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在我的門診有家屬帶着患者的片子來諮詢,我總要問三個問題:第一患者的症狀你能說清楚嗎?第二患者曾經接受過的治療你是否瞭解?第三患者服藥或者治療效果如何你能明確嗎?

如果以上三個問題都不能肯定回答,我的意見是帶患者面診,因爲神經外科很多疾病需要結合片子和症狀做診斷,另外部分疾病例如椎管腫瘤、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等需要查體。

上週門診有這樣一位三叉神經痛患者,雖然患者到了門診但是兒子迫於母親的疼痛,一切的溝通都想自己代勞。

“哪一側臉疼”

患者兒子:“左側”

“是否治療過嗎”

患者兒子:“治療過,喫的卡馬西平”

“效果如何”

患者兒子:“不行,沒啥效果”

“不要急,讓你媽媽自己說!”

患者:“能控制一會兒,治不好”

……

在以往的科普中,告訴過大家,三叉神經痛屬於功能性疾病,在疾病診斷方面需要結合患者症狀,用藥情況,所以用藥是否可以控制症狀尤爲關鍵,一般原發的三叉神經痛服用卡馬西平等藥物是可以有效控制症狀,所以患者自述用藥效果是非常確切的。

很多年輕的孩子在陪父母就診的時候,由於擔心父母親不能準確回答醫生對病情的詢問,便根據自己對病情的瞭解,直接回答。

有的患者由於長期生活在方言區,家屬擔心醫生聽不懂,便自然而然的充當“發言人”的角色。

有的家屬,患者剛說一句話,覺得描述的太簡單,便接過話茬,根據自己的的瞭解,開始和醫生交流。

有的家屬覺得帶着患者就診不方便,自己代勞,雖然有片子,知道簡單症狀但是不能確切描述某些症狀或者治療效果。

原因有很多,不一而足。

作爲醫生,也完全可以理解!

但,也請你理解一下,看病更多的是醫生要看,要問,要查體!

首先,患者自己描述自己的症狀纔是最準確的,這是伴侶、家長、孩子都不能代替的!有的時候,家屬根據自己看到患者的情況再描述給醫生的,並不一定是患者最真實的感受。而這,可能影響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

再者,即便患者受限於表達能力或語言能力等,不能準確的描述自己的病情,家屬可以承擔“翻譯”的角色。但是注意在整個過程中,家屬只是承擔醫生和患者交流紐帶的作用,不要增加或刪減內容,保證患者和醫生能正常交流即可!

陪診的時候,關心、焦急,很正常!但是,如果你真的希望家人能獲得精準的診斷,如非必要,請儘量讓患者面診,儘量讓患者自己來表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