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季《中餐廳》熱播,這次採用國內長江線路,從巴東到武漢,一路盡情領域長江盛景,推廣中國美食文化。

這種策劃格局很高。可以說是在國外疫情蔓延的實際情況下,將不得已走國內路線的補救之棋,下得非常有水準。

參演嘉賓方面,除了有多次出鏡和合作經驗的店長黃曉明、專業大廚林述巍、明星大廚張亮,常駐嘉賓還有趙麗穎和李浩菲。無疑,趙麗穎是這一季咖位比較高的一個嘉賓。

趙麗穎圈內圈外口碑都是很拼的勞動模範型演員:一年365天,差不多300多天泡在劇組;

很多即使危險係數很高的動作,都自己上不用替身;對自我性格特質和出演角色有鮮明的主體意識,據傳新版《還珠》她拒演紫薇而選擇獨立思考能力很強的晴格格,覺得更適合自己……

總之,趙麗穎自己的性格就是很拼很努力的大女主人設。她選擇《中餐廳》這個綜藝,做常駐嘉賓,肯定是選中了這個節目某些特質和她的氣場相合,換句話說:她就是來做事,來出成績的。

可是從已經播出的第一集、第二集,我們可以感到趙麗穎深深的焦慮和不安。

比起自己的愛操心,肯努力,凡事有規劃有章法,中餐廳其他團隊成員,特別是核心成員黃曉明、林大廚、張亮大廚就顯得比較佛系很隨意的樣子。

名義上讓趙麗穎管錢,花錢卻不需要趙麗穎給意見,直接導致第一天採買就超出預算500元,趙麗穎想說卻迫於團隊初建,怕影響團隊默契,選擇不說。

大家在後廚準備開業,看着插科打諢的兩個大廚,看着不願出頭的店長,看着剝蒜小懵懂李浩菲,趙麗穎越發焦慮。

她知道做菜自己是外行,但是菜單遲遲不落聽定價,上有短期盈利的壓力,下有日常做事的章法焦慮,趙麗穎默默吐槽說:咱也不會做,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

最終, 晚飯時,趙麗穎焦慮到崩潰,沒有心思喫飯。幸好李浩菲發現端倪,做了橋樑紐帶作用,告訴了店長。

經過1對1溝通和中餐廳第一天順利營業,穎寶這番情緒波動纔在得以緩解。

其實,這也是職場挺典型的一個案例:咖位大的專業人才進入一個新團隊,該如何調整自己,如何快速融入,如何更好地發揮自己的作用。

01團隊類型很多,成團形式不一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趙玉平解讀這個團隊是比較多元的,具備一個成功團隊的很多因素。

但這個團隊在初創時,也是很多波折的,成員之間彼此不信任,關鍵時候沒有站在成員這一邊,而相信了團隊外蠱惑人心的套路,《三打白骨精》就是試煉團隊凝聚力的第一關。

這個團隊輸了個底掉。但也正因爲落入谷底,成員們之間才明白了各自的本事和定位,也明白了什麼人值得信任依靠,什麼時候該說話,這個團隊因此走向成熟。

還有一種團隊,就是初創之後,不斷有其他新的大小咖位的成員加入。比如趙麗穎加入這一季的《中餐廳》合夥人團隊就是這種。

從趙麗穎這個角度分析,焦慮的成因來自兩個方面。

首先是自己融入團隊的過程。單打獨鬥又自我意識明顯,並且工作生活也因此受益的人,忽然要閉嘴,成爲順應他人模式,有一個接受的過程。

特別是他人的模式目測和自己不一樣,有點不靠譜時,自我徘徊猶豫過程是非常正常的心理。

其次團隊不會主動迎合後來者。團隊有自己固定的模式和氛圍,如果這個團隊能一直存續,必然是有它自己可以邏輯自洽、有所建樹的支撐。

比如林大廚和張亮,在後廚就是插科打諢、打打鬧鬧,看着不靠譜,其實是在忙碌中緩解身心疲憊的良方,也是很有綜藝感的橋段。這歸根結底是綜藝節目,不是真的開飯店。

所以應對這兩種焦慮的成因,就是先調整好自己,等等看,再慢慢深入瞭解團隊,找機會聊一聊。既不要像趙麗穎這樣,所有焦慮和壓力都自己扛,也不要用力過猛。

02 新成員加入團隊,三把火慎燒。

新官上任三把火,是大家都知道一個俗語。可是燒不燒這三把火,怎麼燒卻大有學問。

《三十而已》奢侈品店高級營銷人員王漫妮所在店的副店長突然離職,王漫妮代理一段時間副店,本以爲個人能力加持,對團隊又熟門熟路,升職有望,總部忽然空降一名年輕副店長黛西。

這個黛西留過學,要能力有能力,要格局有格局,所以難免處處針對要冒頭的王漫妮。

黛西應該認爲,拿下這個最有實力的老員工,其他人都會對自己心服口服。可是在內部答謝會上,出了很多小狀況,多虧王漫妮有經驗、有擔當地化解了。

黛西比較幸運,遇到了比較善良有大局觀的團隊既有成員王漫妮,如果是很有手段和套路的既有成員,面對新領導的打壓,故意暗中使壞、使絆子呢?恐怕黛西這三把火燒得不旺不說,還會燒到自己。

一位非常能幹的領導曾調任我們部門。我們是一個輔助型部門,主要職責在於保平安、打輔助,工作不能求快,要求穩。

這位領導之前是主業部門的領導,調任後沒有做任何調查研究,就把之前雷厲風行、力爭上游的那一套領導方式大刀闊斧地開展起來。

一度把原來團隊成員都搞蒙了,繼而大家明裏暗裏有了逆反情緒,事情只能高高舉起、低低放下,這位領導的三把火,都沒有燒好。

其實燒三把火是對,但還是要符合團隊的調性,循序漸進地開展。

有的三把火,看着是新加入團隊成員個人特質很明顯的東西,其實在深層次而言,是天時地利人和的運籌帷幄。

只有做好各種鋪墊和準備,這三把火才能真的燒得好、燒得旺,不僅先加入團隊的人自己會受益,整個團隊實力也會得到提升。

《知否》中明蘭未出嫁時在孃家管家,加入侯府後收拾後宅奴僕,整頓莊子舊務,其實都是不急不躁燒“三把火”的典型範例。

03 進入新團隊“觀、品、悟”爲先,行動其次。

有能力的人進入新的環境,新的團隊,想切實發揮自己的作用,鞏固自己的地位,不如分三步走:

首先,觀人品事悟氛圍。

所以加入新團隊的觀、品、悟是一個以靜制動的過程,磨刀不誤砍柴工。

其次,試人做事找幫手。

經過了一個階段的觀品悟,自己手上有什麼資源,新團隊有哪些突破口,用自己手上的資源去對接新團隊的人和事,找到共同點和利益點。

明蘭入侯府,沒有先收拾飛揚跋扈的老僕人,而是用自己的手下常嬤嬤去找另一個胖僕人喫酒。這個胖僕人早就對老僕人不滿,有意想升職的。

這是雙贏的事,胖僕人有了靠山,明蘭有了打入內部的幫手,做好了準備,蛇打七寸,一次性把和自己二心的僕人都收拾了。

最後,發現團隊優點。

其實不一定要把一個既有團隊變成完全自我形態的附屬品。個人之所以加入團隊,還是因爲團隊有自己所不能及的優勢。當一個團隊只是成爲個人的附屬,那麼個人難免有點累。

就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自己很勤奮,也有能力,但是他那一套以個人爲中心的團隊管理超累,他的團隊管理套路,到了後代繼任者那裏,根本無法傳承。

好在明朝大臣這個團隊比較強,明朝很多皇帝比較不靠譜,可團隊還是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王朝管理並不差。

所以,即使是有能力的個人,也不應該以徹底改造團隊爲自己的核心任務,而應該藉助團隊的優勢,提升個人,提升業績。

《乘風破浪的姐姐》就是這種個人和團隊共贏的模式,值得借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