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譚嗣同這個人物,相信我們大家都是比較的熟悉的,清朝末期的變法運動可以說是開始轟轟烈烈,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僅僅百日之後,變法就以失敗而告終了,而譚嗣同因爲是變法的主要人物之一,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這次是肯定要被清朝追究責任的,其實譚嗣同本可以像康有爲他們那樣避開這件對自己的禍事的,因爲他提前已經得知了慈禧要向自己下手的消息,但是譚嗣同最終卻是選擇了留下,並沒有逃跑,當時的譚嗣同對於自己爲什麼要這樣做,是如此說的“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

應該說,無論戊戌變法到底是不是一件正確的事情,但是譚嗣同的這種做法,卻是他人格魅力和對於變法之信念的一種高度表現,並不是每一個人處在譚嗣同那樣的位置上時,都可以做到像他那樣明知是死,卻敢於直接面對的,從這一方面來說,譚嗣同也確實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英雄,他是爲了自己的國家,自己的民族能有重生和發展的機會才走上變法之路的,有信念的人,本身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而慈禧對於譚嗣同等人的處置也是非常的極端的,尤其是對於譚嗣同,更是多加“照顧”,據說在行刑當天,對譚嗣同用刑的那把刀是鈍刀,輪到譚嗣同的時候,連砍了三十多刀譚嗣同才嚥氣,其間所受之痛苦,非常人可以想象,這也是爲了起到一個警示他人的作用,應該說慈禧的用心還是非常的歹毒的。而行刑之時的譚嗣同面對着如此殘忍的刑罰,一直在忍耐着,這樣的毅力,實在是令人佩服。

另外,少有人知的是當年譚嗣同被處極刑之時,他的父親譚繼洵其實並不是一般人,當時的譚繼洵是湖北的巡撫,這樣的位置其實已經是一個封疆大吏了,但是面對着兒子的受刑,譚繼洵卻沒有選擇去救自己的兒子,反而是選擇了袖手旁觀,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個人認爲,這其中應該是有兩方面的原因:

第一,譚繼洵知道自己的兒子犯的是什麼罪,連慈禧太后都知道他了,這樣的事情,並不是他一個巡撫就能管得了的,畢竟,在當時來說,譚嗣同所犯的事,基本上是把天捅了一個窟窿,莫說是譚繼洵一個巡撫,即便是親王,他也管不動這件事。

第二,譚繼洵之所以不管自己的兒子,很有可能是怕他連累到自己,能做到巡撫的位置並不容易,譚父並不想就此失去自己的一切,甚至有可能還會把自己的身家性命搭上,這對於他來說,實在是不想做。譚嗣同死後,譚繼洵只是給兒子寫了一副輓聯“謠風遍萬國九洲,無非是罵;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看來,他對於兒子所從事的事情的正確與否,也是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的,還是有疑惑的,並不是完全的認同。

只不過,譚繼洵雖然已經很小心翼翼,但是清朝仍然沒有放過他,在譚嗣同死後,譚繼洵不能很快地被清朝以各種理由革職了,但卻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其實,譚嗣同在生前之時,就已經想到了這一點,他爲了不拖累自己的父親,還仿造父親譚繼洵筆跡寫下斷絕父子關係的信件,從中我們能看得出來,譚嗣同不光有信念,而且此人考慮事情還比較的周全,可能譚父不會管他這事,譚嗣同也是心中有數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