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遠川研究科技組

來源:遠川科技評論(ID:kechuangych)

8月11號,小米召開了“十週年主題演講會”,順帶發佈了幾個新品。加料不加價的手機、越熬越濃的人生感慨,這些都是預期之內、常規操作了。但是,49999元的“透明電視”,還是令人眼前一亮,值得品味一下。

透明電視採用了OLED(自發光面板)技術,關閉的時候是塊兒透明玻璃板,打開的時候圖像懸在空中,科技感挺足。

不過,真的會有人爲這個功能花這麼多錢嗎?我們看,就不見得。如果有,請告訴我們,交個朋友,好嗎。

但這款產品真的是“噱頭十足、人傻錢多智商稅”嗎?我們看,更不見得。

透明電視,並不會成爲小米拳頭產品、帶來大量收入;但是,透明電視的發佈,卻令人感嘆:當年酷炫的小米,回來了。

01. 回到極客

OLED透明電視,效果確實不錯。足足有55英寸大小,10.7億原色屏、120Hz刷新率,還能做到MEMI運動補償,基本與小米此前65英寸的大師OLED相同的參數,而且定價僅爲49999元。

這個配置、價格是什麼水平呢?心大一點的說,就是:奧拓定價、奧迪體驗。

而且,OLED電視可不只是一個電視。比如把電視劇變成購物車,打開服裝大圖,那麼它就是一個真人“視”衣間。再比如,只需挪換電視背後的佈景,而不必配備專門的VR眼鏡,就能感受到虛擬現實的體驗。透明OLED還可以用在櫥窗展示,汽車內飾、以及博物館展品科普等多種領域。

當然,OLED透明電視不是小米的獨家專利。在小米之前,已經有了很多企業嘗試。早在2008年時,三星就率先開始了探索,花費資金不少,七年後正式推出全球首款透明OLED顯示屏;緊隨其後,松下、康佳、創維等企業也曾先後在各種展會上先後拿出透明屏幕亮相。

而2014年驚豔的Kairos智能手錶,錶盤上也是一塊透明OLED:打開屏幕,就像一塊小天才智能手錶;關上屏幕,又變成了一塊平平無奇的機械手錶。這酷炫,有了勞力士的朱一旦,估計也會喜歡。

業界探索雖多,但宣稱可以量產的,小米還是頭一家,僅有的一家。就連入場早的三星,也在2016年宣佈退出了。

原因很簡單,成本太高。目前,全球範圍內,能夠大規模量產透明OLED面板的企業,僅LGD一家。物以稀爲貴,僅僅一塊麪板,售價就能賣到4000美金。

而且,光有板子還不夠,後續的整合也是頗爲困難。比如,OLED通過有機材料,可以實現自發光,不需要背光源。但普通OLED採用的驅動電路和一些功能層,會導致面板本身的透光率變低。

因此,要做透明OLED,就需要重新排布電路,或者把功能層替換成透明材料。這都是既花錢,又難辦。現在小米宣稱可以量產了,不禁令人士氣大震。

終於,小米回到了“難度看淡,喜歡就幹”的極客範兒。

02. 品牌升級

極客範兒十足的小米,還是在努力解答一個困擾小米許久的問題:品牌,如何升級。

先不談手機,我們可以看看小米的電視產品的歷程:

2013年,小米電視一代發佈,主打的還是互聯網電視的思路,低價銷售,搭配小米的系統優勢,對傳統電視進行換道打擊。

當時互聯網電視銷售份額還不到市場的1%,但內容已經開啓了從傳統電視向互聯網轉移的大潮。於是,小米電視以遠勝於傳統電視的交互設計,妥妥踩上風口;再加上一貫便宜的價格,迅速成爲爆款。

2013年時,小米的電視銷量還不到2萬臺;而到2019年,已經超過1000萬,幾乎成爲國內電視銷量第一。小米無疑在電視上覆制了小米手機的模式:軟件壓制、價格壓制、快速上量。

但進入2020年後,小米電視開始了微妙的變化:

今年3月,小米推出了紅米98寸電視,售價19999,用超大屏幕爲自己的電視打造差異化。

按照雷軍曬到圖就是:連貨車都裝不下的大。

今年7月,發佈的小米大師系列,就堆上了炫酷的OLED屏幕,也把價格推上了1.3萬,讓人開起“以前沒錢買小米,現在沒錢買小米”的玩笑。

在大師系列推出後短短一個多月,小米爲何又迫不及待地推出了5萬的透明電視?

我掐指一猜,感覺這是一個策略:用高端產品打開價格天花板,從而提升真正熱銷的一線產品品牌力。如果有發佈會畫外音的話,可能是:畢竟我們連高端(大師系列)、大屏(紅米98寸版本)、炫酷(透明屏幕)都做到了,消費者再也不該把小米當做平價品牌。

這個策略,其實小米也在手機領域進行了嘗試:

去年9月份,小米推出了MixAlpha,一邊用180%的環繞全面屏驚豔了圍觀羣衆,一邊用快2萬的價格驚嚇了圍觀羣衆。

雖然最後Mixalpha因無法量產無疾而終,但這些,無疑都是小米“樹立科技形象,衝擊價格天花板”的操作。

這就像車企的概念車一樣,至少起到三個作用:1、爲產品格調加分;2、打開價格天花板;3、萬一真的有技術落地了,就是產品競爭力。

那這些操作效果如何呢?至少昨晚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還是給出了部分答案:

這款預售價高達5299元,和起步版iPhone11 幾乎一個起跑線。但發佈不到一天的時間裏,僅僅在京東就已經有2萬多人繳款預定。

這套“騷操作”,至少說明:小米的品牌力和產品力正在逐步迴歸。

03. 未來走向

十年之前,小米成爲智能手機的開創者,友商都打不過我。但,如今,小米的未來,卻急需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手機的基本盤能否穩住。

去年,小米的國內市場份額一度萎縮至10%以下,華爲則從34%上漲至41%;而在國外,儘管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的歐洲銷量同比增加65%,成爲除蘋果外歐洲唯一出貨量保持增長的手機品牌;但在佈局已久的印度市場,銷量卻大跌48%。

樂觀來說,這是東邊不亮西邊亮;謹慎樂觀來說,急需穩定基本盤。

應對挑戰,小米目前有三板斧,分別是:價格、營銷、創新。從499的Redmi5A,1999的“超大杯”K30,再到5299的小米10至尊版,上探高端,下保低端,中間堅持性價比。

此外,曾打造華爲“爵士”品牌的楊柘,不久前剛加入小米。我司米粉立刻回饋說,10週年演講的海報和配樂感覺上了兩個臺階,營銷效果簡直MAX。

手機領域,困難如山,小米拎斧,方法清晰、但也需要時間。

第二,AIoT的故事,還能不能講得引人入勝。

手機業務乏力,市場必然期待新的增長空間。小米“手機+AIoT”的口號喊了很多年,也做出了手環、電視、掃地機器人等明星單品,但尚未實現從“連接”到“智能”的願景;產業鏈夥伴們也只停留在了“偉大”,還沒實現“優秀”的利潤。一些企業甚至打出了“去化”口號。

而從過去一年的股價表現來看,市場大概率還是把小米當做硬件廠,而非“互聯網企業”。

不過,透明電視正是AIoT的新嘗試。

雷軍提到,這款實驗作品代表了小米的信條“做最酷的產品”。而更酷的事,或許是發佈會上播放的“小米智能生活”宣傳片:四口之家,全套小米產品,彈幕連連感嘆“後浪”,“這纔是未來的生活”,試圖從客廳革命,再度出發。

而更爲重要的是,小米也正在爲中國製造輸出能量。

例如本次發佈會發佈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屏幕來自國產廠商華星光電,性能指標不輸三星,主攝傳感器則由豪威科技提供。小米在旗艦機上真金白銀支持國產夥伴,夥伴們也以更低的成本回報,幫助小米控制價格。

而小米目前已經投資了超過70家半導體和智能製造的公司,希望用互聯網賦能製造業,深度參與制造業,甚至已經自研全智能設備,打造出全自動的“小米智能工廠”。

雷軍此前在微博上坦言,澎湃芯片遇到巨大困難,但“請米粉放心,計劃還在繼續”。我司的米粉,曾經一度以爲這只是一句“成年人的搪塞”;他對小米的產品力,也都頗有微辭。

但他看到OLED電視後,從抽屜裏拿出了那本《參與感》,拍了拍上面的灰塵,說道:老兵不死,至少有變好的樣子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