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全國範圍內的梅雨天氣已持續了近兩個月,由於韓國氣象廳所播報的天氣預報準確性低,引起韓國民衆的不滿,越來越多的韓國民衆開始從國外的氣象廳來獲取天氣信息。

此前,韓國氣象廳在今年5月發佈的《今夏氣象展望》中曾預測"從7月末到8月中旬,酷熱天氣將到達頂峯"。但是今年夏天韓國的梅雨季一直持續到了8月中旬,與此前預報的高溫天氣大相徑庭,甚至出現了創紀錄的梅雨週期。

在諸如此類的氣象預測誤差反覆出現後,前往挪威、芬蘭、美國、英國等國外氣象網站查詢韓國天氣的"氣象流亡族"們正在增加。

11日,韓國在線社區和SNS上出現了"挪威氣象廳比我國氣象廳的準確度還高"、"我已經2年不看韓國氣象廳了"、"國外的氣象預報手機軟件更準確。 挪威人應該更喫驚吧。 那邊的服務器爆棚了","看到降雨和颱風的到來後,以後只能使用Accuweather了。 難怪會有人開玩笑說氣象廳郊遊那天會下雨","地球另一邊的挪威會更準確。 氣象廳最後引進中國產超級電腦"等。

據悉,在"氣象流亡族"經常使用的國外氣象網站中,準確度較高的國外網站有挪威和芬蘭氣象廳、美國"Accuweather"、英國"BBC Weather"等。

數年來,韓國民衆對韓國氣象廳的不信任感一直在反覆,但今年不滿的呼聲尤其高。因爲這是歷代最長的一次假期,正值休假期的上班族們看到氣象廳預報後,提前制定了休假計劃,但由於預報出現偏差,計劃變更將不可避免。

韓國氣象廳爲提高預報準確度,於今年4月投入780億韓元預算引入了韓國型預報裝置模型(KIM)。 該程序從2011年到2019年開發成功,該程序只對韓國地區做出預測。

問題是KIM引進後降水預報的準確度反而降低了。 對此,氣象廳表示:"每年氣候變化嚴重,技術發展的速度趕不上變量增加的速度。"

氣象廳相關人士預測:"雖然超級計算機將全世界以10公里爲單位劃分,每6分鐘計算一次變化,但很難做到比10公里更小的單位劃分,因此依然存在變數","今年經歷四季之後,獨自開發的數值預報模型中隨着數據和變數的積累,預報準確度將會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