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PsyCh Journal 杂志

大家自拍的时候最常用什么角度呢?除了向下的45度角之外,很多人都有习惯的“露脸”方式,比如左侧脸或者右侧脸在前。其实不论是人物照片,还是有名的人物画像,大多数肖像都有一定的角度,以减少正面肖像带给人的视觉冲击。

大家回忆一下有名的画像,会有这样的发现:左侧脸好像比右侧脸更多。不论是微微偏头的蒙娜丽莎,还是回眸凝视的带珍珠耳环的少女,“左脸”都占据更多的注意。有人曾经分析了1474幅十六到二十世纪的欧洲人物肖像画,结果发现,56%的男性肖像和68%的女性肖像都是“左脸画”,而这种“左脸”倾向,在全身肖像中更为显著。这种倾向有可能和画家的习惯有关:比如大多数画家使用右手作画,因而从左向右画更顺手;或者人们更习惯向右摆头(相关链接:你接吻的姿势Right吗?),因而被画的模特更可能坐在画家的右前,左侧脸会更靠近画家。

但也存在这样的原因:左侧脸比右侧脸更美。虽然人们认为“对称脸”更符合审美,但人脸并不是完全对称的。面部不对称,“在肉不在骨”,指的是面部肌肉运动的强度两侧脸有所不同。我自己照相就有这样的体会:同样是“微笑”,左嘴角往往比右嘴角幅度更大,尤其是假笑摆拍更是如此。研究也发现,左侧脸往往能呈现更丰富生动的情绪表现,尤其是负面情绪的表达。这可能由于大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不对称和交叉控制:右侧半球更多控制情绪表达,因而左侧的情绪表达更好。为了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展示情绪,人们可能会无意识地把左脸更多展示给对方。相反,如果需要减少情绪表达、显示权威,就可能要露出右边的“扑克脸”,比如在钞票上的头像,右脸似乎就更多。

因为上述的这些原因,可能还带来这样的结果:人们对于是左脸和右脸的认知加工有差异。PsyCh Journal 最近一期的神经审美学专题中,就有这么一项研究。作者选择了十七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画作为研究刺激,选择了左脸和右脸肖像画各24副(男女人物各半)并调节了原画的明暗和对比,同时通过图像处理做出了每幅画的镜像(左脸画变成右脸画)。参与实验的是不了解伦勃朗作品的中国大学生,每人会看到24张原画和另外24张原画的镜面画,他们要判断看到的是原画还是镜像,在这个过程中记录眼动。

结果发现,多数情况下,被试能够分别左脸原画和镜像,但是对于右脸原画和镜像却很难区分。眼动记录显示,在进行正确判断时,被试观察肖像眼睛的时间更长;而看左脸原画的时,观察肖像眼睛的时间也更长。这可能是因为人们对于左脸和右脸的认知加工有所不同:人们对于左脸的信息加工可能更多依靠内隐知识,对左脸眼部的重视也可能说明人们更重视左脸的情绪表达。

综合画家、模特和观众三方面的原因,当人们在观赏“左脸画”和“右脸画”时,会不会有所不同呢?头部15°的偏转,就能影响他人对于照片人物的初步态度判断。有人比较了英国皇家学会的会员照片,他们在家庭照片里“左边脸”更多,而在会员档案中“右边脸”更多。但这也与研究领域有关,在一项研究中,被试要根据学生照片判断专业。结果左脸照片更多被认为是文学系学生,而右脸照片更多被认为是化学系学生,而被认为是心理系的学生照片则不存在左右差异。可见在很多人心里,心理学真的是“能文能理”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