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宣晶

近期,兩部職場劇《完美關係》《安家》正在熱播,劇中女性角色格外搶眼。《完美關係》裏,佟麗婭化身初入職場單純天真的“菜鳥”,在一樁樁危機公關的實戰中磨礪成長爲“大女主”;《安家》裏,孫儷飾演房產中介門店店長才貌雙全,與員工和客戶一同經歷房屋買賣引發的悲歡離合和一地雞毛。兩部劇演員陣容強大,收視率排在同時段前列,但觀衆的認可度並不高,《完美關係》的豆瓣評分甚至已降至4分。脫下“宮裝”,穿上“工裝”,佟麗婭和孫儷花費不少心思,但試圖轉型突破的職場劇爲何高開低走?

近年來,國產“大女主”職業劇看似火爆,口碑佳作卻不多。“灰姑娘”遇上“霸道總裁”的套路已令觀衆望而生厭,“僞勵志女主”與懸浮故事也是“大女主”劇的頑疾。專家認爲,“大女主”職場劇亟需突破畫地爲牢的編劇思路和照本宣科的“尬演”方式。少些套路,用心觀察現實生活裏有血有肉的人,用質樸而有溫度的手法描摹還原普通人的模樣,用理性的思維平衡事業與生活的比重,才能找到破解難題的鑰匙。

劇中活成“團寵”的女主角,爲何難讓觀衆喜歡?

《完美關係》與《安家》熱播並不意外,中國觀衆對女性職場劇一直情有獨鍾,此前《杜拉拉昇職記》《歡樂頌》《上海女子圖鑑》等均受到關注,曾引發“女性如何在職場立足”的熱議話題。職場競爭優勝劣汰的“剛性”撞上了女性自帶的“柔軟”,既爲創造戲劇衝突提供了豐富養料,也塑造出一批“以柔克剛”“剛柔並濟”的女性職場精英形象。與此同時,職場中的女性還需面對更復雜的家庭矛盾、情場得失,生活中的紛紛擾擾與事業上的奮力突圍交織,使角色變得立體而豐滿,富有人情味。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打着職場劇旗號的“言情劇”“宮鬥劇”近年來逐漸在熒屏蔓延,劇中女性則淪爲“花瓶”和“瑪麗蘇”。在《談判官》《創業時代》《我的真朋友》等電視劇中,談判專家、房產中介、互聯網創業者“你方唱罷我登場”,卻甚少觸碰行業核心,所謂的職場設定變成了包裹“甜寵劇”的外皮。與這些“僞職場劇”不同,《完美關係》與《安家》的主線劇情迴歸到行業本體。《完美關係》採用單元劇的模式,以平均五到六集講述一個完整案例,用明星遭偷拍、員工過勞死等危機公關事件推進劇情;《安家》幾乎每一集都要面對新客戶、新狀況,同業競爭、法律爭端等行業問題紛紛入戲,通過中介開出一張張交易“單子”見證老百姓的喜怒哀樂。

可惜,本該爲“大女主”職場劇正名的兩部熱播劇,卻因劇情和演技遭到質疑。孫儷在《安家》中的人設被網友詬病,女主角房似錦出場時一副“生人勿進”的面孔很不討喜,遠不及她在《小姨多鶴》《甄嬛傳》《那年花開月正圓》等電視劇裏的經典角色。《完美關係》裏的“空降”女總裁江達琳更是執拗而矯情,是一個典型的“傻白甜”角色。經過“職場言情劇”的一輪輪洗刷,觀衆對“瑪麗蘇”感情戲的套路逐漸失去興趣,女主角在男性“團寵”下一路升級打怪的劇情,既賺不到眼淚也贏不了口碑。不少觀衆吐槽,37歲的佟麗婭飾演27歲的職場菜鳥,形象不夠靈動,表演用力過猛,反而使人物塑造單薄而缺乏張力。相反,《完美關係》中的女性配角十分出彩,陳數飾演的斯黛拉雷厲風行,高露飾演的舒晴心機深沉,都得到了觀衆的認可。

此外,這兩部劇也相對拖沓,職場“修煉”過程中江達琳、房似錦將逐漸歷練蛻變,但觀衆實在“等不及”了。《安家》翻拍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原作故事緊湊高潮不斷,而《安家》拉長到53集,10集過後才展開故事主線。

“懸浮”的敘事表達,使職場劇女性形象“失真”

近期播出的國產職場劇中,“失真”的女性形象並不鮮見。爲了賦予女主角一定的辨識度,主創人員絞盡腦汁貼標籤、加光環。《精英律師》中戴曦把法律條文倒背如流,《創業故事》裏那藍換衣如走秀,這些角色已然躋身行業精英,偏偏專業素養漏洞百出,不自知地掉進人設崩塌的黑洞。

在新近的熱播劇中,也存在不少類似“硬傷”,觀衆常常疑惑:江達琳的“胡鬧”式公關在現實中能活到第幾集;房似錦把新裝修房賣給孕婦,跟手下員工搶“單子”的行爲是否有違職業操守。專家認爲,不論是哪類女性形象“失真”,其根源都是缺乏對現實的觀照與人性的思考。

職場劇中的女性角色並非孤立存在,其豐滿細緻的程度首先取決於電視劇本身是否接地氣,是否能反映行業的真實現狀。國外有不少成功刻畫職場女性的電視劇,日劇《我,到點下班》《無法成爲野獸的我們》、美劇《傲骨賢妻》《實習醫生格蕾》等嚴謹精準地呈現了職場生態,編織出扣人心絃的故事,女性的職場境遇和社會大環境強勾連,激起觀衆強烈的情感共鳴。優秀的職場劇不僅給觀衆提供瞭解行業內幕的機會和窗口,還能提出業內存在的種種問題,觸動專業人士反思,甚至引發行業變革。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不少演員常年奔忙於劇組之間,對職場劇反映的現實生活缺乏瞭解,只能照着劇本“尬演”。如此“懸浮”的創作方式如何能演出職場的“原汁原味”?畢竟,如果不能對行業有着深入體驗,不可能創作出真正貼近生活的作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