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振宇,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廣東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消化營養專業組副組長,中國醫師協會兒科醫師分會第四屆委員會兒童過敏學組委員。

擅長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症、兒童炎症性腸病的規範化診斷治療。對小於胎齡兒(低出生體重兒)營養干預管理以及混合病因嬰兒肝炎綜合徵的診斷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在“非典”和手足口病疫情嚴峻時期積極投身於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並獲省級和市級嘉獎。參編全國統編教材《醫學導論》(兒科學部分)及《災難醫學》(兒科部分)。

多次獲評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中山大學優秀教師,以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中山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診室故事規範治療,1歲患兒終嘗生日蛋糕

“一刻不消停”是沈振宇從醫二十年的感悟,他外表樸素、高高瘦瘦,一副眼鏡架在鼻樑上,忙前忙後地給小患者看診,給家長答疑解惑。有時候跟了10年以上的小病友回來找沈振宇看病,沈振宇好氣又好笑,“怎麼還找我啊?都成年了,去掛成人消化科。”

在24年的兒科消化疑難和重症疾病的診治中,沈振宇掌握了小兒消化專業的先進技術,對出生低體重兒營養干預以及嬰兒肝炎綜合徵混合病因的診斷有深入的研究,同時亦擅長於嬰兒牛奶蛋白過敏症的診斷,所以就診的小患者絡繹不絕,都慕名前來找沈叔叔看病。

如今,沈振宇建立了三十多個微信病友羣,從兒童營養、疾病診治、健康科普、長期管理等爲家長提供了溝通、學習和交流疾病知識的平臺。“怎麼這幾天過敏症狀又嚴重了?查了過敏原沒有?這個問題可以進病友羣,有久病成醫的病友媽媽解答。”沈振宇會這樣答覆家長。

在兒科門診中,經常會遇到有家長要求醫生開退燒針,他們會認爲打上一針會好得更快,但這並非是明智的選擇。沈振宇指出,“從初期發熱、中期散熱、後期退熱三個發燒階段的治療,有時候家長就能在病友羣找到答案。”

未滿1歲的明明(化名),出生時患有嬰兒黃疸,在醫院進行常規藍光治療後,黃疸仍不消退,起初被診斷爲母乳性黃疸,但停了母乳後,依然出現黃疸症狀。沈振宇接診後,對明明進行了抽血、驗大小便以及肝臟B超等常規檢查,診斷結果爲“嬰兒肝炎綜合徵”。

由於患黃疸和肝炎,明明出生後就沒有喫過普通奶粉和甜食,再過兩個月就到生日了,能不能喫上1歲的生日蛋糕還是未知數。看着不能喫普通奶粉的明明,沈振宇下定決心,盡最大努力把孩子治好。

“嬰兒肝炎綜合徵”屬於先天性疾病,沈振宇對明明進行嬰兒肝炎常規用藥治療,包括優思弗、肝泰樂、思美泰等,同時每月進行抽血化驗複查指標,並隨時根據患兒情況調整用藥。在明明1歲生日前的一天,明明家長拿着錦旗,高興地握着沈振宇的手說:“孩子終於能喫上自己的生日蛋糕了。

病案分析九齡童腹疼數年,三步治療解疼痛

小兒腹疼病因很多:第1類爲全身性疾病及腹部以外器官疾病產生的腹痛,常見如敗血症、過敏性紫癜、蕁麻疹、心肌炎等;第2類爲腹部器官的器質性疾病,如胰腺炎、肝炎、膽道疾病、腸梗阻、腸套疊、闌尾炎等;第3類爲功能性腹痛,約佔腹痛患兒總數的50%~70%。沈振宇表示,由於很多腹疼病症不明顯,孩子往往腹疼半年以上纔來就醫,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9歲的小董(化名)腹疼已有兩年之久,曾在外院進行相應檢查,並服用常規解痙藥,仍無法明確病因。慕名找到沈振宇時,小董已進食極少、消瘦無形,就診時更無法直立行走,只能捂着肚子在媽媽攙扶下艱難地彎腰前行。由於腹痛明顯,小董已停學一年,在同齡兒童中,小董感到自卑和沮喪。看着眼前消瘦的孩子,沈振宇感到心痛,因爲他知道孩子腸胃粘膜已損壞,只要喫上食物就會劇痛無比。

考慮腹痛與過敏症狀有關,經仔細問診後,沈振宇給小董進行了過敏原檢測,結果顯示小宇IGE過敏指標很高,存在嚴重的過敏症狀,但卻無法找到具體的過敏原。於是,沈振宇對小董進行了三步治療方法:1.過敏對症治療:聯合使用抗過敏藥,選擇西替利嗪和賽庚啶藥物。2.考慮小董除了病理性腹痛以外,有可能也與心理因素有關,聯繫心理專家進行會診,給小董進行心理治療。3.腹痛症狀減輕後,減少用藥,同時補充營養補充劑。一個月後,小宇腹痛症狀減輕,症狀緩解一半以上,已經正常復學。

沈振宇強調,兒童6歲以上,輕症腹痛如不予以治療,可能會逐步隨着年歲的增長過度到嚴重腹痛。家長要學會觀察患兒日常大小便、體重、食量。若腹痛嚴重或持續半年時間以上,就診時,醫生會爲患兒進行胃鏡、腸鏡、CT、大小便和抽血驗血檢查,以確定病因。對於非腫瘤、非胃腸潰瘍等引起的重度腹痛,診斷考慮爲“功能性腹痛綜合症”,治療用藥有:1、更強的解痙藥、或者胃腸動力藥物;2、胃腸粘膜保護藥,保護胃黏膜表面損傷,以使食物經過胃部不會產生過度疼痛;3、抗過敏性用藥。4、常規解痙藥,並輔以益生菌、維生素D藥物治療,腹痛症狀有所緩解。

2歲幼兒過敏臉潰爛,細心“揪出”罕見過敏原

如今,過敏性疾病的防治仍然是醫學界的難題,嬰幼兒是食品過敏的嚴重受害者。只要是添加了輔食的寶寶,可能都會接觸到一個詞:食物過敏,寶寶往往在喫下食物後會有打噴嚏、起紅疹、皮膚紅腫、腹瀉等不適,讓家長們坐如針氈。

自從開始添加輔食後,2歲的晴晴(化名)臉皮開始過敏潰爛,在外院進行過敏原測試,仍未能找到源頭。當沈振宇接診時,晴晴的臉已嚴重潰爛,由於瘙癢嚴重,晴晴身子骨消瘦,嚴重影響了生長發育和日常生活。那麼,晴晴的過敏症狀爲何如此嚴重,抽血化驗也找不到過敏原該怎麼辦呢?

就診時,晴晴媽媽拿出了晴晴的飲食日記,飲食日記中詳細記下了每一次給孩子餵食的食物,如雞肉泥、牛肉泥、土豆泥、雪梨泥。但是這些食物和過敏原抽血驗單上的食物類別覈對後,粗看沒有一種食物可以讓晴晴發生嚴重過敏,包括母乳。

沈振宇拿着飲食日記,一頁一頁地仔細翻着,突然山藥泥的字眼出現了,原來晴晴媽媽爲了讓晴晴腸胃更好,用山藥製作輔食給晴晴補充營養。沈振宇表示,有一些食物從名字上看不出啥,但其實暗藏奶、雞蛋這些過敏原,如果媽媽們粗心大意,就很可能讓寶寶難受。當可疑過敏原找到後,沈振宇對症下藥,第一步給予兩種以上的藥物抗過敏治療;第二步餵養晴晴時避開山藥泥,同時也避開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如奶類:牛奶、羊奶,包括奶幹、奶片等以牛奶味原材料的食物;蛋類:雞蛋、鴨蛋等,包括雞蛋糕等以蛋類爲原料的食物;堅果類:核桃、松仁、瓜子等。第三步堅持寫每天飲食日記。

一個月後,晴晴症狀減緩,白白的皮膚回來了。沈振宇強調,目前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預防食物過敏,也不建議常規使用過敏原特異性免疫治療。像晴晴在半年內不能接觸這些過敏原,半年後當症狀減緩後可重新嘗試新食物。

幫你問醫生如何區分正常的哭鬧和非正常的哭鬧?

正常的哭鬧是生理性的哭鬧,例如餓的時候,不舒服的時候(比如說尿片溼了、累了),還有一些情緒的要求,例如寶寶要家長抱和陪等。這些生理性的哭鬧,家長是可以安撫的。但病理性的哭鬧,也就是非正常的哭鬧是難以安撫的,它可能代表着寶寶有消化系統的問題,或者有皮膚的、呼吸的問題。

引起寶寶非正常哭鬧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病理性的非正常哭鬧的原因主要有胃腸道的症狀、感染、外傷、藥物等疾病,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來自於胃腸道,可能是功能性胃腸紊亂,也可能是食物過敏如牛奶蛋白過敏,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或者是胃腸炎。

其中最常見的是功能性胃腸病引發的腸絞痛。判斷腸絞痛,必須是每天哭鬧三個小時以上,每個星期哭鬧三天以上。家長要做好記錄,出現以上情況,應帶寶寶就診。

文/健康參考全媒體記者 張斯琪

通訊員/彭福祥 梁嘉韻

圖/來源網絡

編輯/張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