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扛着B站观众给的580多万次投币,《雾山五行》迎来了大结局。等了三年,出了三话,播了三周。B站上牢牢占据热搜第一,评分9.9;豆瓣有3.7万人评价,得分9.1。

这部讲述金木水火土五行能力者、妖兽、人类之间纷争矛盾的国漫究竟好在哪儿?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王文杰撰文《雾山有期》,一一道来。

少时入迷《水浒》《西游记》或武打小说,惯于沉浸其间,自己时时仿佛变成其中某个英雄仗天行义、某个神怪除恶降妖——这是观后的一种身份认同感,从审美意识来说就是被深深吸引、打动内心了。

看了《雾山五行》真有点高兴,首先我已步入老年行列,华发初上童心已泯,我离动画片已经远去几十年了,根本不会看网上的动画。由于朋友的推荐看了《雾山五行》,在一种离现实很远和幻觉很近的场景里忽然觉得找回了些少年时的梦想,仔细一想,说明该片有着某种隐隐的中华文化场域,吸引了我这个半辈子努力学习中华文化的画者。

“动画”简单说就是有序连接的动态画面,因此每个画面首先要精彩,要有超越现实真人真景的特殊视觉效应。同样使用线条与着色,《大闹天宫》的线条具平面性装饰感,灿烂恢弘,富有年画气息、《千与千寻》的线条纤细,色彩简约而刻画精到,有浮世绘韵味、《狮子王》的线条理性周到,和绚丽色彩融会成一种立体的叙事生态。

一部动画影片的绘制风格决定了这部作品的艺术品格与艺术质量,《大闹天宫》是热闹喜庆、红红火火的性格张扬;《千与千寻》是静寂内省与世俗庸碌的矛盾化解;《狮子王》是典型欧洲宫廷争斗在非洲草原上的演出……画面的形式语言无疑折射着创作者的文化倾向与艺术积淀的厚薄,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演绎剧情的“潜在文化场域”。推而言之,一部动画的原画设计,其线条、色彩、形象、空间、形式等美术语言基本架构起其剧情演绎的文化可能性,那么我喜欢《雾山五行》的主要理由也尽在其中了。

《雾山五行》的原画基本有两大要素:版画、彩墨画。人物造型以线为结构,线条粗硬而有些类似“钉头鼠尾”的变化,配合宽袍大袖,承转起合,流畅自在,有古风版画的韵味。刻画人物的线条概括而类型化,不同的人物配以相应性格的“八字眉”“剑眉”“长寿眉”“国字脸”“鼠眼”“大板牙”“酒糟鼻”等传统形象,这些在传统小说、戏曲、绘画里都能找到耳熟能详的典型化性格人物,对此可以感知创作者的良苦用心与实实在在的功夫,而这些用心与功夫随着剧情的展开,不同矛盾逐次演化的冲突中从不同角度呈现出“动画”语言的特有戏剧表现性夸张与特殊视觉精彩,让我感到了这部片子所内蕴的艺术份量。

当然,以水墨画和水彩画结合起来的“彩墨”更是此片显著的亮点。“水墨画”是中国经典绘画语言,前有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举世公认的经典之一、之二,至今没有之三。由于水墨画的线条边缘无确定性,韵律产生于点、线、面的笔触与水分、位置之间变化莫测的对应性,因此严格的人物连续动作制作要么“有墨无韵”没有水墨的艺术性,要么“有韵无形”不能产生叙事的功能性,这种矛盾也似乎体现在该片的开头几个人物闪回镜头中,只能干墨枯笔配以特技效果,而真正的水墨效果只能在片头字形变幻、场景转换等处才有着精彩的表现。

场景转换是《雾山五行》出彩的镜头语言。抒情色彩极浓,极具剧情渲染力,创作者采用了水墨和水彩画结合的方法,以水墨山水画表现远山近峦的写意景象,以水彩造型写实、色彩绚丽的手段画建筑及近景草木溪石,两者结合形成色墨相映、虚实皆趣、抒情叙事兼容的良好场景效果。尤其是苏小安采药回家、去山婆家、去酒鬼张处取药罐三段长长的场景,山峦起伏、青山碧水的清新;晨雾袅袅、梯田层层,绿油油的稻田与金黄色土路;巨树密布、怪石崎岖、阴气迷离的后山等等,白鹭、山风、阳光、水流等丰富的辅助画面引导我们走进那错落山间的吊脚楼,坐在小茶馆听六叔与七叔闲聊;踏进庄重肃穆的山巅孤峰“承世堂”、坠落原生密林的“神隐雾山”,这些或民风浓郁的乡间,或医术莫测的药局,或神奇幽深的秘处,让我们的视觉带领着心理认知不断随镜头切入桃源仙境,切入故事主场、切入血色迷茫的险境……

随着场景的变换,从话语背景、人物、线索、偶然必然的矛盾、最后在护村的吊桥画面上冲突爆发,杀声四起,剧情跌宕难测……精彩的彩墨场景形成了一条剧情渲染与切换发展阶段的背景主线。

《雾山五行》在动画制作上有着令人惊喜的优点与长处,这恰恰是动画艺术的本体,它的完备与缺失标志着这部片子是否真正属于动画片,它的精致与简陋是检验其动画艺术水准的真正看点。尽管该片尚有较多日本动画片的影响痕迹,但它真是近来少见的国产用心之作,精致绘制的画面连缀成镜头语言,叙事与抒情都有着绘画的诗意性,而这种诗意隐然营造着某种中华文化的场域感,艺术品质与时代价值兼备,为此,聊写拙文点赞。文未必达意,但期待真挚,望《雾山五行》的后续有着更高的动画艺术展现。


作者:王文杰(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王雪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