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大灣腹地公號;作者:南七道、廖靜娜

頭圖來自:pixabay

截止到2020年8月7日,根據東方財富統計顯示,深圳在深滬兩市,有330家公司上市,佔據了廣東A股上市公司的半壁江山。與之相比,北京367家,上海344家。盤點深圳這330家上市公司,我們可以更好的讀懂這個城市的經濟:電子業強、金融強勁、地產和裝修公司多,但互聯網面臨着後繼無人,芯片發展不夠均衡,而高房價、教育醫療缺乏也爲企業長期發展製造了一定障礙。(注:文中談到的所有公司股價市值,均以8月7日收盤價爲標準,折算爲人民幣計價,數據來自於東方財富Choice金融數據平臺)

上市公司背後的城市差異性

深圳在A股、H股和美股上市的公司,共超過了400家,總市值超過12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二位。在今年6月,深圳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曾短時間超過上海,位居第二,北京之後,但隨即被反超,暫列第三。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變化,背後折射的是國內城市之間的競爭和產業變化。

深圳作爲一個只有40年的新興城市,在歷史積累上沒法和政治中心的北京,金融中心的上海來對比。但是和北京上海的A股上市公司比起來,深圳的公司有自己的特點。深圳處在改革開放的第一線,民營資本和企業活躍,上市的公司以民企爲主,注重研發投入和科技創新、鼓勵創業、包容性高。這爲誕生新興產業提供了環境和氛圍。而深交所位於深圳,有天然的地緣優勢,這直接導致了深圳超過80%的上市公司,在中小板和創業板上市。

2015年,北京首次在上市公司數量上超過上海,名列全國城市第一。主要原因是以中關村爲主的科技中心,誕生了一大批互聯網和科創公司。而深圳2020年6月份,上市公司數量首次超過上海,主要原因是深圳近10年重點發展生物醫藥、新材料、高端製造等新興產業的結果。在這點上,新興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更爲突出的城市,未來的上市公司數量優勢將更加明顯。

從企業上市的高峯期來看,每個城市均有不同。深圳上市高峯期是2010年以後,僅在2010年就有36家公司上市。上海公司上市的高峯期從1994年就開始,當年上市公司數超過32家。北京從1996年開始,就開始逐漸進入資本化的快速車道,每一年都保持着相當穩定數量的公司上市。而且資本化速度越來越快。

北上深上市公司差異性:

在深滬兩市中,深圳是民營公司佔比最多的城市,以227家超過北京的204家、上海的165家。深圳是屬於大市場、小政府,政府相對開明,效率高,改革開放的前沿,市場化比較早。而北京是政治中心,彙集了大批中央國有企業,上海是中國的老牌金融中心城市,也有大量的國有企業。深圳的主體就是以民企爲主。

從城市的上市公司市值前十名對比就可以看出,各地經濟的差異性。北京在A股上市公司裏,市值前10的包括工商銀行等四大行、中國移動、中石油、中石化等,全是巨無霸的央企。而在深圳方面,市值前10的公司裏,以中國平安爲代表的民企佔了大部分。

數據顯示,剔除主要央企後,以民企爲主的深圳上市公司總市值超過北京和上海。

而在資本活躍度上,民企表現更優秀。相關數據顯示,大股東爲私人的民營企業的深圳上市公司,在股票融資、債券融資和併購交易等資本市場利用強度上,比同行的國企上市公司要高67.3%。

深圳官方注重金融產業發展,但和北京上海比起來,深圳上市的銀行股和非銀行類股,在數量上遠遠不能相比。深圳本地銀行上市只有兩家,平安銀行和招商銀行,非銀行類金融機構上市的也只有6家,包括平安集團和中信證券等。而北京僅上市的銀行就超過10家,非銀金融類機構上市的9家。而上海分別是3家和14家。這是因爲北京是中國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上海是中國老牌的金融中心,深圳是1980後纔開始發展金融業,雖然起步晚,但發展快。

深圳的金融業,尤其是保險和銀行業,品相好,質量強,利潤高。一直佔據上市公司市值排行榜的前列,中國平安市值1.4萬億,2019年營業收入11688.67億元,利潤1329.55億元。其次爲招商銀行,市值9200多億,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697.03億元,淨利潤934.23億元。市場化程度高,信息化和革新速度快,招商銀行在信用卡業務等個人零售業務,還有信息自動化建設上,遠遠超出國內同行。

在深圳上市公司中,跟北京上海相比,沒有國防軍工、鋼鐵、採掘行業等軍事和重工業。深圳由於是全國的代工和外貿基地,早先靠製造開始發展。所以深圳早期的上市公司,以電子,地產、裝修等輕工業爲主。電子類上市公司超過70家,比上海的20家,加上北京的15家,總數都要多。其中蘋果的緊密合作方立訊精密,市值3751億,而工業富聯也有 2841億。

深圳上市的民營企業,提供深圳市單位從業人員總數的56.8%的工作崗位,貢獻相當於深圳市總量的70.6%稅收。

在深圳,各個行業的頭部公司,由於政策限制或者歷史原因,大都選擇在海外上市。深圳毗鄰中國香港,有地域優勢,便於利用海外資本,瞭解海外資本市場的相關情況。2004年在港股上市的騰訊,現在市值折算約爲4.67萬億人民幣。港股的地產龍頭恒大,市值折算約爲2550億。整體營收和影響力均在國內同行業裏排名第一。美股上市的騰訊音樂,市值1800多億。2020年港股上市的西摩爾國際(麥克韋爾),是電子煙的全球龍頭,市值2000多億。不過隨着創業板註冊制加大改革、科創板的推出,這種局面在接下來會有所改善。

深圳上市公司中,有個獨特的現象,就是地產公司多,建築裝飾公司特別多,高達32家。遠超過北京的22家和上海的15家。他們的特點是數量多、體量小、利潤低、依附於地產商生存。

雖然深圳地少面積小,僅1996.85km²,而北京面積1.6萬km²,相當於8.42個深圳,上海6340km²,也比深圳大很多。但深圳開放得早,市場化程度高,吸收了隔壁香港的一些地產開發經驗,造就一批以萬科爲代表的全國知名地產公司,其他還有天健、振業、長城等各類地產上市公司,同時還在積極吸收外地的地產巨頭總部遷移深圳,比如原來廣州的恒大、奧園地產等。深圳有超過20家地產上市公司。而深圳的房地產市場一直是全國最活躍、單價最高的區域。

背靠着大地產商,同時藉助活躍的市場交易,在這樣的風口上,深圳的裝飾企業近水樓臺,造就了一大批上市公司,包括中裝建設、建藝集團、亞泰國際和名雕股份等等。但這些企業由於受制於地產公司,墊款較多,一般發展規模都很有限,年收入基本上10-50億之間,但淨利潤都很低。行業內做得較大的中裝建設,市值67億元,2019年營收48.54億元,淨利潤2.48億,利潤率5%左右。

深圳的產業短板:

深圳的上市公司的成績,顯示了這個城市在產業創新和創造上的能力,成績卓著。以騰訊、華爲等一批老牌企業奠定了國內外同行的龍頭地位。但是在互聯網和芯片等領域,新一代的公司卻乏善可陳。後續企業發展乏力,上市公司量多,但個體不強,極少出現核心產業的絕對領頭羊。在互聯網領域甚至出現了後繼無人的局面。

騰訊在全球互聯網和科技領域市值位居前十,但遺憾的是,深圳的互聯網,在騰訊之後的互聯網新經濟方面,出現了斷層和後繼無人的現象。從成立時間來看,2010到2020年間,北京有超過1萬億市值的美團、3000億的小米,沒有上市的,有估值超過千億美金的字節跳動和數百億美金的快手、滴滴。上海有超過7000億的拼多多,沒有上市估值過百億美金的小紅書等。

2018年,深圳一家樂信的互聯網金融公司,用“深圳第二大互聯網公司”作爲宣傳口徑,當時它市值剛過70億(長期在10億美金左右),這不是蹭熱點和故意吸引眼球,也不是故意搞笑,事實確實如此。現在位居第二的,是在美國上市的富途證券,市值超過300億(45億美金)。他們都是騰訊前員工創立,都拿了騰訊的投資。

深圳本質上是一個硬件和製造爲底色的城市。結合深圳經濟的特點和歷史積累,官方的策略是重點扶持智能製造。在深圳官方公佈七大戰略新興產業裏,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增加值是4000多億,而互聯網產業是768億。但隨着軟互聯網和硬科技之間的壁壘和邊界也在逐漸模糊。互聯網正在由軟變硬,附着在硬件上,互聯網的邊界正在變得模糊。大疆就是遊走在這兩者之間,不過更多還是一家硬件公司。

不管官方願不願意看到,一個正在發生的事實就是,互聯網公司的發展,早已經突破了地域的限制,騰訊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一個深圳公司,而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最典型的就是騰訊的投資方面,投資總數超過20億美金的項目,沒有一家是深圳的公司。這符合資本的流動性,但對本土互聯網經濟來說,或多或少有影響。

在熱門芯片的城市競爭中,深圳目前表現雖然可圈可點,但整體發展不夠均衡。以深圳代表的珠三角地區,擅長的是IC 設計。根據虎嗅大灣腹地之前的訪談,“2018年深圳芯片設計銷售額達到731.83 億元,銷售額佔芯片行業整體比重超過 90%;放眼全國,同期芯片設計銷售額佔行業比重爲38.57%。”在芯片產業上,無論是發展的規模、產業鏈的打造、資本化程度,深圳和北京、上海比起來,有很多需要優化的空間。(具體見《深圳缺位於半導體熱潮》)

而官方也意識到,全國最高的房價、教育醫療等板塊的缺失,導致的高端人才引進放緩等問題,會影響到高科技產業的進一步發展,也開始了逐步調整,但任重道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