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鐵礦石貿易跨境結算不斷傳來好消息,全球三大礦山(巴西的淡水河谷以及澳大利亞的力拓和必和必拓)與中國鋼鐵企業開始越來越多地使用人民幣結算。

近日,鞍鋼集團國際經濟貿易有限公司(下稱“鞍鋼國貿公司”)與力拓集團完成了約1億元的人民幣跨境結算交易,成爲中國鋼鐵行業第二家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實現跨境交易的企業。

試水人民幣結算不僅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意義重大,也是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關鍵一環。

據新華社8月10日報道,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達1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7%,至此,人民幣連續8年成爲中國第二大跨境收支貨幣。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近日披露,一季度人民幣外匯儲備的份額超過2%,比2016年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的時候增長了近一倍。在全球經濟遭受嚴重衝擊的情況下,人民幣國際化依然保持良好勢頭,充分顯示出人民幣不斷提升的國際影響力。

8月11日,花旗銀行在最新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弱美元的貨幣環境將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預計到2030年,人民幣將以7.94%的佔比,躍升爲全球第三大支付貨幣。

鐵礦石公司試水

鐵礦石屬於大宗商品中的黑色金屬類,是繼原油之後全球貿易量第二大的大宗商品品種,中國是該品種的最大購買國。根據工信部的數據,2019年,中國進口鐵礦石10.7億噸,進口金額1014.6億美元。

基於美元的全球貿易貨幣地位,多年以來,中國進口鐵礦石一直使用美元定價和結算,但美元的匯率存在巨大波動,使中企承擔了不可避免的經濟風險。

近幾年,鐵礦石市場逐漸進入買方市場,中企在鐵礦石領域的話語權逐漸提高,並不斷取得使用人民幣結算的突破。

據瞭解,早在幾年前,中國企業就已經開始與國際鐵礦石公司有過一些小規模的人民幣結算業務,但針對的都是交易額較小的港口現貨交易。

根據中國最大的鋼鐵製造公司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的說法,自2019年以來,寶武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寶鋼股份持續推進與國外供應商的鐵礦石貿易人民幣跨境結算,已先後與幾家國際知名礦山公司及貿易商,就產自南非、烏克蘭等國的鐵礦石進行了人民幣跨境結算的初步嘗試,涉及金額共計約2.4億元人民幣(約合3500萬美元)。

今年上半年,寶鋼股份與全球三大鐵礦石供應商(淡水河谷、必和必拓、力拓集團)均進行了鐵礦石交易的人民幣跨境結算嘗試。隨着交易流程的日益完善,中國寶武進口鐵礦石人民幣跨境結算已開始從試單向一定數量的常態化結算過渡,其也成爲國內首家常態化進行鐵礦石人民幣跨境結算的中國企業。

8月,在力拓鐵礦和鞍鋼股份大力支持下,鞍鋼國貿公司在短時間內實現了鞍鋼集團首單人民幣跨境結算,合計金額約1億元。鞍鋼集團成爲中國鋼鐵行業第二家通過人民幣跨境結算實現跨境交易的企業。

和千億美元級別的行業進口規模相比,鐵礦石的人民幣結算還處於起步階段。大宗商品投資領域權威專家、東北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付鵬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這些交易都是人民幣國際化貿易項目下的嘗試,目前還只是存在於試點企業和特殊的境外交易商。

不過,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表示,通過實踐操作,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供應商開始接受人民幣作爲結算幣種,並在開戶、結算以及後續資金管理等方面嘗試更多的人民幣金融服務產品,這爲今後進一步擴大結算規模提供良好開端和堅實基礎。

區塊鏈技術助力

那麼,人民幣跨境結算具體是如何操作的呢?付鵬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一般情況下,在大宗商品等大型跨境交易中,境內購買方需要在銀行開設人民幣信用證來進行支付,境外出口商需要通過代理行開設人民幣同業往來賬戶進行信用證清算。但需要注意的是,境外出口商在代理行累積的人民幣頭寸如何消化是一個問題,這部分境外代理行人民幣需要通過對中國成品採購來形成閉環。

民生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應習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跨境人民幣結算可以幫助企業有效規避因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其次是降低匯兌產生的交易成本,三是結算更高效,手續更簡便,便利化程度更高,四是可以繞過美元交易產生的不必要監管。

常規跨境結算中由於涉及銀行信用證單據以及線下銀行流程等,至少需要5-10天的處理週期,但是隨着數字化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正在被運用在國際貿易的跨境結算中。

今年5月,寶鋼股份與澳大利亞力拓集團就通過區塊鏈技術完成一筆總值逾一億元的人民幣跨境結算。據悉,此次交易渣打銀行通過區塊鏈貿易融資平臺康拓(Contour)開出了全球首張以離岸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跨國區塊鏈信用證。

康拓平臺由7家外資銀行創辦,是一個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開放平臺。據瞭解,這次跨境貿易的買賣合約簽署、信用證開立、議付和交單等全部流程都是在線上完成,極大降低了人員流動。同時,數字化的信用證和交易文件很大程度上簡化了交易的流程,縮短了處理文件的時間。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趙雪情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區塊鏈技術與管理平臺、相關商業銀行提供技術與金融支持服務,實現點對點金融方案,一方面極大節約時間、流程和成本,提升客戶體驗感與便利性,另一方面以數字化重塑跨境金融服務,提升效率與安全性。

對於數字化新技術的發展,鞍鋼國貿公司也表示,未來公司也將積極探索區塊鏈和雲交易等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擴大使用人民幣跨境結算規模及合作範圍,進而提高供應鏈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人民幣國際化加速

自2009年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以來,人民幣跨境結算量穩步增長。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達12.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6.7%。

目前,人民幣國際化也正展現良好勢頭。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人民幣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升到2.02%,比2016年加入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SDR)時增長近一倍。同時,在連續兩個月位居全球第六位後,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市場貨幣佔比排名中也再上新臺階——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顯示,6月份,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升至第五位,佔比爲1.76%。

趙雪情表示,大宗商品人民幣結算,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隨着人民幣在大宗商品結算中廣泛應用,量變形成質變,人民幣可能逐漸成爲大宗商品國際計價貨幣之一,從而進一步夯實人民幣定價權,提升我國國際金融話語權。

“當今,在疫情衝擊下,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正在步入買方主導階段,我國應當把握週期性機遇,積極推進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結算。一是鼓勵大宗商品貿易企業人民幣計價結算,參與國內交易所衍生品交易,形成從交易結算到風險管理的完整鏈條。二是擴大大宗商品國家相關機構投資者的境內投資範圍,形成從貿易到投資的有效循環。三是擴大黃金、商品等期貨市場開放度,豐富產品體系。四是儘快強化大宗商品倉儲與航運能力,提升大宗商品人民幣計價結算綜合競爭力。”趙雪情說。

趙雪情強調,結算與計價是兩個概念,相較於大宗商品人民幣結算而言,人民幣計價的意義更加重大。

應習文表示,未來,人民幣成爲國際貨幣,需要滿足以下幾個條件:一是貨幣發行國要具備較強的經濟實力和全球影響力,發行的貨幣具有較高的信用,這點人民幣顯然已具備;二是人民幣能廣泛地在國際貿易、投資當中被採用,這點正是當前人民幣正在大步向前邁進的階段,包括應用在大宗商品貿易的結算交易中;三是人民幣可以同時在經常項和金融/資本項下自由兌換,跨境流動不受限,這一點考慮到金融安全等各方面因素,正在緩步推進;四是人民幣離岸市場規模不斷加大,各類人民幣計價的國際金融產品和交易工具更加豐富,人民幣廣泛成爲各國的儲備貨幣,這是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階段。從以上四個條件來看,人民幣跨境結算在大宗商品的交易中不斷應用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關鍵一環。

記者 李曦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