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對茶有點愛好的人,家裏肯定有一隻蓋碗。蓋碗是一種上有蓋、下有託、中有碗的茶具,又稱三才碗。蓋碗和茶壺不同,它是將沖泡與飲用合二爲一的茶具。說到蓋碗的泡茶法,就是行茶十式,這是最簡單的茶席和最簡單的泡茶方式。

行茶一式:主客行禮

茶師在座位上端坐,現行注目禮,然後身體向前傾斜15度,行善禮,表示泡茶開始。它表示了茶師對茶友、對茶以及對自然的尊敬。

行茶二式:備茶

備茶就是把茶放到茶則上。用右手取茶則,置於左手掌心,再用右手取茶罐,把茶葉從外及裏旋轉,讓茶葉出到茶則上。這個動作一定要反覆練習,小編試過,一不小心就會把茶葉撒得到處都是,那可真是一個大寫的尷尬呀。還要記得,把用過的茶罐和茶則放回原處。每一件器物都要有所規矩,有所位置,各司其職。

行茶三式:溫器

雙手將碗蓋翻開,把碗口比作鐘錶,在12點處注水,熱水從碗蓋流入碗身,讓整個蓋碗從裏到外的溫透。然後,右手執茶針,在碗口的6點處作支點,左手在12點處把碗蓋翻回原處,此時雙手捧起蓋碗,將蓋碗的水倒入公杯,繼續溫燙公杯。請記得,一定要雙手。小編以前總是單手執蓋碗,真是失禮呀!

行茶四式:投茶、搖香、聞香

投茶:溫器之後的第一時間將茶葉投入碗中,用茶碗裏的熱氣和溼氣來做第一次醒茶。這真是顛覆三觀呀!有和小編以前一樣,認爲醒茶是在注水之後的盆友請舉手!

搖香:雙手穩穩地握住蓋碗,在胸前震盪三次,有利於幹茶更好地髮香。下次再覺得自己家的茶不夠香,想想是不是遺漏了這一步。

聞香:聞香時切忌往碗裏吐氣。先把身體裏的濁氣吐淨,然後把蓋碗麪向自己,打開15度的縫隙,吸氣……果然很香!

行茶五式:溫杯

還記得剛纔倒入公杯的熱水嗎?溫杯就要用到這部分熱水了。溫杯的順序,無論是左邊還是右邊,都是從外及裏,以環抱的手禮表達歡迎恭敬之意。記得,右邊的事情右手做,左邊的事情左手做。別忘了,溫後把公杯送回原處。

行茶六式:潤茶

示範的蓋碗泡茶,用的是條索形的高香烏龍茶——武夷巖茶大紅袍。對於這款茶的沖泡,選用定點旋衝的手法。

還是把碗口視作鐘錶,在7點半的地方以45度角注水,用水流與蓋碗的作用力產生一個漩渦,由此帶動的旋衝力度能讓碗裏的茶更好地釋放它的內質。

潤茶之後要快速出湯,記得不要倒在公杯裏,要直接倒到水盂裏,因爲潤茶的茶湯一般不作飲用,直接棄掉。

出湯之後,碗裏的茶會留出一個空位,此時,要把空位轉向自己,在空位處注水,這樣沖泡的茶湯會更加和諧(說白了,就是不要直接往茶葉上澆水)。

行茶七式:泡茶

還記得“定點旋衝”嗎?就是在7點半的地方以45度角注水,由此產生一種旋衝的力量,讓茶更好地釋放自己的潛質。不過,剛纔說的是潤茶,所以要快速出湯。

而此時已經到了行茶十式中最關鍵的步驟——泡茶,所以,出湯的時間要因茶而異。應“看茶泡茶”,因爲每一種茶的坐杯時間和茶水比例都不一樣。

行茶八式:分茶

在分茶之前,我們先把杯子裏的水棄掉。記得不要越物,不要交叉,因爲這不僅是對茶的恭敬,也是對器物、對當下每一個細節的恭敬。恭敬心、平常心、平等心就是在這些細節中慢慢養成的。

由於茶湯的精華浮於其表,會隨着熱氣的散失而流走,所以在分茶時,公杯與茶杯要保持45度角,高度離杯口兩公分就可以。

行茶九式:請茶

茶師雙手與肩同寬,微微向外傾斜15度,以表示對飲茶人的一種禮敬、謙恭。同時,手勢要堅定平穩,目光要端正。

行茶十式:品茶

品茶時要左手持杯,右手托杯,記得不要摸杯口。除了雙手,品茶時還要保持身體的中正平衡,不要架臂,以自己適應的熱度和方式把茶喝下去。喝完後,記得把茶杯送回原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