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米与勒沃库森之战。

2-1的比分牌下,勒沃库森阵容里同时有5-6个前锋、边锋,开始搏命。

蓝黑军很清楚,1球优势并不保险,一次折射、一个插曲就可能葬送全场的努力,甚至是这个赛季仅存的希望。

埃里克森强行突破,倒在禁区内。

近在咫尺的主裁判,西班牙人卡洛斯-格兰德毫不犹豫鸣哨,右手指向点球点。

那一刻,孔蒂在场边欢呼雀跃。

国米替补席一片掌声。

蓝黑军很多在烈日下早已汗透衣衫的球员面上,激动之情已无法压抑。

意大利电视台主播已经喊到失声。

少部分勒沃库森球员围住裁判抗议,更多球员面上显露的是一种绝望。

所有人都清楚,这时出现一个点球,将是“杀死悬念”的审判。

卢卡库拿起球,站在点球点。

双方其他球员陆续退出禁区。

恰在此时,裁判左手做出“暂缓”手势,右手扶住耳麦,开始与VAR助理沟通。

然后他去到场边,2分钟后回来,双手画出方块,然后摆手——不是点球!没有点球!

那一刻,勒沃库森主帅欢呼雀跃,对着裁判笑的像是脸上长出了一朵花。

孔蒂在场边用夸张的肢体语言表达他的失望、愤懑。

对国米来说,“杀死比赛”的点球,先得,再得而复失的事,这一战发生了整整两次。

这两个判罚是否准确?有意媒认为争议不小。

但本文不想讨论这个。

因为,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对任何球队来说,最要劲的当口,比赛最微妙的时刻,球队两次获得点球,两次又被剥夺,都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波动。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经济形势窘迫紧张的人,两次得到一笔足以彻底扭转形势的巨款,却两次在准备将其装入口袋时,看着钱突然长翅膀飞了;一个饥渴难耐,时常午夜狼变的老光棍,突然天降女神,拜完堂,正要洞房时,女神突然消失了,而且是两次……只要是人类,谁能淡然处之?换一个弱者,说不定情绪崩溃,方寸大乱,上天台跳下的心都有!

彼时,中意电视台解说员都在说:两次“大难不死”的勒沃库森将士气大振,这样的插曲,比什么样的激励、动员、兴奋剂都更能鼓舞士气!

彼时,烈日下,身处魔鬼赛程的国米,有人带伤坚持(桑切斯),有人体力透支(卢卡库),有人已拼到抽筋边缘(巴雷拉),本就处于“残血”状态。

身体已被逼到了极限,再加上这样的精神打击,弱者,怎么可能撑得住!

自欧联杯复赛以来,国米两战的赛后,《米兰体育报》都划出专门版面来抨击裁判。

战赫塔菲这支五大联赛犯规、黄牌最多的球队,对手动辄伐木、掌击,手上动作灵活的好像NBA控卫,但裁判尺度宽松,轻易不鸣哨,似乎忘了身上还揣着牌。

战勒沃库森,裁判两次果断吹罚点球,然后又两次剥夺。即使不是有意为之,但实际效果,却是在“狠辣”的拷问着国米球员的心理承受力。

好在,人们看到的事实是:连续两战,蓝黑军球员都平静的接受了判罚结果,没有抗议,没有抱怨,更没有什么歇斯底里的情绪爆发,而是继续兢兢业业的比赛,为每一个球而拼抢。

“那个点球被吹掉了?”巴雷拉赛后谈起这个时不屑一顾:“无所谓,总之我们一定要赢,而我们做到了!”

这样的国米,配得上得到赞美。

欧洲很多媒体都在称赞国米。

意媒在声援国米时,抛出“阴谋论”。

有“在德国比赛,UEFA更希望德甲球队晋级”说、有“中立场不愿接待疫区球队”说、还有“幕后资方国籍”说……

如你所知,在意大利流行“阴谋论”,生产者多,信这个的受众更多。

不多谈。捕风捉影。一笔带过。

相对而言,德国媒体的点评更加客观。

《踢球者》点评:“两次被判点球,两次因为VAR介入而改变,但两次好运加身,并未帮助勒沃库森改变比赛形势。这是因为他们的对手国米——这支欧联杯(含前身联盟杯)历史上胜利场次最多、晋级四强次数最多、夺冠次数第二多的球队,表现出令人信服的心理素质,他们并未因此产生任何心理波动。”

当然,国米这种心理素质还有一方面原因:蓝黑军早就习惯了在裁判争议。

只要是在国米混过一段的球员,应对这种形势,说“司空见惯”或许有些夸张,但说“经验较多”绝不为过。

作为对比,孔蒂这位没有太深“蓝黑烙印”的教练,反而是国米全员中,最不习惯这一点的人。

一个数据:本赛季联赛里,孔蒂红牌停过赛,6次领到黄牌创职业生涯之最,另有几场被裁判口头警告,总之,有1/3的比赛场次都因为抗议判罚而被写入比赛报告。

这个数字还有“水分”,因为有些场次孔蒂本该吃黄染红,只不过国米有其他人冲到前面替他“挡枪子儿”,比如奥利亚里,比如贝尔尼——6年没有代表国米出过场的第三门将却拿到了两张红牌,显然是在给孔蒂“挡灾”。

这是为什么?见仁见智吧。

无论怎样,蓝黑军赢球,不需要“裁判给力”,甚至,即使“裁判不给力”,蓝黑军也不会乱了方寸,崩了情绪。

这是事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