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戲子當道國家怎能強盛?老爺爺一句話滿滿正能量,值得深思。

北宋著名學者汪洙的《神童詩》中,有這樣一句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在古人的認知中,所有行業都是低賤的,只有讀書入仕纔是正途。這也就很好理解,爲何有人爲了考取功名,即便是到了花甲之年依然還奔波在進京趕考的路上。

讀書之人明事理,這與個人素質掛鉤,除去個別敗類以外,這適用於古今。一個國家的強盛,離不開有學識有技術的人。正所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每一個人都應該擔負起建設國家的重任,而不是一味地進行索取。

歷史不斷證明,要讓一個國家真正強盛起來,必須要重視實業的發展,那些純精神上的享受是不可行的。當生活慢慢變得富裕之後,不再有餓肚子的事情發生,注重精神上的享受是可以的,但不能過度。

自古以來,娛樂便是精神世界的一味良藥,由此而產生了與如今“明星”一樣的職業:伶人。黃帝時伶倫造音樂後稱樂官爲伶官,後來也將演戲爲生的藝人包括進來,將他們統稱爲伶人。古漢語裏優和伶都是演員的意思,所以現在伶人或伶多指戲曲演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古代的“伶人”地位十分低下,並不像如今這般受到世人追捧。在“三教九流”中,“明星”屬於下九流,即爲最低賤的職業。當然,三教指的是儒、道、佛,這是受人尊崇的。

發展至今,“明星”已經搖身一變成爲了萬衆矚目的焦點,幾乎每個人都得有個愛豆,不然就顯得格格不入。這種近似瘋狂的追星,已經發展成了一種病態。

而最近有一位老爺爺發表了自己對“明星”的看法,他是這樣說的:“我不喜歡明星,因爲明星都不能強國,只能害了下一代。”不得不說老爺爺這句話是滿滿的正能量,但確實令人深思。

“明星”經歷了追星時代,繼而進入了網紅時代,如今已經演變成了流量時代。一些僅靠臉蛋和裝扮迅速走紅的小鮮肉幾乎壟斷了流量,所以也變成了高不可攀的存在。動不動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的片酬,實在讓人難以企及。

也正是這種扭曲的利潤,導致了無數少年趨之若鶩,個個都懷揣一個“明星”夢。都想日進斗金,把實實在在的工作丟棄了,削尖了腦袋要去做“明星”。

無論是古時的“伶人”,還是“樂戶”制度,都是一些窮苦家庭的孩子纔會去做。這些人會被列入專門的戶籍,世世代代不能爲良,清朝時還規定伶人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就社會地位而言,是很低的。即便如此,歷史上依然發生了刻骨銘心的教訓。後唐莊宗李存勖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因爲對看戲情有獨鍾,所以就對“伶人”多了幾分關注,由於寵幸過度,直接變成了縱容,最終的下場也是有目共睹的。衆叛親離的滋味不好受,最要命的是李存勖連命都失於“伶人”之手。

當網紅,明星充斥於耳時,老爺爺的一番話可謂是驚醒了夢中人。孩子們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當他們從小就有長大當“明星”,做“網紅”的願望時,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

因爲大家都認爲這樣做回報很高,簡簡單單幹一個月,一年,就能抵上辛辛苦苦上班一輩子了。很多網紅確實用數據說明了這一點,但真正瞭解網紅的人其實並不多,賺錢的始終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而且都是有團隊在日日夜夜的付出。

換而言之,大家看到的只是他們風光的一面,卻沒有看到失敗了千千萬萬的“網紅”們。凡事都要三思而後行,國家要富強,明星戲子當道是不行的。疫情到來時,衝在最前面的是誰?是我們的醫生和護士,還有解放軍戰士。

我們從小要做科學家,醫生,老師的夢想千萬不要在孩子們的心中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虛無縹緲的“明星”夢。

“明星”只是給大衆提供娛樂的一個職業,本身而言沒有高低貴賤。但一味無腦地將自己心中的偶像奉爲神靈,那就簡直要不得了。有一個詞語用在這裏可能不太合適,但其表達的意思是一樣的:玩物喪志。

既然能夠存在,必定有其原因。“明星”中也有肩負建設國家重任的人,他們從社會獲得巨大利益,然後以自己的能力去回饋。比如修建希望小學,給窮苦家庭的孩子們提供上學的機會。這種充滿正能量的風氣值得倡導,祖國的花朵們一定要記住:國家的富強,永遠都離不開先進的科學技術,還有踏踏實實勤勤懇懇幹實業的人。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