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中餐厅》热播,这次采用国内长江线路,从巴东到武汉,一路尽情领域长江盛景,推广中国美食文化。

这种策划格局很高。可以说是在国外疫情蔓延的实际情况下,将不得已走国内路线的补救之棋,下得非常有水准。

参演嘉宾方面,除了有多次出镜和合作经验的店长黄晓明、专业大厨林述巍、明星大厨张亮,常驻嘉宾还有赵丽颖和李浩菲。无疑,赵丽颖是这一季咖位比较高的一个嘉宾。

赵丽颖圈内圈外口碑都是很拼的劳动模范型演员:一年365天,差不多300多天泡在剧组;

很多即使危险系数很高的动作,都自己上不用替身;对自我性格特质和出演角色有鲜明的主体意识,据传新版《还珠》她拒演紫薇而选择独立思考能力很强的晴格格,觉得更适合自己……

总之,赵丽颖自己的性格就是很拼很努力的大女主人设。她选择《中餐厅》这个综艺,做常驻嘉宾,肯定是选中了这个节目某些特质和她的气场相合,换句话说:她就是来做事,来出成绩的。

可是从已经播出的第一集、第二集,我们可以感到赵丽颖深深的焦虑和不安。

比起自己的爱操心,肯努力,凡事有规划有章法,中餐厅其他团队成员,特别是核心成员黄晓明、林大厨、张亮大厨就显得比较佛系很随意的样子。

名义上让赵丽颖管钱,花钱却不需要赵丽颖给意见,直接导致第一天采买就超出预算500元,赵丽颖想说却迫于团队初建,怕影响团队默契,选择不说。

大家在后厨准备开业,看着插科打诨的两个大厨,看着不愿出头的店长,看着剥蒜小懵懂李浩菲,赵丽颖越发焦虑。

她知道做菜自己是外行,但是菜单迟迟不落听定价,上有短期盈利的压力,下有日常做事的章法焦虑,赵丽颖默默吐槽说:咱也不会做,咱也不敢问,咱也不敢说。

最终, 晚饭时,赵丽颖焦虑到崩溃,没有心思吃饭。幸好李浩菲发现端倪,做了桥梁纽带作用,告诉了店长。

经过1对1沟通和中餐厅第一天顺利营业,颖宝这番情绪波动才在得以缓解。

其实,这也是职场挺典型的一个案例:咖位大的专业人才进入一个新团队,该如何调整自己,如何快速融入,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

01团队类型很多,成团形式不一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玉平解读这个团队是比较多元的,具备一个成功团队的很多因素。

但这个团队在初创时,也是很多波折的,成员之间彼此不信任,关键时候没有站在成员这一边,而相信了团队外蛊惑人心的套路,《三打白骨精》就是试炼团队凝聚力的第一关。

这个团队输了个底掉。但也正因为落入谷底,成员们之间才明白了各自的本事和定位,也明白了什么人值得信任依靠,什么时候该说话,这个团队因此走向成熟。

还有一种团队,就是初创之后,不断有其他新的大小咖位的成员加入。比如赵丽颖加入这一季的《中餐厅》合伙人团队就是这种。

从赵丽颖这个角度分析,焦虑的成因来自两个方面。

首先是自己融入团队的过程。单打独斗又自我意识明显,并且工作生活也因此受益的人,忽然要闭嘴,成为顺应他人模式,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特别是他人的模式目测和自己不一样,有点不靠谱时,自我徘徊犹豫过程是非常正常的心理。

其次团队不会主动迎合后来者。团队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和氛围,如果这个团队能一直存续,必然是有它自己可以逻辑自洽、有所建树的支撑。

比如林大厨和张亮,在后厨就是插科打诨、打打闹闹,看着不靠谱,其实是在忙碌中缓解身心疲惫的良方,也是很有综艺感的桥段。这归根结底是综艺节目,不是真的开饭店。

所以应对这两种焦虑的成因,就是先调整好自己,等等看,再慢慢深入了解团队,找机会聊一聊。既不要像赵丽颖这样,所有焦虑和压力都自己扛,也不要用力过猛。

02 新成员加入团队,三把火慎烧。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大家都知道一个俗语。可是烧不烧这三把火,怎么烧却大有学问。

《三十而已》奢侈品店高级营销人员王漫妮所在店的副店长突然离职,王漫妮代理一段时间副店,本以为个人能力加持,对团队又熟门熟路,升职有望,总部忽然空降一名年轻副店长黛西。

这个黛西留过学,要能力有能力,要格局有格局,所以难免处处针对要冒头的王漫妮。

黛西应该认为,拿下这个最有实力的老员工,其他人都会对自己心服口服。可是在内部答谢会上,出了很多小状况,多亏王漫妮有经验、有担当地化解了。

黛西比较幸运,遇到了比较善良有大局观的团队既有成员王漫妮,如果是很有手段和套路的既有成员,面对新领导的打压,故意暗中使坏、使绊子呢?恐怕黛西这三把火烧得不旺不说,还会烧到自己。

一位非常能干的领导曾调任我们部门。我们是一个辅助型部门,主要职责在于保平安、打辅助,工作不能求快,要求稳。

这位领导之前是主业部门的领导,调任后没有做任何调查研究,就把之前雷厉风行、力争上游的那一套领导方式大刀阔斧地开展起来。

一度把原来团队成员都搞蒙了,继而大家明里暗里有了逆反情绪,事情只能高高举起、低低放下,这位领导的三把火,都没有烧好。

其实烧三把火是对,但还是要符合团队的调性,循序渐进地开展。

有的三把火,看着是新加入团队成员个人特质很明显的东西,其实在深层次而言,是天时地利人和的运筹帷幄。

只有做好各种铺垫和准备,这三把火才能真的烧得好、烧得旺,不仅先加入团队的人自己会受益,整个团队实力也会得到提升。

《知否》中明兰未出嫁时在娘家管家,加入侯府后收拾后宅奴仆,整顿庄子旧务,其实都是不急不躁烧“三把火”的典型范例。

03 进入新团队“观、品、悟”为先,行动其次。

有能力的人进入新的环境,新的团队,想切实发挥自己的作用,巩固自己的地位,不如分三步走:

首先,观人品事悟氛围。

所以加入新团队的观、品、悟是一个以静制动的过程,磨刀不误砍柴工。

其次,试人做事找帮手。

经过了一个阶段的观品悟,自己手上有什么资源,新团队有哪些突破口,用自己手上的资源去对接新团队的人和事,找到共同点和利益点。

明兰入侯府,没有先收拾飞扬跋扈的老仆人,而是用自己的手下常嬷嬷去找另一个胖仆人吃酒。这个胖仆人早就对老仆人不满,有意想升职的。

这是双赢的事,胖仆人有了靠山,明兰有了打入内部的帮手,做好了准备,蛇打七寸,一次性把和自己二心的仆人都收拾了。

最后,发现团队优点。

其实不一定要把一个既有团队变成完全自我形态的附属品。个人之所以加入团队,还是因为团队有自己所不能及的优势。当一个团队只是成为个人的附属,那么个人难免有点累。

就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自己很勤奋,也有能力,但是他那一套以个人为中心的团队管理超累,他的团队管理套路,到了后代继任者那里,根本无法传承。

好在明朝大臣这个团队比较强,明朝很多皇帝比较不靠谱,可团队还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王朝管理并不差。

所以,即使是有能力的个人,也不应该以彻底改造团队为自己的核心任务,而应该借助团队的优势,提升个人,提升业绩。

《乘风破浪的姐姐》就是这种个人和团队共赢的模式,值得借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