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巴菲特出手了!)

來源:瞭望智庫(zhczyj)作者:瞿新榮 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指數研發部高級主管

負債累累的美國油氣資產,爲何成了巴菲特整合收購的對象?

疫情平復後,能源行業還能復甦嗎?

中國天然氣管道運輸的機會豈不是更大?

1

巴菲特的新目標

7月份,巴菲特大手筆收購天然氣公司道明尼(Dominion Energy)旗下的中游能源業務,交易總額高達97億美元(約合685億元人民幣),其中40億以投資方式進行,另外57億以承擔債務方式進行。

位於美國馬里蘭州拉斯比的道明尼公司的天然氣管道。

巴菲特每個動作都能引發市場關注,該筆鉅額收購當然也不例外。

前段時間,“股神”剛剛清空航空股,賬面上躺着1300多億美元(約合9088億元人民幣)現金,正在市場猜測“股神”何時出手、會收購什麼資產時,暴跌下的美國油氣資產成了巴菲特整合收購的對象。

巴菲特。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很多企業沒有逃過破產厄運,如航空、酒店、出租車等行業,而油氣是最集中的領域。

6月底,美國老牌頁岩油公司切薩皮克能源申請破產。這個市值曾一度高達375億美元(約合2021億元人民幣)的巨頭,在破產前市值縮水到2億美元(約合14億元人民幣)。在切薩皮克能源之前,惠廷石油(Whiting Petroleum)和戴蒙德海上鑽探公司(Diamond Offshore Drilling)也在今年相繼破產。據統計,至7月3日,美國能源行業負債超過5000萬美元(約合3.5億元人民幣)的公司提交破產申請的已超過20家。

巴菲特收購的道明尼子公司的業務邏輯並不複雜,主要包括道明尼能源運輸公司(Dominion Energy Transmission)、Questar管道公司(Questar Pipeline)和卡羅來納天然氣傳輸公司(Carolina Gas Transmission)100%的股份,以及易洛魁天然氣運輸系統公司50%的股份(Iroquois Gas Transmission System)。

在伯克希爾能源公司完成該筆收購後,其業務將佔美國所有州際天然氣傳輸量的18%。

那麼,在衆多可收購項目中,巴菲特爲何重金收購一家即將破產的天然氣管道輸送公司?

2

受“股神”青睞的是什麼?

美國天然氣輸送市場主要形成於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天然氣改革進程中,壯大於2016-2018年。

上世紀80年代以前,美國和加拿大對天然氣井口價(開採出來時候的價格)進行嚴格監管,限制了企業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使得天然氣價格不能有效反映市場變化。70年代石油危機爆發,石油漲價,但天然氣價格仍然偏低,引發天然氣供不應求局面,導致1976-1977年冬季美國天然氣嚴重短缺,學校停課、數千家工廠停產。

在這樣的背景下,爲了避免價格管制下市場資源分配扭曲,美國80年代中後期加快天然氣改革進程:解除對井口價格管制,同時要求管道公司管輸與銷售業務分離,管道放開,實行“第三方准入”,供氣方公平使用管道。

在這種情況下,管道運輸服務應運而生。

管道運輸服務的進一步發展得益於美國頁岩氣的發展。

美國天然氣市場主體多元,上中下游及交易市場完全自由競爭,上游生產商6300多家,其中,21家大公司爲主要生產商,中游管道公司約160家,儲氣庫運營商123家,下游地區配送公司約1300多家,居民用戶6672萬戶,商業用戶536萬戶,工業用戶19萬戶,發電用戶1700餘戶。

原則上,市場供需決定天然氣價格。

2016年美國頁岩氣產量206億方,2018年產量6486億方,增長32倍。美國能源從對外依存度70%,到油氣自給,未來將變成世界天然氣最大出口國。中國將成爲美國首要出口目標國之一。

管輸服務就像高速公路收費一樣,能夠持續不斷創造現金流。對於巴菲特來講,這是非常好的資產,也是他非常熟悉的業務模式——收取“過路費”模式,其過去投資美國運通等都有類似特點。

而且,天然氣在一次能源中的佔比,未來還有很大發展空間。在全球一次能源結構中,憑藉低碳清潔特點,天然氣地位不斷上升,由1980年的18%提升至2018年24%,而石油則從46%下降至34%,煤炭穩定在27%。

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以及中國石油集團經濟技術研究院發佈的2019版《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報告分析,天然氣可能在2050年左右佔一次能源比重上升到27.6%,超過石油的27%,成爲第一大能源品種。

毫無疑問,未來天然氣在發電以及民用、工業發麪,依然有很大空間,這可能是巴菲特看好天然氣的第二個原因。

另外,天然氣跟石油的巨大差異在於,其用途不像石油那樣依賴於交通。疫情後的世界,很多人判斷在家辦公將成爲一種模式,會降低對交通運輸和石油的需求。隨着疫情得到控制後經濟活動的復甦,作爲民用、工業以及發電用途,天然氣將依然受到青睞。

或許巴菲特依然“寶刀未老”,強者恆強的邏輯仍在。此次頁岩油危機後,美國頁岩油頁岩氣市場將出現分久必合的趨勢,通過整合來提升頁岩油氣公司競爭力。

3

中國天然氣市場發展任重道遠

如果巴菲特看好美國天然氣管道運輸,那麼,中國天然氣管道運輸的機會豈不是更大?

對比美國,中國天然氣市場無論在管輸長度,還是管輸交易各方面,都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從天然氣使用量來講,中國天然氣依然有很大提升空間。

美國能源結構中,2018年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重爲31%。BP統計,2013年世界能源消費結構中,煤炭佔30%,石油佔33%,天然氣佔24%,而中國天然氣佔一次能源的比重只有7%-8%,根據市場預計以及政策方向,中國天然氣佔一次能源比重要在2020年達到10%,在2030年達到15%,依然有很大增長空間。

從天然氣管輸長度來講,中國天然氣管道里程約爲美國的1/5。

我國當前油氣主幹管道總里程12萬公里,其中,原油1.9萬公里,成品油2.5萬公里,天然氣長輸管道7.6萬公里。根據天然氣“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新建天然氣主幹及配套管道4萬公里,總里程達到10.4萬公里。而美國天然氣管道已經超過30萬英里(約48萬公里),是中國天然氣主幹管道總里程約5-6倍。

中石油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銀川管理處的巡檢人員對西氣東輸中衛氣壓站內的管道、壓力錶進行檢查。

2018年,我國在運天然氣長輸管道44條,在建及規劃幹線14條。人均用氣量、管道總長度遠低於發達國家,天然氣管道密度僅爲美國的1/6、法國的1/10、德國的1/15,人均用氣量170方,遠低於世界平均的472方。

另外,中國推進城鎮化也會拉昇天然氣需求及管道運輸里程的增長。

我國當前城鎮化率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有一定差距,按照中國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2018年我國城鎮化率爲59.6%,與日本(91.6%)、美國(82.3%)城鎮化水平依然有至少10多年差距,這爲我國持續發展帶來巨大空間,對能源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實際上,我國人均能源消耗依然遠低於發達國家,由此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化水平確實較發達國家偏低,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國天然氣管輸需求依然有很大空間。

隨着2019年12月國家管網公司的成立,油氣管道網運分離將是近幾年油氣改革的核心和焦點,中國必然會通過管道向第三方公平開放,來走美國過去天然氣市場化的道路,通過增加供應,推進管輸以及天然氣市場化發展。

張雷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 責任編輯:張雷_NB16011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