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報報道(記者吳博峯)新能源車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能引發消費市場關注。

8月6日,一輛理想ONE在廣東省肇慶市高速公路行駛時發生意外事故,導致車輛起火自燃。所幸事故並未造成人員死亡。

今年以來,國內發生多起新能源車自燃事故,而每次事故,都在透支着消費者對新能源車的信心。

與傳統燃油車不同,動力電池、電機和電控組成了新能源車三大核心部件。其中,作爲新能源車的“心臟”,動力電池質量直接決定着車輛續航、安全與動力表現。

吳博峯 攝

外採是車企主流選擇

“今年以來,我能夠感受到業內各方對新能源車動力電池領域關注度有很大提升。這源於國內新能源車市場發展從早期培育階段進入到快速成長期,其市場發展成熟度的變化影響着汽車企業的態度。”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能源車由核心技術經濟性決定的市場前景已非常明朗。動力電池將在未來發展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消費者關心新能源車的種種方面,都繞不過核心部件動力電池。未來,誰擁有高質量動力電池,誰就將征服市場。

由於燃油限值標準日趨嚴苛,所有車企都必須在新能源車領域佈局,動力電池因而也被推到了首要位置。

以差異化求生存是汽車企業秉承的發展理念。然而,這樣的發展理念並不適用於目前的新能源車。由於發展時間尚短,大部分車企並不具備動力電池領域技術儲備,只能通過外採方式滿足旗下新能源車所需。

在國內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比亞迪和國軒高科三家電池企業是業內領軍企業。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動力電池應用分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三家主要電池企業裝機量市場佔比高達73.64%,幾乎壟斷了國內動力電池市場。

由於車輛動力的變化,在燃油車市場佔據主導地位的合資品牌也體驗到了核心技術缺失的滋味。7月,本田汽車與寧德時代就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簽署全方位戰略合作協議。其實,近一段時間,像本田這樣的合資車企攜手國內電池廠商的案例已不是少數。

歐陽明高認爲,動力電池研發是一個系統性的、時間週期很長的課題,需要經過大量實際道路測試和產品檢驗,絕非一日之功。得益於量產能力強、進入市場早的優勢,三大電池廠商在國內新能源車市場具有很大話語權。

不可否認,外採方式可以幫助車企在短時間內彌補在動力電池領域的不足。但隨着市場逐步成熟,消費者對於新能源車需求已不再僅僅滿足於續航里程,這也對動力電池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隨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車企希望通過不同產品定位、功能延伸、性價比優勢來打造自身風格,吸引消費者目光。而爲多家企業同時提供動力電池的第三方電池廠商,無法針對每一個品牌需求,都給出非常到位的、清晰的和個性化的解決方案。

北京理工大學車輛與交通工程學院副教授孫立清對《中國消費者報》記者表示,主流電池廠商根據自身擁有的電池規格和型號供車企做出選擇,在市場上具有主動權。但考慮到量產能力和成本等多方面因素,車企選擇空間往往較爲有限。

隨着時間推移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已經有汽車企業意識到自主研發動力電池的重要性。

安全是動力電池生命線

一直以來,購車補貼政策與整車續航能力相掛鉤,補貼標準鼓勵續航里程長、能量密度高的新能源車型。同時,廣大消費者也更傾向於購買一輛行駛距離更遠的車型,不會因車輛續航能力而焦慮。

消費市場的普遍認知,推動着汽車企業想盡辦法提升動力電池續航能力。同時在能夠享受到補貼的時間點內也爭取獲得更多政策扶持。

補貼的誘惑讓很多車企盲目追求續航里程提升,紛紛搭載高能量密度電池。而這爲新能源車安全埋下了隱患。

孫立清表示,汽車企業對續航里程的追逐,使三元鋰電池取代磷酸鐵鋰電池,成爲市場主流選擇。雖然三元鋰電池續航能力有所提升,但其安全穩定性相對較差,在車輛發生短路或者高溫環境下容易失控,從而導致自燃現象發生。

爲了提高動力電池安全性,擁有電池自主研發能力的車企也逐漸改變“續航里程優先”的思維。

前不久,比亞迪重新採用磷酸鐵鋰材料,推出了刀片電池。據悉,這種名字獨特的動力電池,最大不同就是通過密集排布保持足夠的剛度,在電池包安全防護上也能節省一部分傳統電池包層層防護的結構,在提升動力電池體積密度同時,還可以獲得更好電芯散熱設定,保證電池安全。“安全是刀片電池的最大特點。同時,爲自家純電車型量身定做的電芯,能最大程度提高空間利用率,解決純電動車型底盤高度問題,這是通過外採方式獲得動力電池車企無法比擬的優勢。”歐陽明高說道。

就在刀片電池發佈不久後,長城汽車也發佈了全新的無鈷電池。由於鈷的成本較高,如何在後補貼時代降低消費者購車成本是車企必須面對的問題。

而無鈷電池的推出,是動力電池行業發展的一大變革。它解決了三元鋰電池安全性低和成本高的兩個核心問題,在安全基礎上提升了車輛續航能力,又降低了消費者購車成本。記者瞭解到,正在研發中的一款無鈷電池能量密度可達240瓦時/公斤,預計搭載該款電池的車輛續航能力可達到880公里。

巧合的是,就在7月底,松下官方宣佈要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實現無鈷電池商業化。兼具性價比優勢的無鈷電池有望成爲引領下一站潮流的風向標。

未來電池依然關鍵

“隨着我國汽車消費升級的到來,消費者希望購買的是一輛高品質的新能源車,這就要求汽車企業要朝這個方向去努力。”孫立清表示,技術發展是不斷升級的過程,動力電池整體發展還在摸索中,大量的研發投入是滿足消費者需求的保障。

在動力電池領域,堪稱“黑科技”的石墨烯電池研發一直備受市場關注。

提及石墨烯電池,很多消費者並不會感到陌生。早在2014年,新能源車發展元年之時,業內就曾提出過這一暢想,其高儲能、使用壽命長、充電時間短、重量輕的優勢可謂是動力電池最佳選擇。以使用壽命爲例,石墨烯電池是鋰電池的兩倍,是氫化電池的四倍。

不過,受限於技術水平和生產成本,石墨烯電池一度消失在公衆視野中。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劉鵬接受《中國消費者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初石墨烯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成本過高。由於當時新能源車市場體量不大,生產成本無法通過量產轉化,汽車企業在這一領域投入度不高。

經過多年技術沉澱,當時人們眼中的黑科技有了進入現實生活的可能。

7月28日,廣汽集團公開展示了其自主研發的石墨烯電池,優良的導電性和特殊的三維結構,使這款石墨烯電池可以做到8分鐘充滿80%電量,充電時間大幅縮短,將提升消費者用車體驗感受。

●背景

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發展史

作爲電動車輛的主要能量來源,動力電池技術歷經了多次材料體系的變遷。而每一次動力電池材料體系的變化都會引發汽車市場的震動。

說到動力電池的發展史,要說回到100多年前。1834年,首款搭載乾電池的電動車便已推向市場,但當時過低的續航里程讓其在與內燃機車的競爭中很快敗下陣來。此後很長一段時間內,汽車市場再也難覓電動車的身影。

而隨着汽車生產水平不斷提升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汽車企業又重新萌發出發展新能源車的想法。於是,1971年,豐田汽車推出了全球首款油電混合動力車型——普銳斯。其採用的是具備大電流充放能力的鎳氫電池,安全性好,但是比容量低,體積大。

幾年之後,在體積和成本方面有較大優勢的鉛酸電池進入人們的視野,並一度在市場中達到了應用高潮。不過,較低的能量密度依然是無法逃避的現實問題。

此後,業內又將希望的目光放在了鎳鎘電池身上。1996年,全球首輛現代電動汽車通用EV1開始量產。早期EV1使用鉛酸電池組,續航僅爲96公里。雖然通用在不斷升級電池,但是續駛里程過短的EV1仍然找不到銷路,最終只生產了2000多輛。

新能源車多次市場化推廣未果,讓汽車企業意識到,不解決續航里程難題,新能源車就難有大發展。

1997年,磷酸鐵鋰材料研發成功,加快了鋰離子電池的商業化應用。同年,日產汽車生產出全球第一輛使用圓柱鋰離子電池的新能源車PrairieJoyEV。從此,鋰離子電池汽車正式登上新能源車舞臺。

鋰離子電池是現階段新能源車企的主流選擇,其優勢在於能量密度較高、體積小、重量輕。但低溫會影響其續航里程,目前溫控元件也在研究發展中。

爲了滿足消費者對於車輛續航能力的高要求,動力電池材料已從磷酸鐵鋰轉向了三元鋰。三元鋰的能量密度比磷酸鐵鋰高,可將整車續航能力提升至400公里以上的階段,但其穩定性較差。

回顧汽車產業的發展,技術不斷迭代創新成爲推動產業化發展進步,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車輛的關鍵。

眼下,在鋰電池商業化應用的同時,車企也在努力尋找更優動力電池材料作爲驅動能源。(吳博峯)

●相關鏈接

各類動力電池之優劣

鉛酸電池

優勢:鉛酸電池的最大優點是放電性能良好,車輛需要動力時可瞬間輸出較大電流。鉛酸電池價格低廉且原材料資源豐富。同等規格的鋰離子電池價格大約是鉛酸電池的三倍。但從實際使用壽命來看,鋰電池的壽命更長。

劣勢:由於鉛酸電池的重金屬鉛和電解質溶液污染性較強,在生產、使用和回收環節,很容易對環境造成危害。因此,從可持續發展角度來看,鉛酸電池並不適用於未來汽車綠色發展。

磷酸鐵鋰電池

優勢: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較高,而且起步早、成本低,技術相對成熟,契合了汽車廠商節約成本的訴求。爲應對補貼大幅退坡,保持市場競爭力,以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爲代表的車企相繼調整了動力電池應用佈局,在比亞迪漢和北汽新能源EC220等新車型上裝配了磷酸鐵鋰電池。

劣勢:磷酸鐵鋰電池低溫性能差。儘管電池生產廠商通過各種方法改善磷酸鐵鋰的低溫性能,但是磷酸鐵鋰材料的固有特點,決定了其低溫性能劣於其他正極材料。

三元鋰電池

優勢: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而能量密度決定着新能源車的續航能力,這是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指標。此外,在冬季寒冷的溫度條件下,三元鋰電池續航能力雖有下降,但保持在可控範圍內,車輛在不同氣溫環境續航表現較爲穩定。

劣勢:三元鋰電池受到撞擊和高溫時穩定性較差,在高溫環境下會產生分解,並且三元鋰材料的化學反應尤其強烈,一旦釋放氧分子,在高溫作用下電解液迅速燃燒,存在安全隱患。

燃料電池

吳博峯 攝

優勢:燃料電池能量轉化效率高,能量轉換效率可高達60%—80%,是內燃機的2—3倍。燃料電池的燃料是氫和氧,生成物是清潔的水,本身工作不產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也沒有可吸入顆粒物排出。

劣勢:由於燃料電池未進入大規模商業化應用階段,其較高的生產成本無法通過量產進行消化。其次,燃料如何在安全性的前提下存儲,也是業內面對的一個全新課題。(吳博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