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醫術高明的醫生都是藝術性、科學性的結合體,最最重要的是要在行醫時忍住乾嘔,是的,對於很多學醫的人而言,剛開始的勞累是能夠忍受的,但噁心作嘔的狀況卻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當嬰兒呱呱墜地,有孩子好奇地問身爲科學家的爸爸,爲什麼剛出生的孩子渾身上下都黏糊糊的?科學家的回答令人汗顏:

“因爲這事就是這麼噁心!”

是的,對於很多生過孩子的母親而言,剛生下來的孩子都是黏糊糊的,不僅如此,孩子還很醜陋,仔細回顧醫學上的點點滴滴,我們會發現,當醫生確實要忍住乾嘔,適應那些噁心的手術,我爲什麼要這麼說呢?自然是爲了引出下面的話題:蛆療法。

如果我們有幸見過成羣的蛆,那生機盎然的場面,便能讓你明白這東西到底有多噁心!但你可能不知道,骯髒的蛆,令你感到噁心的蛆,有時候卻能救你性命,它常常被用來清理傷口上壞掉的爛肉,人工處理往往簡單粗暴,達不到治療的目的,而它們卻有着比醫生更高明的清理傷口的能力,不過蛆療法這個名字也太難聽了,後來的醫生又把它改爲“幼蟲療法”,不過聽起來還是讓人不舒服,讓人抗拒治療,索性又改爲“生物療法”,名字中徹底沒有蛆了,但我覺得患者接受了這種療法又有什麼意義呢?蛆不還是在你的傷口上到處爬嗎?

這位科學家說得很對,醫學上確實有很多東西讓人覺得噁心,比如:糞便移植。說是“糞便移植”,叫“糞菌移植”其實更加合適,爲什麼要這樣說呢?直接將健康的腸道細菌移入缺乏這些細菌的人體內,可以有效地遏制就連醫生也感到棘手的腸胃問題,類似於嚴重的腹絞痛等等。似乎看上去跟噁心扯不上任何關係,但你要知道,凡事帶着“糞便”二字,便或多或少有點關係。(即使是稀釋的糞便,也足夠讓人噁心)

糞菌移植

有人可能會說,直接使用抗生素不就可以制止了嗎?但就像灑農藥一樣,農藥是不分敵我的,農作物上的害蟲被消滅光了,但農作物也受到了不可逆的傷害,抗生素也是如此,它會無差別的攻擊腸胃裏所有的細菌,好的壞的,寧枉勿縱,這就造成了腸胃裏益生菌的大量死亡,影響腸道細菌的多樣性,而且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治標不治本!

讓人意外的是,這種療法病人往往並不抗拒,這種手術雖然噁心,但只要對病痛有效果,能儘量緩解身上的痛苦,病人是根本不反對的,真正抗拒的人其實是做這些手術的醫生,糞便移植,真的是太噁心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