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大洋彼岸首席軍事顧問邁克·馬倫曾說F-35將是最後一款載人戰鬥機,然而時過境遷原本在無人機領域佔據絕對優勢地位的他們正逐漸落入下風,因爲太平洋兩岸正在接連上演“龜兔賽跑”與“田忌賽馬”的故事

本月初,由氣象局主導聯合包括航空工業集團在內的12家單位,使用一架大型無人機針對森拉克颱風首次進行了高空颱風綜合觀測試驗。

翼龍-10察打一體無人機

翼龍-10”代號首次出現在世人面前,該機升至1萬米高空並抵達目標空域後成功投放30枚探空儀,並聯合毫米波雷達對森拉克颱風進行立體式CT掃描,彌補了颱風資料空白區,對精確測定颱風中心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據。

翼龍-10飛赴目標空域途中

翼龍-10向戰而生:直面高危戰場環境

翼龍系列無人機近年來在國際上的表現可謂是有口皆碑,對外銷售量以“百架”爲單位計算,在實戰環境中累計發射數千枚導彈,且命中率保持在90%以上居高不下,翼龍-1與翼龍-2也早已進入我軍現役裝備序列,代號分別是“攻擊-1”與“攻擊-2”。

翼龍-2察打一體無人機

此前公開的翼龍系列無人機只有三款,除上述兩款外還有一款被稱爲“翼龍1-D”的全複合材料版,這三款無人機無一例外都是察打一體無人機,其共同特徵是採用螺旋槳發動機,長航時是他們的共同優勢,可以長時間留空進行偵察打擊。缺點是速度慢、機動力弱、升限低,易被地面防空武器攔截,高危戰場環境適應力較低。

翼龍1-D基於全複合材料機身研製

翼龍-10則完全不同,這是一款直面高危戰場環境打造的具有雷達低可探測性特徵的隱形察打一體無人機,由中航成飛自主研發,機體性能優勢是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飛行,能配裝圖像偵察、電子偵察、察打一體等多種任務載荷,是滿足軍貿和民用市場需求的通用平臺。

從外形看它很像兩年前亮相第十二屆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的雲影無人機,例如氣動外形都是下單翼、V型垂尾,此種佈局有利於隱形,V型垂尾可以散射雷達波束,同時也可對發動機部位構成雷達屏蔽。

翼龍-10無人機V形垂尾

不過,二者還是有很大不同,雲影無人機動力系統採用渦噴-11C發動機,尾部噴口也無任何修形措施,後視隱形能力十分低下。翼龍-10則是我國第一款配裝雙渦扇發動機、實現雙發雙控的高空高速無人機,尾噴口有明顯的隱形修形,和成飛此前披露的風影無人機高度一致。

雲影使用的是單臺渦噴-11C發動機

翼龍-10機長9米、機高3.7米、翼展18米,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2噸,可以掛載超過400公斤的武器載荷,尺寸規格與雲影無人機大體相當,但12500米的巡航高度與超過500KM/h的巡航速度兩項指標均弱於雲影無人機,這是因爲在氣動佈局一致情況下渦噴發動機相較於渦扇發動機在實用升限與速度上更具優勢。

然而渦扇發動機耗油率低的優勢使得翼龍-10擁有更長的巡航時間與作戰半徑,巡航時間超過8h,航程則超過4000公里,作戰半徑超過1500公里,與著名的蘇-27戰鬥機處於同一水平線,通過觀察翼龍-10在此次颱風立體掃描探測試驗任務中的航跡圖也可以感知它的戰場觸達能力。

雙發渦扇配置的風影無人機(翼龍-10)

翼龍-10實際就是風影無人機,雲影則是風影的外貿版,外貿版出於價格、技術保密等因素考慮,會在設計、配置上有一定程度的閹割。

央視在報道翼龍-10的畫面中又出現了“雲影”一詞,說明中航成飛希望將翼龍-10與雲影無人機打包成一個完整品牌,這樣更有利於對外軍貿。

翼龍-10颱風觀測試驗航跡圖

戰時翼龍-10有三種任務構型,分別是察打一體、圖像偵察、電子偵察,該機可在敵野戰防空系統打擊半徑外的萬米高空投放制導武器,戰術打擊距離達百公里級,遠遠優於當今世界任何一款察打一體無人機,在執行偵察任務時最遠成像距離更是超過400公里

翼龍-10偵察距離超過400公里

大洋彼岸尖端無人機接連下馬,罪魁禍首是“人禍”

放眼全球翼龍-10並不是唯一,大洋彼岸早在11年前就首飛了性能遠勝於翼龍-10的復仇者察打一體無人機,該機不僅有推力更強的單發大推,甚至還配置有內置彈倉,最大起飛重量達9噸,武器掛載能力是翼龍-10的將近三倍,巡航速度更快,能達到740km/h,最大升限18288米,續航時間20小時。

復仇者察打一體無人機

復仇者無人機綜合戰技術性能全面優於翼龍-10,但該機在首飛兩年後卻被用戶拒絕,大洋彼岸空軍寧願繼續在收割者無人機上縫縫補補也不願意採購新機。

這時有人就會想,是不是復仇者無人機雖然紙面性能漂亮,但卻是中看不中用呢?

MQ-9收割者察打一體無人機

這個問題先放一邊,再來看看另一架具有先進性能的X-47B隱形飛翼式無人機的結局,該機7年前就在布什號航母上實現了上艦飛行測試,最大起飛重量20噸,內置彈倉可以掛載2噸彈藥,加上飛翼式佈局加持其隱形性能甚至比B-2A轟炸機更好,如此優秀的飛機結局又是怎樣呢?

X-47B上艦測試

X-47B在花掉8億美元研發費之後走向了下馬結局,最終被一款代號爲“黃貂魚”的非隱形無人加油機取代,而後者並不具備作戰能力,是一款純粹的空中加油機,目的旨在延伸F-35、F/A-18有人戰鬥機的作戰半徑。

前有復仇者後有X-47B,爲什麼都無疾而終了?復仇者是空軍項目,他們寧願在螺旋槳動力的收割者無人機上敲敲打打也不願買新機,根本原因是沒錢,錢都去哪裏了?都去用來填F-35這個無底洞。

F-35C阻攔着艦

X-47B下馬的原因是海軍要維護F-35採購能力的穩定性,同時保住那些飛行員的飯碗。從作戰效能上看,F-35隱形性能必然無法匹敵飛翼式佈局的X-47B,後者高危戰場環境生存力更強,再從長航時巡邏的效費比來看,F-35燒掉的美元要比X-47B多得多。

誠然F-35聯合攻擊機作爲一款出色的第四代戰鬥機的確擁有不俗戰力,但它卻成了探索新質戰鬥力的最大攔路虎,可謂是成也F-35敗也F-35。

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大洋彼岸連續下馬系列先進無人機爲太平洋另一邊的技術奇襲創造了絕佳機遇,去年10月1日,攻擊-11與無偵-8的亮相可謂是雙雙實現了世界唯一。

攻擊-11是全球第一款投入現役實用的飛翼式隱形察打一體無人機,官方在解說時甚至使用了“常規戰略打擊”一詞,該機全向隱形性能全面優於B-2A隱形轟炸機,擁有強大的戰場穿透力。

攻擊-11隱形察打一體無人機

無偵-8則是全球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投入實用的臨近空間無人機,該機採用乘波體氣動佈局,能在臨近空間通過火箭動力進行大馬赫數高速飛行,而且還能自主返場降落,可對戰區打擊毀傷效果進行快速偵察判定,能夠確保我方建立非對稱的信息優勢。

無偵-8

如果說攻擊-11與無偵-8的問世深刻詮釋了“龜兔賽跑”這則寓言故事的真諦,那麼國際市場上的無人機角逐則是“田忌賽馬”故事的當代翻版。

應該說在翼龍-1剛剛誕生的年代我們完全不具備與大洋彼岸在察打一體無人機領域爭雄的實力,但由於他們保守的市場決策導致爲我們騰出了一大片無人機市場,翼龍-1、彩虹-4綜合技術性能都弱於MQ-1捕食者,但憑藉價格優勢我們還是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

彩虹-5察打一體無人機

在外貿利潤供養下翼龍與彩虹兩大系列無人機實現了快速迭代,到了翼龍-10問世的當下,該機在國際市場上就做到了首屈一指,而復仇者無人機早已塵封。

前不久,大洋彼岸終於醒悟過來要放開無人機出口的技術管制,但亡羊補牢爲時已晚,近年來我們已經培育出了規模龐大的無人機市場與供應鏈,功能各異的各類無人機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就連國際頂尖的飛翼式隱形察打一體無人機國內就有4款,甚至民營企業也想要在軍用無人機領域躍躍欲試。

飛翼式隱形無人機徹底白菜化

爲什麼大洋彼岸在擁有絕對優勢且一手好牌的情況下,打得七零八落?《隆中對》裏的一句話就很應景,“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