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題《桂林》,形神兼備,給無數中外遊客留下永恆印記!

郭沫若題《桂林》

作爲桂林人,每次坐動車都會看到形神兼備、神采奪人,受人青眯《桂林》二字,今天又盯着這二個字欣賞,久久不願離去。

桂林山水甲天下寫進了課本,不知道讓多少中國人夢寐以求想去一次桂林遊玩,再加中外遊客不斷美言傳遞,在世界上的知名度真是無法形容,有人說只知道桂林,不知道南寧是省府。

桂林南站,亦稱桂林站,每天上千上萬的遊客在這動車站穿梭。桂林站給中外旅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郭沫若題《桂林》

《桂林》二字出自當代大文豪郭沫若之手,他是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題《桂林》

瞧!用黃色銅片製作放大的《桂林》二字,矅曜發光在我們眼前。

我們一起來欣賞郭沫若大手筆是如何創作出讓人難忘的書法作品。《桂林》寫得如此大氣,寫得如此出彩,寫得如此別具一格,可以與《故宮博物院》媲美。總的感覺《桂林》:渾雄古樸,與山水同輝。

《桂林》左右顧盼,錯落有致,線條豐潤飽滿,有吉金古風韻味,十分耐賞。

三個木字偏旁處理最有型,“桂”字木旁重筆,一豎直中有曲,不提鉤,收筆平底處理;“林”字左木部與右木部相比,短而向左傾斜,右木部高而有力提鉤,左撇與左木筆畫重合,右捺寫成點,不出鋒,收筆回鋒;“桂”字二個土部,長短、粗細、傾斜均處理得自然得體,美觀大方。

桂林真有福氣,有大書法家郭沫若的《桂林》增色,山水更美,人文更輝。

【關注“精神傳播”,分享藝術精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