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金融體系的重構,與中國資本市場的變革。「晚點」希望從小處入手,以每日 IPO 公司的快速報道,記錄這個時代的變化。

通過「晚點早知道」,我們希望可以讓讀者只需要花幾分鐘時間,就可以瞭解到當天上市公司裏,最重要的是哪幾個,它們都是一家怎樣的公司,未來可以有怎樣的期待。

在需求放緩、補貼退潮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開始降速。

文 | 萬珮

編輯 | 宋瑋

8 月 11 日,汽車自動化設備生產商先惠技術登陸科創板(代碼:688155),該公司發行價 38.77 元 / 股,擬募資 3.99 億元。8 月 11 日科創板上市後,先惠技術一度大漲 237.3%,但隨後走低,午間收於 85.02 元 / 股,比發行價高 219.3%。目前先惠技術市值 64.3 億元。

先惠技術成立於 2007 年,總部坐落在上海松江工業園區,其主要爲汽車相關廠商的產線提供自動化設備,產品涉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動力總成、燃油汽車底盤、變速器等,專注中高端市場,主要客戶包括上汽大衆、一汽大衆、華晨寶馬、北京寶馬等知名車企。

先惠技術上市之路一波三折,公司從 2015 年就有上市計劃,由於政策變化等原因未成功。2017 年,先惠技術再次發次上市衝刺,2019 年 7 月,轉戰科創板未果。直到今日才上市成功。

受汽車行業增速放緩影響 國際巨頭也不好過

在需求放緩、補貼退潮等諸多因素影響下,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開始降速 —— 自 2018 年起,中國工業機器人持續 13 個月產量下滑。2020 年的疫情讓行業情況更爲不樂觀。

先惠技術亦在招股書稱,汽車產銷量下滑,短期內會導致客戶車型量產期推遲,影響訂單實施進度;長期會影響整體市場需求。

先惠技術在新能源汽車自動化裝備領域的競爭對手之一,庫卡的近況可以說明,行業巨頭的日子亦難捱。

庫卡機器人馳名汽車行業,與安川電機、ABB、那發科並稱爲機器人 “四大家族”,幾乎在所有的主機廠商的製造車間裏,都有它的身影。

2017 年,中國家電企業美的集團出價 292 億元,收購了這家總部位於德國的汽車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但因爲庫卡從 2018 年起放緩的業績,反而拖累了美的,被外界認爲是一次並不成功的收購。

不止是庫卡,安川電機、ABB、那發科等外資巨頭業績均出現業績下滑跡象。

主要爲系統集成產品 毛利率高於同行

先惠技術 2017-2019 年的毛利率爲 30.91%、30.89% 和 46.10% ,不僅高於國內同行,甚至高過外資巨頭。先惠技術 2018 年營收 3.26 億元,淨利潤 3112.29 萬元,2019 年營收 3.65 億元,淨利潤 7263.07 萬元。

國內企業規模小、知名度低、技術實力薄弱,要想獲得訂單,大多數的策略是以價格換市場。國內機器人制造企業的平均毛利率不到 20%,外資企業大多在 30% 左右,那發科一度超過 45%。

原因在於,目前公司主要提供的是系統集成產品。相較於上游機器人制造,系統集成商毛利率高達 30% 至 50%。

先惠技術也表明,公司的核心研發能力在於技術設計。

招股書稱,公司如此做的原因是機器人關鍵零部件和製造技術門檻高。

對比上游機器人制造,系統集成規模大、集中度低,競爭更爲激烈,在產業鏈中相對處於弱勢。

上汽系提供近八成收入

先惠技術的客戶集中度高。2019 年,上汽大衆系、上汽集團系、華晨寶馬、寧德時代新能源、採埃孚系提供了 92.87% 的收入。其中,上汽大衆和上汽集團更是佔據 78.17% 的收入。從招股書披露的近三年數據來看,主要客戶佔營收比例逐年攀升。

上汽集團還間接持有先惠技術的股份。揚州尚頎是先惠技術的第四大股東,持有公司 4.47% 股份。穿透股權結構後,身後有上汽集團的身影。

兩實控人平分股權,共計持股 75.1%

先惠技術首席技術官潘延慶、總經理王穎琳爲公司實際控制人,分別持有公司 34.16% 股份。共計持股 75.10%。本次發行完成後,潘延慶、王穎琳仍將共同持有公司 56.32% 的股權。

招股書稱,潘延慶和王穎琳作爲實際共同控制人,對公司的發展戰略、經營決策、利潤分配等具有重大影響,可能對中小股東的利益帶來損害,一定程度上存在實際控制人控制的風險。

在加入公司之前,潘延慶分別在上海大衆汽車、博世力士樂、上海寶宜威機電等公司有過工作經歷,王穎琳則從 1999 年至 2006 年,任上海先匯裝配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二人均有多年汽車行業從業經歷。

-FIN-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