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淺淺媽媽育兒經】掌握實用的孕嬰、育兒知識,讓媽媽照顧寶寶更輕鬆!

導語:家長們重視孩子的智商,讓孩子學這學那,不輸起跑線,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情商】,在一個人成才的因素中,情商佔80%,智商佔20%,情商如此重要,那怎麼培養呢?

在公衆場合,經常看到一些孩子和家長“互懟”,有的甚至動手,感覺看到後心裏很不舒服。有的時候家長覺得孩子不聽話,脾氣不好,卻沒想過孩子的這些行爲源自自身,源自沒有重視孩子的【情商培養】。

0-5歲是培養孩子情商的關鍵期,而孩子畢竟小,在表達情緒上難免會出現不好的情況,有的時候還會出現對自己和別人不利的行爲,可見家長們一定要重視情商的培養。在情商培養的過程中,父母別忽視了關鍵一點“情緒溝通”。

先來看看在面對孩子的情緒上你是哪類父母?

1、忽視型父母

這類父母往往關注孩子的學習、飲食等方面,並不在意孩子的情緒,想法去轉移或者消滅情緒,而不是去關注情緒本身。

他們可能覺得去過多的關注情緒,會讓孩子情緒變得更糟糕,對引起孩子情緒變化的事情並不重視。不和孩子一起面對問題,而是忽視。

時間長了,孩子的情緒只能壓抑在心裏。

2、壓抑型父母

與忽視型父母有相同的地方,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父母會訓斥,不讓孩子表達自己。

這類父母強調孩子要向好的情緒看齊,聽從自己的安排,而不要將壞情緒表達出來。

在這類父母的壓抑下,孩子的情緒得不到好的發泄,也是會積壓。

3、放任型父母

與上面的兩類父母相比,這類父母就太過了。對孩子的情緒完全包容,而不去引導。孩子的情緒是發泄出來了,但是時孩子還是不知道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與人難相處。

4、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

這裏家長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家長,他們能夠察覺到孩子的情緒,同時還能夠給孩子進行指導,感同身受,讓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

上面四類父母,你屬於哪一類呢?

如何與孩子進行情緒溝通?

前面提到了培養孩子的情商,最有效的方法是與孩子進行情緒溝通。到底該怎麼做呢?

應該分五步走:

1、察覺到孩子的情緒

其實孩子有小情緒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觀察到。除非是特別不用心的家長,纔會忽視孩子的情緒變化。

孩子在有情緒的時候,會與往常的狀態不一樣。

比如有的孩子愛把心事藏在心裏,但是他的言行會和平時不太一樣,察覺孩子的這種情緒變化就是家長的責任,先察覺再引導孩子說出來。

2、把情緒化的瞬間當作增進親密感,對孩子進行指導的好機會

孩子小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而情緒包含多種狀態,比如開心,憤怒,生氣、傷心等,不管是哪一種,我們千萬不要因爲孩子的這種情緒變化而讓自己也產生不好的情緒變化,而應該看作是增進與孩子親密關係的機會,因爲孩子在有這些變化的時候,可能就是需要父母的關注,你的關心會讓他們感受到溫暖。

3、對孩子的情緒感同身受,也就是常說的共情。要認真聽孩子的心聲,認可孩子的情緒。

有的家長總是不能認真的聽孩子說說他的心聲,時間長了就會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信任。之前看到過一個例子,有個小女孩兒寧願跟奶奶說每天發生的事,也不願意跟媽媽說。後來奶奶回老家,孩子變得悶悶不樂,媽媽開始還沒有當回事兒,最後通過老師的談話,媽媽才意識到自己忽視了孩子。因爲平時孩子說話的時候,她忙着,就讓孩子等一會兒再說,但是過一會兒孩子就不想說了,就這樣,時間長了,孩子直接不願意跟媽媽說自己的心事兒了。

也有孩子在表達自己的情緒時,家長就會很煩躁孩子的這種變化,不是訓斥一頓就是想辦法壓制,到頭來孩子沒能正常的表達出情緒,家長也沒有耐心,還以爲是孩子不聽話。

家長一定要記住兩個字【共情】,感同身受孩子的情緒,能夠特別有效的緩解孩子的情緒,真的是特別管用的,我自己也有體會。

4、幫助孩子把情緒發泄出來,用語言給情緒貼上標籤。

在讓孩子表達情緒的時候,父母不妨給孩子的情緒貼上正確的標籤,讓孩子知道自己是爲什麼發泄情緒。給情緒貼正確的標籤是爲了幫孩子建立自己關於情緒表達的詞彙庫。

孩子能夠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對情商的培養是有促進作用的,也能夠讓父母更好的理解孩子。

5、劃定界限,引導孩子解決問題。

在知道孩子爲什麼出現這種情緒之後,那就可以順其自然,給孩子劃定一個界限,引導孩子面對這樣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幫他把情緒化解掉。

不要以爲孩子小就沒有情緒,不要總是以爲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就是愛孩子,面對孩子的情緒變化,父母一定要有足夠的耐心應對,耐心也不是毫無原則,按照上面的五步來,讓孩子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緒,才更有利於情商的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