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複賽之初的遼寧隊1勝3負,內憂外患之際,球隊揮淚斬主任,郭士強就地下課。不過39天,郭指導下崗再就業,南下廣州接下了救火主帥丁偉留下的攤子。

對於郭士強來說,這是他執教生涯的一個轉折點。因爲此前14年以來,郭士強只做過兩種主教練:遼寧男籃主教練、中國男籃主教練。郭指導的國字號執教履歷並不漂亮,開篇一段“津門慘案”就是悲劇調性,但要論及對家鄉球隊,郭士強可謂功勳卓著,14年12個賽季,4度總決賽,1個總冠軍足以說明一切,家鄉回饋以遼寧省十大傑出青年榮譽、體育局籃管中心副主任官職,也算是仁至義盡。

當然,郭士強不是掛印而去,他在遼寧體育局的職務應該還在,所以此番外出,多半又要走遼寧籃球對外輸出的經典流程,就好比廣播新聞裏透露的,這次郭士強去廣州,還要帶上一個神祕的L君,很大可能是會從廣州換回個人物,這種以人易人的玩法,在中國體育有特定名詞,或曰“交流”,或曰“支援”。

這當然不是遼寧第一次往外送教練。在郭士強之前,蔣興權顯然是遼籃歷史上更重磅的名字,事實上,蔣興權從老蔣到蔣老,已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具分量的名字之一。饒是如此,新世紀老蔣重返遼寧執教也不過一個半賽季,就辭職轉投新疆,按蔣興權自己的描述,辭職的導火索是球隊老闆韓召善在更衣室內和自己的一次吵架。

而開創廣東王朝的李春江指導,也是遼籃出品,1983年進入遼寧隊的他是球隊主力小前鋒,絕對核心,從1988年開始,追隨遼寧隊5年4冠,成爲CBA史前時代最後一支王朝球隊。第一個兩連冠,執教李春江的正是蔣興權。而到了1993年李春江退役之際,迎接他的,是一份瀋陽市皇姑區房產局的工作,這纔有了李春江南下廣東宏遠,落地生根。

和李春江相比,這支遼寧王朝球隊隊長吳慶龍和遼籃的故事更爲曲折,他在1997年退役後走上了遼寧男籃主帥的位置,4年執教,遼籃在八一王朝中拿到2個亞軍,1次第七、1次第五,但此後球隊新老交替,戰績嚴重,2001-02賽季中途吳慶龍引咎辭職。這次辭職大龍心中究竟有多少不甘無人知曉,但有件事情也許可以透露一二,此後吳慶龍奔走他鄉執教,每逢遼寧必全情投入,2005年季後賽帶領雲南隊客場3分險勝淘汰遼寧之後,大龍泣不成聲。賽後發佈會上恢復冷靜的大龍說:“遼寧畢竟是我帶過的球隊,從情感上我不希望他們輸。”

當然,季後賽客場淘汰家鄉球隊殺入四強,吳慶龍還不至於情商低到說出什麼特別刺激的話來,這個3戰2勝的系列賽雲南唯一一個主場迎戰遼寧前,大龍講的話可能更能揭露他內心的真實想法:“也不爲別的,我就想證明一下自己。”

吳慶龍在這個系列賽所戰勝的,恰是他曾經的遼寧隊恩師蔣興權。9個月後,蔣興權下課。至於吳慶龍如何在十年後重返遼籃執教,又如何被郭士強擠下帥位,再次離開遼寧,現在青島隊執教,那又是另一個故事。

擊敗遼寧後,吳慶龍被弟子拋向空中

現在遼寧人李春江坐在浙江廣廈的主教練席位上;遼寧人哼艹大帥劉維偉則是浙江稠州銀行主帥,80歲的蔣興權坐在他身邊完成了顧問合同,準備回瀋陽老家養老。遼寧球迷也許已經習慣了,這麼多年來,他們的球隊從獵人到盼盼、巨龍、捷豹、飛豹再到明年可能重回獵人,對面教練席上總會出現一些熟悉的遼寧面孔,吳乃羣、崔萬軍、接君、李曉勇,莫不如是。

主教練崗位畢竟只有一個,也不是每個退役球員都有成爲優秀教練的資質,但和遼寧對外輸送教練相比,他們向外輸出球員的經歷只能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在郭士強這批球員之前,大部分優秀的本土籃球苗子基本都進入遼寧成年隊,而在遼寧隊打出名堂的,要麼退役後才離開,要麼即便離開,往往也已經到了生涯末期,吳乃羣30歲轉會浙江萬馬,李曉勇34歲才加盟陝西,在那個時代已屬高齡。漏網之魚中,黑龍江人李楠可能是最大牌的那個,他是遼寧體校出身,後來並未進入遼寧一線隊,而是被調入八一,從某種角度來說,屬於不可抗力。

李曉勇與張慶鵬

李楠與郭士強

當始終從70年代往後撥到80、90年代以後,遼寧優秀苗子“漏網”的概率開始變大,而他們無法進入遼寧成年隊的理由也開始變得有些光怪陸離,最典型的是兩位去廣東的球員:

丹東體校出身的遼寧孩子周鵬,原本已經進了遼寧青年隊,但不到一週就哭着被爸媽帶回來了,據說是被遼寧青年隊的師兄們“打罵”到不行了;而原來練游泳的王仕鵬,到14歲準備試訓遼寧省體校,當時他百米12秒,預測身高1米98,本是練籃球的好材料,結果少5萬塊學費沒進去。

與此同時,一些經濟實力不俗,但籃球根基薄弱的南方球隊開始有人扮演球探的角色,四處出擊網羅少年人才,遼寧很快就成爲了重點搜刮對象,各種青訓營、培訓班層出不窮,像浙江廣廈的訓練營就開到了瀋陽城下。周鵬和王仕鵬在離開遼寧隊後,顯然不會憑空奔赴廣東,段江鵬是在13歲被挖走,羅旭東則從小就被李秋平帶去上海,鄒雨宸12歲就被挖到深圳上學……在論壇上,遼寧球迷對於這種南方人來北方搶人的行爲嗤之以鼻,面對在遼寧遍地開花的青少年訓練營,本土球迷雖然心急,但終究還是無可奈何,因爲青少年訓練營這種事情,和“投資不過山海關”的故事版本截然不同,對於遼寧本土籃球而言,實質上這確實更接近一種資源掠奪。

這些年被掠奪的最大一礦,可能當屬周琦。周琦雖是河南人,但完全就是遼寧青訓出來的球員,遼寧隊本有機會簽約周琦,但據說因爲一些合同細節的扯皮,最終被新疆重金截胡。

而和周琦一起在2013年爲遼寧拿到全運會青年組冠軍的範子銘,故事就更爲曲折一些。範子銘父親範立臣是前廣東男籃球員,母親姜英是前遼寧女籃球員。不願留在遼寧隊的原因,一來遼寧隊不是純商業球隊,遼寧體育局擁有相當話語權,範子銘的父母不願意孩子再入體制,二來當時周琦留在遼寧的概率太高,一旦周琦在一隊,怕以後沒範子銘的位置。

然後範子銘就去了廣東,沒選宏遠而去了廣州,是因爲易建聯佔着位置,怕出頭太難,從這個角度看,範子銘家人爲了他能避開周琦和易建聯算是煞費苦心。

這個思路倒也基本沒錯,因爲遼寧隊內就有一個現成的例子,原帥在遼寧三個賽季,就因爲後衛線上算上小外,佔坑的人太多,在遼寧最後一年只有6分鐘出場時間,但轉會到山西之後,出場時間立即漲到26.2分鐘,也算是打出了一片天地。

不過,范家千算萬算,還是沒算到周琦會去新疆,而範子銘自己,也在廣州征戰兩年後,還是沒躲開周琦——他被球隊租借到了新疆。當然,好消息有兩條,一是範子銘在周琦身邊反而打得不錯,球漲了不少,二來明年範子銘租借期滿,可以回廣州了。

在那裏,遼寧老叔正在等着他。

而在2020年CBA複賽後的季後賽半決賽中,遼寧隊以2-0淘汰了擁有周琦、範子銘以及曾令旭(遼寧丹東人)的新疆,也許第二個總冠軍足以彌補他們人才流失的痛,讓他們暫時淡忘沒有李曉旭就要累死韓德君的窘境。

這段遼寧孩子出走的歷史,幾乎與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同步,籃球少年們流動的方向,也大致與他們同時代其他行業的人相仿,籃球和趙本山、燒烤一道,闖南走北,究其根源,這差不多兩代人的選擇,不僅僅是人民幣的召喚,還有逃離體制的衝動。

即便是遼寧引以爲豪的青訓體系本身,也在面臨更爲尷尬的境地。一方面選擇走上學道路的孩子會越來越多,他們的眼裏,想必也有曾令旭和史鴻飛這些前輩的影子;而另一方面,會有一些更爲急功近利的父母,在孩子還沒有真正接受遼寧青訓培養好基本功的時候,就爲了眼前的利益將他們送出遼寧,看起來苗子是流動起來了,但良莠不齊的外地培訓體系,究竟是毀苗多,還是助長多,沒人算得清楚,也許最關鍵的點恰在與此,遼寧連“眼前的利益”都無法兌現給這些父母。事實就是,現在的青少年國家隊中,已經罕見遼寧青訓體系出來的選手。

離開遼寧的人,多半依然感懷家鄉的好。李曉勇就說過“在外千般好,不如在家親”,吳慶龍雖然有200斤的委屈,但談到家鄉還是動情:“其實我一直都關心着遼寧男籃,無論我走到哪,我都會看關於遼寧隊的新聞,賽場下,我永遠記着我是遼寧人!“

周鵬在遼寧奪冠後,在微博上發文道:“圓夢遼寧,圓夢4300萬遼寧人民!圓夢遼寧體育人!!!這不是一句虛假的話,記得小時候聽着老一輩的籃球人說,咱遼寧體育大省,籃球人材頗豐!拿不到一個全國冠軍,總是在第二名!難受啊!!!(那個時間段應該是甲A全國聯賽)慢慢的自己長大了,到了該出成績的時候,老一輩的教練說一定要爭取進遼寧隊,代表遼寧好好幹!”

周鵬的感嘆號是多了點,但我們確實能夠從中感受到真摯的故土情懷。現在的中國籃球圈,遼寧的孩子依然遍天下,無論走得多遠,你根本不用擔心他們的鄉音會有所改變,你更需要擔心的是他們身邊的人口音會不會被帶走。

當下,中國籃球仍然需要遼寧,然而,又有誰知道遼寧籃球需要什麼?

作者:貓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