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子石街道垃圾分類工作

正在加快進入實操階段

與沿襲多年的傳統收運機制不同

垃圾分類收運模式眼下正改變着

基層社區、城管、環衛等部門的工作方式

也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居民的生活習慣

定點投放 督導員指導居民垃圾分類

家住彈子石街道彈新街社區橫街小區的劉澤瓊現在也是社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說到小區的變化,劉澤瓊記憶深刻:以前出門到處都是廚房垃圾流出來的污水,髒兮兮的,現在出門乾乾淨淨的,垃圾也是分門別類該放哪裏放哪裏。

老彈子石人對彈新街社區並不陌生,毗鄰着繁華鬧市區的彈子石老街的彈新街社區就是典型的老舊散居樓棟,共有2000多戶居民。劉澤瓊就是住在彈新街社區的一名“老”住戶,在這裏生活了三十多年,如今她又多了一個身份——垃圾分類督導員。

每天7時至9時、18時至20時,是彈新街社區居民的垃圾集中投放時間,“這個時候出來上班順手扔垃圾的人很多,”劉澤瓊和另外兩名垃圾分類督導員輪班在社區設立的生活垃圾投放點督導居民分類。“目前來看,年輕人對於垃圾分類知識學得挺好,分得也不錯,老年人基本上也能分得比較到位,因爲我們平常的宣傳還是比較多。”劉澤瓊說。

居民自覺 配合完成垃圾分類工作

彈新街社區屬於老舊散居樓棟,由於沒有物業,以前居民也會把垃圾放到樓道里面,下樓的時候再到單元門前扔垃圾,“那時候廚餘垃圾的髒水啊流的到處都是,小區環境也不好,”劉澤瓊說,現在扔垃圾必須到社區指定的垃圾投放點投放,而且必須分好類才能扔,居民們自己也會很自覺地把垃圾拿到樓底下的垃圾分類投放點。

在彈子石街道各個社區,到處都有關於垃圾分類的宣傳標語以及宣傳牌,“天天聽着樓道長和志願者講垃圾分類,看着保潔員頂着烈日天天在社區裏撿垃圾,誰也不好意思再隨意丟垃圾了。”彈子石街道裕華街社區工作人員介紹,如今社區裏絕大多數居民都能按照要求分類投放垃圾,雖然有的時候會分錯,但至少已經認同了這一新的垃圾投放模式。

政府主導 做好垃圾處理清運

與此同時,生活垃圾全程分類轉運模式也同步在彈子石街道各個社區推進。

每天早上6點半,環衛公司的垃圾壓縮車都會準時開進彈新街社區橫街小區的垃圾投放點,現場將垃圾進行壓縮清運。區城管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橫街小區垃圾量大,就由環衛公司壓縮車每天在現場進行壓縮清運,其他垃圾量比較少社區的就由環衛工人自己拉到柿子溝垃圾站或者大石壩壓縮站進行處理。”

這些大型垃圾收集箱裝滿後會被分別運送到不同的垃圾處理廠。而對於社區產生的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兩類數量較少的垃圾,分別由具有資質的環保公司和再生資源利用公司分類回收轉運。

目前我區已在塗山鎮、花園路街道

彈子石街道、海棠溪街道

銅元局街道、天文街道6個鎮街

開展示範片區建設

其中彈子石街道已經全面完成

垃圾分類投放點建設

轄區內現有11個垃圾分類集中投放點

在轄區內老舊小區全域覆蓋營造宣傳氛圍

引導居民養成文明新風尚

編輯:劉科力

記者:侯 靜

攝影:侯 靜

責編:高成燕

監製:廖 倩

歡迎轉發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