后赛的卫冕冠军多伦多猛龙…所以,就在这条新闻下方的评论区里,我看到有球迷在调侃:“这位专家应该是忘了伦纳德去洛杉矶了”…

虽然我并不认为猛龙会连季后赛都进不去,但你要让我说猛龙能够夺冠?我可不想“撒谎”…没有伦纳德的猛龙确实显得“群龙无首”,洛瑞已经34岁,场均数据也逐年下滑;伊巴卡31岁且本来就不是一个球队领袖;西亚卡姆虽然年轻有天赋,但要让他在一个夏天的时间里完成角色转换迅速进入状态?我不太相信。简而言之,这支猛龙已经没有了“冠军相”,所以在赛季开始前我也觉得他们只要能够稳住季后赛名额就算是“完成目标”了。

但多伦多人好像并不满足于此,不仅顺利保证了季后赛名额,提前锁定东部上半区,甚至越战越勇。复赛开始后连克魔术、热火,更是以15分的分差轻取夺冠呼声极高的洛杉矶湖人并让他们吞下“被横扫”的苦果,这也是湖人对阵猛龙的第11连败,上一次赢他们还要追溯到6年前…截至复赛第九天,他们仅仅输给了打法相同的凯尔特人。随着赛季的深入,这支被人“看轻”的卫冕冠军终究还是展示出自己的“冠军相”来。

因为缺少了伦纳德这一高效进攻点,猛龙的进攻效率(ORtg)较之上个赛季的确有所下滑,但是他们的防守效率(DRtg)却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提升幅度已经完全足够填补进攻端的“缺失”,如果我们拿近两个赛季猛龙的攻防效率值和本赛季全联盟各球队比较的话可以很清晰地看出这一提升:

上图灰色队标是上个赛季攻防效率值坐标,彩色队标是本赛季攻防效率值坐标,中间黑色点线表示联盟各球队进攻效率&各球队进攻节奏与防守效率&防守节奏之间的幂律。因为防守效率是越低越好,因此上图的幂是“镜像”转换后的值。而之所以要将进攻节奏和防守节奏分开计算的原因是很多球队的场均Pace并不能真实反映该球队的攻防速率,有些队伍进攻端选择提速,因为善转换、防反,打对手立足未稳;而在防守端他们却选择降速,为的就是让对方陷入阵地战从而减少防反、转换等轻松得分的情况。典型的例子就是本赛季之前的勇士。

你不用理解上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你只需要知道攻防效率与攻防节奏之间计算出的幂越大则实际攻防效率越好,换言之就是各队坐标越“远离”黑色点线则表示在同样的攻防回合中攻防净效率越好!相比于上个赛季,猛龙的值提高了0.21。

不要觉得奇怪,虽然在失去了伦纳德的支持以后看似他们的整体实力有所下降,但事实却告诉我们猛龙剔除了节奏差异之后的综合攻防净效率是有略微提高的。

究竟是什么原因支撑着猛龙继续保持着总冠军的竞争力呢?进攻端能够让他们维持不错效率的最重要“催化剂”是西亚卡姆吗?防守端是因为鲍威尔、阿努诺比等人的强势崛起弥补了小加索尔的“退化”以及伦纳德离开的空缺吗?填补伦纳德空缺的范弗利特

估计许多球迷在伦纳德离开以后最担心的就是猛龙的进攻了吧?洛瑞年纪越来越大,伊巴卡和小加索尔进攻欲望不够很难撑起猛龙的主要进攻点,最好的外线三分终结点丹尼-格林也远赴洛杉矶,西亚卡姆虽然天赋异禀但毕竟成长需要时间,所以好像怎么看他们的进攻都会是最大的问题。但事实却并非球迷所担心的那样,甚至于许多猛龙球迷认为他们这个赛季的进攻【更加流畅】了!

确实如此,在缺少了多个得分点尤其是少了伦纳德这样一个顶级的单打强点以后猛龙的进攻效率不仅没有太明显的下滑,甚至给人以一种,更加“团队化”、更加流畅的观感。

和上个赛季相比,虽然他们全队的场均总传接球次数下降了6.8次,但是在进攻选择上还是有着“细微”的变化,转换进攻频率提高了1.5%,空切频率提高了1.7%,背身单打频率降低了2.0%,这三项恰恰又是猛龙仅有的增(降)幅度超过1.5%的进攻方式:

而这主要的功劳就来自于范弗利特!

提到首发以后的范弗利特场均得分比上个赛季提高了6.6分,但这绝不是他给予猛龙的最大帮助。他在场的意义不是增加了一个得分点,而是在于他的组织、串联能力要比伦纳德+丹尼-格林还要好…

不要怀疑我的观点,虽然相比于上个赛季猛龙场均25.4次助攻没有任何变化,但是有无范弗利特在场球队的各项进攻指标尤其是转换进攻端和空切发起端的频率却有着显著的变化。当然数据上并不能直接查询到有无范弗利特时球队转换进攻和空切的具体变化,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侧面数据”来窥探一下范弗利特在场与否对于猛龙进攻端的影响之重大。

首先在“转换进攻”方面。

猛龙有范弗利特的时候球队一次进攻占比(也就是扣除了抢到进攻篮板后的二次进攻情况)89.65%,没有他的时候是88.66%,提升幅度0.99%;

有范弗利特的时候球队快攻得分占总进攻回合比是17.66%,而没有他的时候是15.12%,提升幅度2.54%;

有范弗利特的时候球队每48分钟传接球次数301.1次(这个次数在全联盟已经排到第8了),而没有他的时候是289.3次,提升幅度3.92%。

为了便于对比,我把猛龙队内场均助攻次数超过1.5次且出战时间超过20分钟以上的8位球员这三项数据拿来做个对比:

三项和转换进攻关系较为密切的On-Off数据中有且仅有范弗利特一人都是“正值”,作为猛龙进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类型,范弗利特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当洛瑞逐渐步入职业生涯末期、重要的高位策应手小加索尔更是状态一年不如一年,他们能够维持着联盟最高效的转换进攻效率、能够串联起那群年轻球员的进攻最大的功劳就是范弗利特。

而在另一个进步明显的地方就是空切战术的利用更加频繁了。相比于上个赛季他们的场均空切回合提高了近两次,根据战术网站的统计显示:范弗利特本赛季参与到空切战术进攻的回合场均次数达到3.2次,其中作为空切终结球员的次数只有0.3次,作为发起人的次数是2.9次。上个赛季他的场均空切终结次数同样是0.3次,但作为发起人的次数却只有0.6次,提高了将近5倍!因此,虽然好像猛龙的空切进攻和他这个身高仅有1.83米的后卫“关系不大”,可实际上范弗利特参与的空切进攻得分(终结或发起)达到了场均4.0分全队第一,而上个赛季仅有0.9分…这甚至还超过了实际参与空切进攻回合次数最多的洛瑞,即便在全联盟其参与空切进攻战术的得分也高居第14:

与此同时,在挡拆接球、手递手、绕掩护这三项需要团队配合的进攻选择中范弗利特也比上个赛季有了至少17%的提升(终结+发起),只不过猛龙本赛季使用频率最高的转换进攻和效率最高、最体现战术执行力的空切令我印象最深,也让我觉得对猛龙整体进攻端的填补最显著。

假如要总结一下范弗利特在进攻端对于球队影响的话那应该是:上个赛季伦纳德能做的除了背身单打他鞭长莫及以外其他方面都能做得更多、更全甚至更好。如果你还记得我赛季初一篇文章的话应该就有印象,我说上个赛季纳斯给伦纳德设计的战术几乎一个不落地给了范弗利特,不管是终结球员还是发起人,甚至连边线球战术都是如此,纳斯完全就是把范弗利特当作伦纳德来使用,事实证明纳斯“赌”对了,他在进攻端的作用还比伦纳德更广(但效率是肯定没伦纳德高的)。

他的贡献绝不仅仅体现在场均提高了6.6分而已,更重要的是作为猛龙“双控卫”阵容的关键一员,他可以在进攻方式、类型、选择以及环境等我们在基础数据上看不到的各个方面给予猛龙帮助。突破威胁、传球意识、战术执行力等等,这些才是范弗利特最有价值的地方。通俗点理解就是球迷口中常说的“化学反应”吧。

撑起猛龙防守体系的西亚卡姆

如果说范弗利特对于猛龙是一个意料之外的惊喜,那西亚卡姆就是意料之中的回报。在赛季开始前猛龙召开的新赛季首次新闻发布会上纳斯就说过要将西亚卡姆培养成一个最全面的球员,攻防兼备还要给他更多处理球的机会。虽然这个赛季西亚卡姆的组织能力并没有提升太多,但是攻防两端来说西亚卡姆确实有了显著的进步。

场均23.6分7.5个篮板3.6次助攻1.0个抢断0.9次盖帽,五项基础数据全面上涨。而如果说在进攻端范弗利特是猛龙最好的“催化剂”的话那在防守端猛龙的最大功臣就是西亚卡姆了。在小加索尔状态下滑明显且外线缺少了伦纳德的情况下可以说西亚卡姆就像字母哥一样一人撑起了猛龙的防守体系。

先看一下西亚卡姆本赛季的防守效率拆解:

7项防守类型拆解西亚卡姆均有数据统计,且只有防背身单打和挡拆接球这两项本就使用频率最低的进攻类型占比低于5%;

所有防守拆解中仅效率排名最低的是接球投,但也超过了联盟63.8%的球员;

共有3项防守效率排名超过了联盟85%的球员。

我曾经有介绍过好几次猛龙的防守体系,他们是采用类似于雄鹿的防守模式,也就是常常故意“放水”给对手投三分,目的是尽快逼迫对手选择不合理的三分出手,但并非真正的给予对手大空位机会,因为他们总会用侧翼身高臂展的球员进行扫荡式干扰。字母哥和西亚卡姆就是各自球队防守体系下最关键的那个“扫荡机”。因此尽管作为一个内线球员,可他的防接球投频率却达到了54.5%…这不仅仅是猛龙全队的防接球投主力,更是全联盟场均防守接球投次数最多的球员(7.4次)…

这就是说猛龙的这种防守策略完全就是为西亚卡姆的“量身定制”的,全联盟能够承受得起这种防守策略的只有雄鹿和猛龙两支球队。甚至于他们做的还要比雄鹿更加彻底的多,因为不仅仅是故意“放水”,甚至还绝不允许对方持球三分能力出色的球员获得机会,下图是联盟防守非助攻三分效率,不管是百回合限制对手出手次数还是命中率猛龙都做到了极致:

而这个负责外线“缠绕”对手持球三分高手的任务也有一大部分扛在了西亚卡姆的肩上。

我简单复述一下猛龙的外线防守策略:以西亚卡姆等人为首的外线防守群严防死守哈登、东契奇这类持球单打三分能力极强的球员轻易出手,同时尽量逼迫对手将球传给空位把握能力较弱的队友手中,并且“有意无意”得给予这位接球人一定的出手空间,让对方错误地认为是个好的选择,而在这个时候拥有身高臂展优势的西亚卡姆则会迅速跟进干扰对手投篮。

所以这就是许多球迷疑惑的“西亚卡姆的三分限制效果达到了-4.4%,场均防守三分次数却高达7.0次全队第一;更诡异的是猛龙场均让对手空位、大空位三分出手总次数全联盟第三,而限制对手三分命中率却又是联盟第一”这一连串相互矛盾的现象之原因。

这确实太离奇了,猛龙防对手三分效率联盟第一,对手空位三分出手次数却联盟第二,难道是猛龙每次都运气那么好?谁和他打就手感不好?哪怕有场均最多的空位机会也把握不住?西亚卡姆从上个赛季开始三分限制效果就不差,对手是犯糊涂了每次逮着西亚卡姆防守自己的时候来出手?这一切都不过是猛龙刻意营造的防守端“假象”而已,他们就是通过不断的制造“失位假象”诱使对手投篮。也正因如此,西亚卡姆的RAD防守威慑区域始终都处在油漆区外到三分线之间的中远距离段,效率排名也仅仅超过联盟73.4%的球员。如果还不能理解我表达的意思的话我们再看看RAD图解或许你就懂了。

【下图蓝色部分表示在场时对手在该区域的百回合出手下降,红色部分表示在场时对手在该区域的百回合出手上升。可以明显看到限制效果-4.4%的西亚卡姆在场时对手的三分出手反而疯涨…】

在伦纳德和格林“西游”洛杉矶之后,在洛瑞、伊巴卡、小加索尔等人逐渐老去,他们不仅没有消失在球迷的面前,甚至越战越勇,打出了赛季开始前绝大多数球迷都没能预料到的成绩,更是在复赛开始后真正展露出了卫冕冠军的姿态,这不是一个人就能够做到的,在进攻端,有西亚卡姆的成长,有伊巴卡的生涯最高效,有阿努诺比和鲍威尔的助力,但是我觉得最关键的球员是范弗利特,是他填补了伦纳德的“空缺”并且让球队的“化学反应”更好;而在防守端,虽然也是一批新秀的态度足够好、一群老将的经验足够丰富,但是没有西亚卡姆这个核心他们是无法打出这样的防守表现的。

范弗利特和西亚卡姆,一内一外,一攻一防,两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新秀扛起了后伦纳德时代猛龙的大梁,或许他们就是多伦多新的“北境双雄”。

猛龙能够卫冕吗?虽然这个赛季群雄割据要想脱颖而出实际上比上个赛季勇士一家独大的时候更困难更难以捉摸,但他们有着和勇士一样的精髓——以防守立足的团队篮球。在联盟的历史上,可以说每一支创造奇迹的球队都是这种类型,所以你又有什么理由认为他们没有机会呢?

#猛龙# #湖人猛龙# #西亚卡姆# #范弗利特# #洛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