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明珠

定稿:蘇子後

棍棒教育的效果立竿見影,可是潛藏的危害則是無窮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多數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奉行的育兒準則,事實上,在這種教育氛圍下長大的孩子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缺陷,棍棒法或許適用於過去,可是隨着社會環境的改變,這種教育方法無疑顯得有些愚昧無知,孩子也在無形之間遭受着巨大的傷害。

案例

鄰居老王在老伴兒離開後,成了“孤家寡人”,其實他有一個兒子,可是卻很少回家看他,難得回家幾次,都是吵架後不歡而散,鄰居都說他兒子不孝順,可是誰又知道父子倆之間到底有着什麼樣的“淵源”呢?

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圖文均無關

其實,小王從小是被老王打大的,只要老王情緒上來,手邊有什麼就拿什麼打,而且是不分場合、不問緣由,直到打到小王跪地求饒爲止。

除了動手打人,張口就來的“蠢”、“笨”“沒出息”等語言暴力也是駕輕就熟,長期以來的打罵教育,給小王心裏留下了難以抹去的陰影,以至於長大後跟父親很難親近,母親在世時,還能稍微緩和一下家庭氛圍,可是當父子倆單獨處在一個房間時,空氣裏瀰漫的只有數不清的尷尬和距離感。

而當孩子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關愛和尊重,就會選擇逃離。爲人父母需要明白懲罰的目的是爲了規範孩子的行爲,避免他們長大後走彎路,可是頻繁地打罵,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扭曲,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長大後很難獲得幸福。

棍棒教育下長大的孩子什麼樣?

1、脾氣暴躁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的行爲,如果父母經常打孩子,他們可能從小就有暴力傾向,而且性情急躁易怒、容易形成攻擊性人格,轉而對他人施暴,因爲父母給孩子造成了一種錯覺,弱者要服從於強者,暴力就可以解決一切問題。

研究發現,那些曾經被暴力對待過的孩子,在成長到一定階段後,會從受虐者的身份轉變成施暴者。

2、性格自卑懦弱

長期被父母鞭打的孩子性格懦弱,只知道一味地順從父母的想法,缺少主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常常容易自卑、懦弱,缺少安全感,遇事就慫,個人發展空間不大。

3、悲觀厭世

每個孩子都有自尊和自信,而經常捱打的孩子容易自尊心受損,感受不到世間的溫暖,顯得悲觀厭世,容易走上破罐子破摔之路,比如在逆反心理的催化下,走上犯罪道路。

如何避開棍棒教育

面對闖禍、犯錯的孩子,多數家長氣得火冒三丈,不管三七二十一,擼起袖子就是一頓打,這樣不僅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讓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還會在娃心裏埋下一顆仇恨的種子。尤其是在不分青紅皁白的情況下對娃拳打腳踢,這無疑是把孩子當成了發泄自身憤怒的受氣筒。

父母應該換位思考,先搞清楚問題的根源所在,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引導,而不是一味地打罵管教,讓其服從權威。

其實,當你不知如何教育孩子時,一定要多向過來人取經,或者從書中尋找解決對策,俗話說,一個好父母,勝過一百個老師,面對不省心、讓人頭疼的孩子,一定要找準方法纔行,《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不吼不叫培養好孩子》等書,強烈推薦各位家長們看一看,傳授給你最有效的教育方法,衆多案例+分析幫你解決育兒過程中經常碰到的棘手問題,慢慢拉近親子距離。

總而言之,父母的教育方式直接決定孩子的行爲方式,家長生氣打孩子只會增加孩子內心的叛逆值,繼而增加自身的憤怒值,這樣下去,事情只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打罵教育的效果只是立竿見影,但是潛藏的後患卻是無窮無盡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