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秉承天命,开创伟业的帝王和继承帝统,遵法守成的君主,都不只是因为内在的品德美好,很多时候还得益于外戚的大力相助。权力从来都掌握在强者手里,但是强者并不孤独,他需要多方势力的帮助,其中最重要的一股势力就是自己的枕边之人。夏朝的兴起,是因为有涂山氏的女子相助,而夏桀的被流放,则是因为娶了末喜为妻的缘故。殷商的兴起是因为有娀氏的知支持,而殷纣的被杀,则是因为她宠爱了妲己而荒废了朝政。周朝的兴起,则是因为有姜原和太任,而周幽王被犬戎所擒,则是因为他和褒姒终日荒淫的原因。

所谓家国之事,外戚作为国家重要的一股势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兴衰,左右着帝国的走向。因此红颜祸水的说法是冤枉了女人,真正的祸水不是红颜,而是掌握了权力的外戚。况且掌控权力的外戚未必就是国家之祸,也可能是国家之福,关键在于掌握权力者的作为是否顺应时势。吕雉:推行黄老之术,国家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基础。

汉高祖刘邦的发妻吕雉,年老的时候因为年老色衰,而刘邦又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戚夫人,导致好几次差点废掉吕雉之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但是刘邦最后没有那么做,除了吕雉依靠张良的奇谋,请出了“商山四皓”巩固了太子的地位,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吕氏外戚的强大势力。吕雉的兄弟都是带兵之人,吕雉的父亲吕太公也为女婿刘邦提供了起兵反秦的第一桶金。可以说汉高祖刘邦的帝王之路上,自己的妻子吕雉以至吕氏一族对他的助力颇多,这股势力丝毫不亚于丰沛功臣集团,或者与刘邦歃血为盟的异姓诸侯们,是西汉初年何方势力中实力雄厚的一股。

因此有人问刘邦去世之后吕雉专权,功臣集团们为什么不群起而攻之,非要等吕雉死后才发动反击。究其原因在于吕雉在位时,朝堂之上除了功臣集团之外,还有很多臣子是吕氏一族的党羽和嫡系,因此周勃也好,陈平也罢,他们都没有把握,也没有实力和号召力可以发动政变。但在吕雉去世以后,吕禄、吕产等人根本没有能力控制天下、掌控朝局,因此被诛灭也成了必然的结局。这也是西汉建国以后第一次对针对外戚势力的大清洗,连孝惠帝刘盈的血脉也在这次剿灭诸吕的政治事件中被铲除干净。薄姬:不争无为的薄姬和仁厚的刘恒,成了平定诸吕之乱后的最大受益者。

吕氏一族被铲除干净,让谁继位的问题,功臣们陷入了争论之中,本来在剿灭诸吕之乱中齐王刘襄出力最多,其兄弟刘章、刘兴居也是冲锋在前。但是最终陈平、周勃并没有按照先前的决定行事,他们认为刘襄不能继承大位,因为刘襄舅舅一家不善,他们不想刚刚把吕氏外戚剿灭,就又培养出新的外戚势力来,那样一来对于功臣集团来讲,无疑是灭顶之灾。

最后经过权衡,他们选择了远在代地,并不起眼的代王刘恒。与其说代王刘恒仁厚,倒不如说在陈平和周勃看来,刘恒是个好控制的人,其母薄太后也不是强势之人,对于他们继续掌控朝政大有好处。

薄太后确实不是个争权夺势之人,这也是她能够做到明哲保身的原因,在吕雉眼里,薄太后和刘恒,从来就不是威胁。如果她们母子对刘盈的帝位构成了威胁,恐怕她们就不会舒舒服服在代地了。窦太后:推行黄老之术,影响了大汉三朝的伟大女性。

陈平、周勃只注意了薄太后,却没有意识到一个不下于吕雉的的强势女人,就立在汉文帝刘恒的身侧,这个人就是历时三朝而不倒左右大汉国运几十年的窦太后。窦太后本来是宫中服侍吕后的良家女,后来阴错阳差下被安排到代地去服侍代王刘恒,她深受刘恒的宠爱,为刘恒生下了一女两子,女儿就是长公主刘嫖,儿子则是后来的汉景帝刘启和梁王刘武。而代王刘恒的王后为刘恒生有四个儿子,早在代王刘恒进京之前,王后就先去世了。

代王刘恒做了皇帝后不久,王后所生的四个儿子也相继病死。这样一来,当大臣们请求立太子的时候,窦太后所生的大儿子刘启因为年龄最大,而被立为太子。窦太后母以子贵也被立为皇后,女儿刘嫖为长公主,小儿子刘武先被封为代王,后来又被封为梁王。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窦太后的双亲早已去世,她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弟弟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被人拐卖,家里人都不知道他被卖到何处。窦广国先后被转卖了十多家,最后被卖到了宜阳,为他的主人进山烧炭。晚上一百多人睡在山崖下,突然山崖崩塌,一百多人全都被压死,唯独窦广国得以脱险没被压死,他自己去算了一卦,说是几天之内就要封侯。于是窦广国跟着主人家到了长安,他听说新立的皇后姓窦,是观津人,他猜测皇后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亲姐姐。

窦广国被拐卖的时候,虽然年纪幼小,但他还记得老家的县名和自己的姓氏,还记得曾经跟姐姐采桑从树上掉下来的事情,他就用这些作为凭证上书陈说自己的经历。窦太后把这些事告诉了孝文帝,孝文帝召见窦广国问他的身世,他详细说了原委,果然是窦太后的弟弟。问他还有什么凭证的时候,他回答说:“姐姐离开我西去代地的时候,和我在驿站宿舍里作别,姐姐讨来米汤给我洗头,又要来食物给我吃,然后才离去。”于是窦太后就拉住弟弟痛哭起来,眼泪纵横流下,周围侍奉的人也都趴在地上哭泣,陪着皇后一起悲伤。于是朝廷赏赐给窦广国很多土地、房屋和金钱,封窦氏兄弟为公,让他们迁居长安。

周勃、灌婴的等人说:“我们这些人当初没被吕氏杀死,不想今天性命就要悬在窦氏兄弟二人手中,这两人出身低贱,不能不给他们挑选师傅和宾客,否则就会再次效法吕氏阴谋叛乱。”于是专门选派了一批年长有德、品行端正的世人和他们在一起来,窦长军、窦少君兄弟,从此成为谦虚退让的君子,不敢倚仗他们的贵戚的身份对人骄横傲慢。实际上这是以周勃为首的功臣集团,为了防止外戚势力死灰复燃,对自己构成威胁而安插人手,对窦氏兄弟进行监视,因为他们知道窦太后的手段,自然对窦氏兄弟也心存忌惮。

后来窦太后生病,双目失明,孝文帝宠爱邯郸的慎夫人和尹姬,但这两人都没有为刘恒生子,孝文帝刘恒驾崩后,孝景帝继位,封舅舅窦广国为章武侯,窦长君在汉景帝继位前就去世了,于是封他的儿子窦彭祖为南皮侯。后来的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窦太后堂兄弟的儿子窦婴因喜好行侠仗义,率军参加讨伐叛乱,因为立有军功,被封魏其侯。至此窦氏一门被封侯的有三人。

窦太后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因此孝景帝刘启、太子刘彻以及在朝的窦氏诸贵都不得不跟着她一起读黄帝、老子的著作,尊重黄帝和老子的学术,窦太后坚持黄老之术,让西汉进一步修养生息,国力日渐强盛。窦太后是在孝景帝去世后的第六年,也就是汉武帝建元六年去世的,她和孝文帝刘恒合葬在霸陵,生前她留下遗诏,把东宫的金钱和财物全部就给了女儿长公主刘嫖。汉武帝刘彻能够继承太子之位,最后成为一代雄主,他和长公主刘嫖的女儿陈阿娇联姻,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棋。利用外戚的强大势力,汉武帝终于走上了帝王之路,但母亲王太后也成为了自己集权的障碍,权力的斗争让刘彻与母亲最后反目,随着窦婴和田蚡的失败,权力最终牢牢掌握在了刘彻的手里。

外戚、功臣、诸侯,都是阻挡皇帝集权的障碍,其中外戚因为身份特殊,很多情况下发挥了支持皇权的作用,当皇帝年幼或者继位后羽翼未锋的时候,外戚成为了皇帝最大的助力,没有吕雉,就没有孝惠帝刘盈继位的机会;没有窦太后,就没有汉景帝刘启的前途;而没有王太后,刘彻不可能成为汉武大帝。但皇帝想进一步加强集权的时候,当功臣和诸侯被铲除或削弱之后,外戚势力又成为了挡在皇帝集权面前的拦路虎,帝国兴衰与外戚势力的息息相关。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