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澳門大學博士陳天藍攜自動化核酸檢測技術,從澳門到“一路之隔”的珠海橫琴,實現逆風飛馳。

陳天藍 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採編丨李佳琪 文丨蘇寶茵

責任編輯丨蘇莉娜 圖丨由受訪者提供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珠海市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迪奇生物”)陷入了創辦1年來前所未有的忙碌之中。

今年除夕前,迪奇生物創始人、澳門大學博士陳天藍和他的團隊迅速取消休假,從四面八方回到位於珠海橫琴的辦公室,投入到新冠病毒快速篩查系統的緊急研發中。

在已有的數字型微流控自動化核酸檢測技術的基礎上,經過7天日以繼夜的攻關,這個擁有澳門高校背景的技術團隊成功研發出一套針對新冠肺炎快速檢測設備,名爲“ Viru sHunter ”。

看起來如一臺迷你電腦主機的 Virus Hunter,包含鼻咽拭子、裂解棒、內含檢測試劑的檢測芯片及快速檢測設備。

▲ Virus Hunter

與市面的快檢設備相比,它具有兩大特點:

第一是採用核酸檢測法。與免疫檢測法相比,核酸檢測法具有更高靈敏度,能檢測出潛伏期患者的感染情況。

第二是簡化了核酸檢測的過程,提升檢測效率。傳統的核酸檢測,試劑盒要送到專門的PCR實驗室(基因擴增實驗室)進行分析 。猶如將專業實驗室“搬”到一臺便攜式設備中,Virus Hunter的自動化程度高且操作簡便,克服了傳統PCR流程對人員及場地的限制,同時降低了因人工操作而導致樣品污染的風險。用戶將裝有樣本溶液的芯片插入機盒,即可通過公司核心的數字型微流控技術實現自動化檢測。檢測過程只需約半小時,完成後可在電腦端查看數據。

迪奇生物在這半年來所經歷的一切,極好地詮釋了危與機之間的辯證關係。新冠肺炎重創全球多個行業,這個年輕團隊卻由此得到展示實力的良好契機,並於今年初獲得1000萬澳門元投資,這在市場經濟不景氣下尤爲難得。逆風飛馳的動力,源於團隊深厚的技術功底。

迪奇生物核心的自動化核酸檢測技術源出於澳門大學模擬與混合信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國家重點實驗室(下稱:AMS-VLSI SK Lab)。

AMS-VLSI SK Lab於2010年由國家科技部批准成立,是廣東省以及澳門第一個微電子國家重點實驗室。

攻讀澳門大學研究生期間,陳天藍在AMS-VLSI SK Lab與導師、同學們一直專注於數字型微流控芯片技術的研發。

就如每位懷胎十月的媽媽都盼着早日與自己的寶寶相見,陳天藍團隊也期望着技術早日呱呱墜地,真正應用到快速疾病檢測診斷中去。

這一時機在2017年降臨。

那一年,已獲得澳門大學博士學位的陳天藍在AMS-VLSI SK Lab的支持下正式着手該技術的孵化工作,項目組隨後入駐當時剛成立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下稱“珠研院”)。

位處珠海橫琴新區的珠研院是澳門大學在大灣區的首個產學研示範基地,開展芯片設計、智慧城市物聯網、材料科技、中藥質量、癌症診療等方面的研發及成果轉化。

2018年,迪奇生物在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正式創立。這時,陳天藍團隊的技術研發已歷經近10年打磨,可謂“懷胎十年”,一朝分娩。

從地圖上看,橫琴·澳門青年創業谷與澳門大學隔路相望。這段不過200米的距離並不能一跨而越:遵循正常規程過關,自駕車單程需時40分鐘左右。

在疫情發生前,陳天藍每週都要往返其中。從高校畢業生成爲創業者,由實驗室到市場,陳天藍所走過的就如這段跨越了兩座城市、兩種制度的通勤,很難以單一標準釐清遠近。

陳天藍至今難忘公司第一次對外招聘時的“嚴陣以待”,當時他特意拉上了一堆朋友臨時充當“面試官”。“那位同事入職後有天突然問起,‘怎麼那些跟我聊過的面試官後來都沒見到啦?’”他笑着回憶道。

開了個好頭,迪奇生物團隊此後不斷壯大:從原來的3人發展到如今的10多人。

如多數科技創業者,陳天藍也逃不過“爲錢所困”。他坦言,在2019年大半年裏,公司的資金一度捉襟見肘。“醫療市場準入門檻較高,這部分業務很難在短時間內營收。”

在相關領域浸淫多年,他和團隊對各個細分市場心裏有底,因而從創業之初便注重產品佈局的多元化。正是通過食品安全、水產養殖等非醫療檢測業務實現資金迴流,公司最終穩住了經營。

“再難也沒想過放棄,”長達10多年的技術研發經歷始終是陳天藍的底氣所在,“數字型微流控芯片的應用非常貼近市場,前景廣闊。”

創業中的各種磨礪,成就出一個與高校時期截然不同的陳天藍。從公司過往的視頻採訪中能明顯看出這種變化:那個起初面對閃光燈總顯得靦腆拘謹的小夥子,如今已能從容在鏡頭之下,向觀衆講述他和團隊的技術和創業理想——而這不過是短短1年多的時間。

以“東方拉斯維加斯”聞名全球的澳門,近年來大力在科技創新領域謀求突破。

陳天藍表示,澳門的科研實力不容小覷。以澳門大學爲例,根據國際論文數據庫科睿唯安 Webof Science 顯示,該校高端學術期刊論文發表數目由2010年的190多篇增至2019年的1800多篇。其中AMS-VLSI SK Lab的芯片研究論文在國際權威的ISSCC固態電路大會發表量於2019年居全球第二,研究屢獲國家級科技成果獎。

陳天藍說,AMS-VLSI SK Lab的數字型微流控芯片技術在癌細胞及藥理分析等方面均有突破,核酸檢測方向只是目前迪奇生物從這座浩瀚的科研寶庫中“淘”出的“冰山一角”。

將母校更多好的科研成果帶出實驗室,這份情懷貫穿於公司發展的現在與將來。

但囿於區域面積小、缺乏工業體系支撐等因素,陳天藍認爲,澳門的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和服務仍處於初級階段。

“高校對於技術成果轉移的態度偏向保守,校裏設立的孵化機構甚少涉足產權部分。技術如何估價?利益如何分配?此類問題目前仍缺乏成熟的機制去協調。”這個年輕的科技工作者與創業者語帶遺憾卻流露出一絲倔強:與其大家在觀望中耗費時日,倒不如我們先打個頭陣,畢竟路總需要人走出來。

作爲獲得澳門大學技術專利授權,且該校首次入股的畢業生團隊,迪奇生物的“先行先試”實際也體現了澳門大學在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闖關奪隘的決心。

澳門高水平的研發能力要真正落地,離不開與內地城市緊密合作。澳門由此也 能發揮所長,協助內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增強中國衝擊高端製造的能力。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無疑爲澳門經濟的適度多元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與澳門相鄰的珠海橫琴,更成爲了迪奇生物等澳門創業團隊的築夢之地。

陳天藍團隊入駐的橫琴 · 澳門青年創業谷,截至2019年9月底,已累計孵化368個項目,培育港澳創業項目208家,其中澳門項目196家。

“前期免租、人才補貼,還有政策、法律、融資、招聘等方面的諮詢和對接……”園區與橫琴新區政府給予的“陽光雨露”,一路滋養着迪奇生物的技術理想。

此外,珠三角有着相對完善的產業鏈,使迪奇生物更易於與芯片製造的上下游供應商等業界資源進行對接。對於有志於到珠海等大灣區城市創業的澳門團隊,陳天藍鼓勵他們大膽去試,“趁着年輕多開眼界,哪怕失敗了也是一次寶貴的經驗積累。”

紮根澳門,立足灣區,背靠祖國,放眼世界,澳門正利用自身的優勢和亮點,在國家科技發展全局中發揮獨特作用。迪奇生物等年輕團隊的成長也與時代發展同頻共振,爲祖國的科技創新貢獻澳門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