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每個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煩惱。很多時候,讓我們煩惱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們面對事情的心態。

一個人的心態,往往決定着他的生活狀態,會體現在煩惱的多少上。

心態,是生活重要的調味劑。只有保持好心態,才能把生活調成自己想要的味道。

人生的這幾種煩惱,對心態好的人來說,都會有相應的解藥。

1

對於慾望,知足是解藥。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忽睹天際彩雲,常疑好事皆虛事;再觀山中古木,方信閒人是福人。

意思是:知足常樂者,纔是有福之人。

人往往都是這樣,擁有幸福的時候,自己不知道珍惜。

總覺得,幸福是別人的,只有煩惱是自己的,身在福中不知福。

有時候,不是生活對我們不公,而是我們的慾望太多。

總是以爲自己的幸福總在下一個渡口,只有等到失去的時候纔去後悔,兜兜轉轉的發現幸福就在身邊;可自己卻一直在追尋詩和遠方,卻忘了眼前纔是自己真正的幸福。

人,不能去看自己沒有什麼,而是要看自己擁有什麼。

不要總是羨慕別人的風光,要學會珍惜自己眼前的幸福。

有人說,以前,有飯喫有炕睡,白天勞作,夜晚捕螢望月,便覺人生美滿。

但是現在,很多人,不覺得這些就是幸福。

現在大家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但是慾望也越來越填不滿。有了芝麻,想要桃子,有了桃子,想要玉米,有了玉米,想要西瓜,有了西瓜,還想要更大的西瓜。

很多人的一生,都在尋求比當下更好更貴的外物,卻忘了人這一生,難得的是內心的平靜和幸福。

《增廣賢文》有兩句廣爲傳頌的警句:“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

《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被稱爲半個聖人的曾國藩曾經說過,“知足天地寬,貪得宇宙隘。”

知足,意味着不羨慕、不嫉妒、不怨恨,意味着天地由心而寬,日月由心而明。

而對於世間大多數人而言,知足,是經歷歲月沉澱之後最聰明的生活智慧。

在娛樂圈裏,被稱爲“人生贏家”的黃磊便是一個對生活擁有着知足心態的人。

他年少成名,曾經是70後文藝女青年心中最風度翩翩的白馬王子,而如今雖人到中年,他身材發了福,卻又因其驚豔的智慧收穫了更多的尊重與讚譽。

在綜藝節目《嚮往的生活》裏,他曾和嘉賓談到“人要知足常樂”,而在媒體採訪他時,他也多次講過,如今的生活可以讀書,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身旁還有妻女陪伴,很知足。

在黃磊的微博裏,人們可以看到一個知足常樂、珍惜時光的中年男人。

他大方的與妻子秀恩愛,認真準備着一日三餐,與孩子一起做着充滿童趣的遊戲。家人閒坐,燈火可親,他們一家人的日子,溫情舒緩、樸素歡欣,滿滿的都是人間煙火氣。

家財萬貫,日食不過三餐,廣廈千間,夜眠僅需六尺。有時候好日子與物質無關,而與心態有關。

於黃磊而言,兒女雙全、心寬體胖、夫妻恩愛,好友常在,人生便已經足矣。

而所謂人生贏家,也不過是知足常樂、懂得珍惜眼前的幸福。

《菜根譚》中有言,“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幸福的真諦就是知足。

生而爲人,我們無法做到事事都盡善盡美,唯有懂得知足,才能獲得幸福。

想常樂,就知足,心態要平穩,“紅眼病”不可得。心裏最好暗暗告誡自己: 錢雖少,夠花就好。開豪車神氣,可十年後當廢鐵拋棄;騎自行車出行,雖然累些,既環保又能鍛鍊身體。

快樂的前提是知足,知足了纔會心寬,心寬了就會放棄重負,放棄了重負才會快樂。

真正的快樂,不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麼,而是每天都能懷有一顆知足的心。

明朝有位胡九韶的人,家境很貧困,一面教書,一面努力耕作,僅僅可以衣食溫飽。

每天黃昏時,胡九韶都要到門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謝上天賜給他一天的清福。

妻子譏笑他說:“我們一天三餐都是菜粥,這怎麼談得上是清福?”

胡九韶滿足地說:“我首先很慶幸生在太平盛世,沒有戰爭兵禍。

又慶幸我們全家人都能有飯喫,有衣穿,不至於挨餓受凍。

第三慶幸的是家裏牀上沒有病人,監獄中沒有囚犯,這不是清福是什麼?”

《道德經》裏講:“知足者富”,知足的人內心更富有,生活最幸福。

一個人的慾望太大,就會滋生貪婪,貪婪又會佔據人的靈魂,使其無所不用其極。

所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多了還想多,慾壑難填,自然要勞神費力,挖空心思,不擇手段去非法獲取,人生何來幸福快樂?

在生活中,打敗我們的往往不是糟糕的現實,而是超出自己能力的慾望。

慾望一大,心就小了,縮在井底,哪還看得到天邊的彩虹?

慾望本無對錯,錯的是主客顛倒:當你主宰不了慾望,便被慾望主宰。

把自己的慾望放在一個合適的位置,張弛有度,纔不至於被慾望奴役。

人之所以過得不幸福,就是沒有一顆知足常樂的心,總是索求不現實的東西,所以,才時常苦惱。當你真正學會了知足,就會發覺所有的苦惱都是庸人自擾。

越是厲害的人,越懂得知足。

因爲他們明白:真正的幸福,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知足、安定與豐盈。

宋代詩人林逋,捨去名利,遠離高屋廣廈和市井繁華,隱居西湖孤山腳下,“梅妻鶴子”,生活樸素,也怡然自樂。

他在草廬前後種滿梅樹,平時倚在梅樹旁看白鶴起舞;或駕一葉扁舟,往來煙水之間;有時詩興大發便隨口吟出“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一生過得詩情畫意。

他說:“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貧賤也能快樂,恰恰源於內心知足。

知足常樂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前提。如果你渴望輕鬆,渴望真正獲得生命的意義,那麼請記住知足才能常樂。

無論是做事,還是做人,知足的人,才能快樂。

2

對於名利,看淡是解藥。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在這世間,有多少人,爲了名利奔波,看似得到的同時,卻又不斷地失去。

人生如果不能看淡“名利”二字,就會受到終身的羈絆。

名利,如果看不淡、看得太重,它就像一副枷鎖,束縛了人的本質;它又像一粒迷藥,會將人們引向歧途;若是看淡了,人就身心輕鬆。

越是厲害的人,越淡泊名利。

著名主持人汪涵身處名利場,卻能堅守本心,樸素如初。

他的手機是老人機,地攤買的人字拖他穿了近十年,普通的書包背了十幾年,因爲他明白:真正的富足,不在於擁有多少財富,而在於內心的安定與豐盈。

在奮鬥的歲月裏,那樣的生活,他樂在其中,成就滿滿。

然而幾年前,當圈中人人都在名流聚集的北京買房時,他卻在長沙一個僻靜古鎮給自己買了個小院子。

遠離名利的喧囂,閒下來時就在家中陪伴妻兒,或者讀書、煮茶、練書法,寫文章。

他在自己的書《有味》的封面上,印着兩行小字:“這世上沒有一樣東西我想佔有,沒有一個人值得我羨慕。”

這樣的日子,簡單樸素,自得其樂,淡泊名利,也很好。

不是說看淡名利就是好的,但是千萬不要爲了追求名利破壞了自己的好心情,好身體,好生活。

當追逐名利帶給你的只有痛苦,何不選擇一種讓自己更自在、舒服的生活。

名利,無非是人生萬千選擇中的一種而已。

在盲目追逐名利之前,記得把人生的各種選項放在天平兩端去掂一掂,心中或許就有了不一樣的答案。

慾望是一個永遠填不滿的無底洞,而名利場的遊戲則永遠充滿了無常與變化。

一生追逐名利的人,在得與不得之間痛苦,而名利是永遠求之不盡的,反而會越來越膨脹。在這種痛苦的壓迫下,人也會變得越來越瘋狂,深陷在慾望中而不能自拔。

在充滿誘惑的社會里,能固守節操、淡泊名利並非易事。

所謂的不計較名利得失,也並非是讓人放棄對志向的追求,而是要自重、自知,看輕自己想要的,沉下心來修煉自己。

名與利,都是過眼雲煙,與其一生爲它所累,不如活得實實在在、快快樂樂,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它,將一切看得淡一點,再淡一點。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淡泊名利,是一種至高的人生境界。

《我們仨》中的錢楊夫婦,淡泊名利,惟願清淨度日,潛心讀書。

20世紀80年代,錢鍾書先生的小說《圍城》被導演黃蜀芹編成電視劇,其中的金句:“城裏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進來”家喻戶曉,引起了一股“圍城熱”。

錢鍾書也因《圍城》的熱播,一下子變成了名人。

許多人慕名從遠地而來,只爲一睹錢鍾書的風采。

但錢鍾書不願作動物園裏的稀奇怪獸,楊絳只好守住門,謝絕來訪的客人。

錢鍾書不求名,卻躲不過名人的煩擾和煩惱,他對楊絳說:“假如我沒有名,我們該多麼清靜!”

錢楊二人都不願捲入名利場,錢鍾書還曾力辭清華文學所顧問,社科院副院長等職。

楊絳翻譯的《堂吉訶德》榮獲西班牙國王頒發的大獎,西班牙第一任駐華大使電話邀請楊絳出訪,她謝絕了;第二任大使送來正式的書面邀請,楊絳也正式以書面謝絕了;第三任大使通過中國社科院領導馬洪去請,楊絳感到實在賴不掉了,才勉強答應下來。

錢楊夫婦看似不近人情的細節,其實是他們淡泊名利,超凡脫俗的一種人生境界的表現。

他們不願他人打擾自己清淨度日,因爲錢楊夫婦只有淡泊名利,才能排除外界的干擾,潛心讀書,專心做學問。

無數人趨之若鶩的名利,對錢鍾書夫妻而言卻是避之而不及的洪水猛獸。

其實這座城,也是名利場。

名人想摘掉名聲,去享受生活;普通人卻削尖了腦袋往名利場擠。

一種出不來,一種進不去。

進不去的人,以爲城裏多享受;出不去的人,苦笑城外人多貪婪。

一個真正成熟的人,不是拋棄名利,也不是汲汲於名利,而是在期間來去自在,不爲之所累,過好自己想要的人生。

沒有功名利祿的拖累,纔會活得輕鬆,過得自在。

3

對於執念,放下是解藥。

人這一生,山一程水一程,無非是一場和自己和解的旅程。

放下了,快樂就多了一份,心坦然了,煩惱就少了。

學會放下,凡事別太執着,凡事別總是糾着不放。若是執於一念,將受困於一念,若是一念放下,會自在於心間。

生活中很多煩惱,很多時候都是因爲我們不懂得放下,生活中的很多累,多是因爲我們執念太深。

人之所以會痛苦,是因爲過於執着。

過多地執着於已經失去的東西,只能讓自己陷入情緒泥潭;過多地糾結於不值得的人,只會讓生活徒增煩惱。

人生,太多的憂愁使人疲憊,何不放下,輕鬆走一程,太多的傷使人很痛,何不忘記,開心每一天,知足常樂,一笑解千愁。

破事別往心裏擱,爛事別往心裏藏,容忍別人的缺點,寬恕自己的過錯。

名利皆浮雲,試着放下名利。

再高的名利,百年後也不過是身外之物。人吶,若是求得太多,人就會疲憊,若是想得太滿,心就會徒增負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試着放下怨恨,就當是放過他人也放過自己。

生活酸甜苦辣照樣過,千萬不要去抱怨生活,更不要消沉處事。命裏有時終須有,命裏無時莫強求,切勿執念太深,該過去的就讓它過去,不要去記恨感情,就讓過去留在過去吧,把握當下的美好,珍惜眼前的一切,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會遇到幸福,遇到更美的風景。

“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那些自私的慾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風起時,笑看落花;風停時,淡看天際。

懂得放下,生命纔會更加完美,不以得爲喜,不以失爲憂,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人這一輩子,只有今生沒有來世,別把自己活得太委屈了,不要爲了迎合他人爲難自己,不要爲了身外之物疲於奔命,累了,你就歇一歇,實在受不了,就別硬撐硬扛,痛了,就果斷放下,不屬於自己的人,放下執念,果斷放手。

放下,是一種勇敢的選擇,學會放下,一切才能重新開始。

很多時候,固執地執着於一件事、一種選擇,都只是對生命的消耗。

有些事弄不懂那就不去糾纏,有些人看不清那就不去了解,多關注一些能夠讓自己感到輕鬆自在的東西,不在煩惱中浪費時間,而要把時間和精力,都留給值得的人和事。

如果往前一步和退後一步都是泥潭,那就不如另闢蹊徑,尋找一條新的出路。

放下無謂的執着、過多的糾結,才能遇見柳暗花明的欣喜。

放下執着,也就是放下折磨。

《蘇東坡傳》中寫着,蘇東坡曾經多次被他的政敵章惇迫害。

最遠的一次,時年62歲的蘇軾被貶到了海南,章惇想讓他老死荒野。

當時的海南,是一片莽荒之地,經常有毒蛇出沒,還被瘴氣包圍着。

當地居民大多是黎族人,沒有漢化,還在過着原始般的生活,提起海南,島外的人便聞風喪膽。

蘇軾也覺得自己凶多吉少,一到海南便寫信跟家裏人交代起了自己的後事。

他每日跟着當地人喫芋頭喝白水,維持生活,很快就瘦骨伶仃。

惡劣的氣候環境,折磨着蘇軾的身心意志。

被貶海南的第三年,宋哲宗駕崩,宋徽宗趙佶繼位,朝廷大赦天下。

這年5月,65歲的蘇軾得到詔命。

他終於可以離開海南了。

造化弄人,當年加害他,並把他流放到海南的章惇卻被罷免了。

章惇的兒子擔心蘇軾打擊報復他們一家,就給蘇軾寫信,希望蘇軾能網開一面。

蘇軾非但沒有報復這位曾經迫害過他的政敵,反而給他寄去藥方,要他保重身體。

爭取早日北歸,跟家人團聚。

蘇軾在給章惇兒子的回信裏寫了這樣一句話:但以往者,更說何益。

是啊,已經過去的事情,再去計較又有什麼用呢?

面對傷害過我們的人,選擇放下,其實也是對自己的一種救贖。

一顆心的容量是有限的,裝下了仇恨,便裝不進太多的愛與溫暖了。

若是揪着過往的那些恩怨不放,又如何去過好往後的日子呢?

改變不了爛事的結局,更改變不了爛人的品格,那就改變自己的心態。

“南非國父”曼德拉,曾因爲領導反種族隔離運動,被南非法院以密謀推翻政府等罪名定罪,在牢中服刑了27年。

在監獄的時候,他被監獄的看守折磨。

當選總統之後,曼德拉卻恭敬地向那3個看守致敬。

他說:當我走出囚室、邁過通往自由的監獄大門時,我已經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麼我其實仍在獄中。

放下你的怨恨,放下你的擔心,放下你的焦慮,紮紮實實過好每一天,就是我們對未來最好的饋贈。

一個人之所以幸福,不在於擁有得多,而在於計較得少。

減少慾望,知足常樂,淡泊名利,放下執念,忘掉煩惱,把心裏更多的位置留給自己,才能從容不迫、淡然生活。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