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的好“貧窮鬧市無人問,富貴深山有遠親”,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人性就是如此。劉姥姥去賈府借錢,先不說她怎麼卑躬屈膝,哭窮喊可憐。關鍵是賈府一頓飯錢,就夠劉姥姥一家過一年。所以賈府肯借劉姥姥錢,與其說發一些善心,不如說是面子工程。正如劉姥姥所說,賈府拔一根汗毛,比她們的腰都粗。所以我們說的再刻薄一些,劉姥姥上賈府根本不是去“借錢”,而是去“要飯”。換到今天的社會,如果一個乞丐,上你家門前,要一頓飯。我估計大多數人都不會拒絕的,一頓飯而已。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還是很願意接濟“乞食者”的,否則唐僧去取經,早就餓死了。

那麼賈府不害怕借錢嗎?其實賈府很害怕,她們害怕的是周太監、夏太監之流的“借錢”,張口閉口都是一千兩、八百兩,這哪裏是借錢,分明是搶錢,故而讓賈府頭疼的“借錢”,不是劉姥姥這樣的窮親戚,而是周夏這樣的“好朋友”

我記得看過一個採訪王健林的視頻,他說在他辦公室的抽屜裏,總是裝有三五萬的零錢,就是防止老家的人來,因爲有時候來的人,說跟王健林認識,要借錢。王健林卻說自己都不認識他,但是抹不開面子,就從抽屜裏拿出幾萬塊給他們。其實老王的態度和鳳姐是一樣的,不是借錢給他們,而是用錢打發了,因爲根本就沒想過讓他們還。那麼這些人,應該也從來沒有人找老王還過。在他們眼裏,老王是首富,有錢的很,去借老王的錢是天經地義,如果要還他,那就應該天誅地滅了。所以這就是人性的貪婪和自以爲聰明的愚蠢。

換言之,我們現在的社會當中,很多人去借錢,如果不是真正的關係到了,一般都會拒絕的。特別是三杆子打不着的窮親戚去借錢,一旦借出去,基本上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話雖重了些,但是話糙理不糙。因爲人性的自私面,總是考慮自己的得失,不考慮被人的感受。我一個好朋友,算是一個小企業的老闆。我們倆在聊“借錢”的話題時,他說,他有好幾個親戚都找他借錢,每個人也不多,三五萬不等,但是借出去了,一兩年過去了也不見有人還。如果真的去要,礙於親戚情面。可是不要,一個人借個三萬五萬的,幾個人加起來,也有二三十萬。朋友也很無奈,他自己還貸着銀行上百萬呢。

所以我們普通人的心理,看到別人的光彩時,看不到人家背後的心酸。曾經我們一些同學在聊天時,有些同學就說某某現在是老闆了,生活多好多好。可是這個兄弟當時創業的時候,三更睡五更起,兩三個月還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給司機寫開貨單時,累的趴在桌子上睡着了。這些辛酸事,我自己親眼看見過他的勞苦與不易。但是大部分同學,只能看到他的光彩,卻沒有經歷過他的心酸。

窮人去借錢,不是親戚要躲着,俗話說“救急不救窮”,而且不怕“一個窮,就怕個個窮”,很多人的思維都是這樣的,親戚有錢,借自己三五萬不算什麼,可是他不只你一個親戚,如果窮親戚都是這樣的想法,那麼這個有錢人,就能被借破產。而且很多時候,是我們自己認爲“親戚有錢”,親戚真的有錢嗎?或者說他沒有難處嗎?又或許人家有難處,你幫不了人家,人家沒必要和你說而已。

從現實生活來說,不是人有錢了就變得冷漠,而是“窮親戚”的思維,永遠都是別人有錢,借你錢,就是“天經地義”,不借你錢,就成了“豬狗不如”了。我不喜歡借別人錢,或者說我不喜歡欠別人錢。如果我欠別人錢,總是寢食難安,等麻煩事過去後,想盡一切辦法,以最快的速度還給人家。也有親朋好友借我的錢,可是幾年過去了,從來不見還。也不是說他們人品不好,也不是說他們不準備還錢。但是他們的思維裏,是等我有錢了再還。那麼什麼是“有錢了”呢,就是手頭寬裕了,不影響好喫好喝,不影響高質量生活。大部分借錢者,還錢時候,都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都沒有積極的態度。

所以我們與其說,現在的人沒有賈府有人情味,不如說現在的人沒有劉姥姥有感恩之心。劉姥姥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品德,現在又有多少人有呢。別人肯借我們錢,是一種信任和情誼。即便我們把錢還上去,我們一定要感恩。至少我們要知道一個現實,如果我們今年年初借別人一萬元,到今年年尾,這一萬元可能就貶值了,只有九千多了。我們再還別人一萬元的時候,表面上數目的相等的,實際上我們只還了別人九千多元。以此類推,那些三年前五年前,借別人三萬五萬的人,你還親朋好友錢的時候,你或許就沒想過要出利息,當然親朋也不會要你出,雖然還錢的數目上是相等的,但是你自己一定要知道,親朋借你這幾年錢,這個錢已經是虧損了。更需要明白的是,別人在你困難的時候借你錢,錢即便你還上了,也要感恩朋友的情誼,因爲錢有價情無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