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生物學霸 ,作者歐陽宇

生物學霸

「生物學霸」是丁香園旗下科研資訊平臺,生醫領域頭部大號。最新科研資訊+滿滿科研乾貨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生物學霸(ID: shengwuxueba)

據統計,近年來我國博士生的延畢率爲 60% 以上。

談到延期畢業,一些博士生的臉上寫滿苦楚和無奈,而一些導師也只能安慰你說延畢很正常,由於「 做科研本來就需要時間 」。

博士生作爲社會中具有高創造力、高知識水平的特殊羣體,沒法順利完成學業,原因何在?怎樣才能使他們更好地完成學業?

幾乎每個博士生都會告訴你讀博是個很煎熬的過程。實在,作爲一個博士生導師在這個過程中同樣面臨着挑戰。在博士生和導師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或稱導學關係)是一個成功博士生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研究表明,在拋卻讀博、延畢和抑鬱症案例中,導學關係是博士生不滿足的最重要猜測因素之一。而博士生和導師之間的期望偏差又極大程度的影響到導學關係的發展。一項調查研究表明,就連讀博到底是爲了什麼這樣現實的題目,學生和導師的謎底都可能差異很大。

博士生和導師之間的期望偏差對博士生工作的完成率和及時性有着負面影響。博士生和導師之間明確的期望溝通是培養成功的導學關係的首要條件。

然而,期望是很難解決和量化,由於它們涉及到對完成博士學位至關重要的一系列職責和成果,而且這些職責和成果必然會跟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化(例如,導師對學生的期望會在讀博過程中發生變化),圍繞可量化的學生成果(例如發表論文或獲得經費的數目)的期望與質量成果(例如批判性思維或特有的技能)之間的區別也會日益顯著。

此外,導師在指導學生髮展必要的樞紐技能,以完成博士學位,併爲學生往後的職業生涯做好預備上付出的多少,也可能是導學關係衝突的另一個根源。實在,許多時候導師們需要兼顧很多責任和義務,沒有許多時間去親身解決學生所面臨的挑戰。

最近澳大利亞迪肯大學(Deakin University)的研究者們發表了一篇題爲:Supervising the PhD: identifying common mismatches in expectations between candidate and supervisor to improve research training outcomes 的研究性論文。

研究者對 114 位博士生和 52 位導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以瞭解雙方對博士各階段的期望、對導師所提供的指導的評價,和讀博對學生身心健康的影響。調查對象中,31% 是導師,55%是在讀博士生,13%是近期(兩年內)畢業的博士,還有 1 人是半途退學的博士。

在讀博期間學生和導師分別更正視什麼?

對於博士初期,學生和導師的期望整體上較爲相似,都高度重視學生的念頭、熱情和書面溝通能力。但是,學生更看重優異的成績,而導師更看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比起導師,學生還更看重已發表的論文、業界背景、自信和優秀的口頭表達能力。

對於博士結束時,學生比導師更期望可量化的成就,如發表四篇以上論文、獲獎及獲得經費。比擬學生,導師往往更正視專業學術知識、批判性思維和書面溝通能力。

儘管學生也以爲這些特質是重要的,但導師對此的正視程度超過了學生。這可能也反映了學生和導師對於讀博最終目標的不同看法。

圖片來源:bioRxiv

在讀博期間導師的責任在哪?

導師應該對學生提供怎樣的指導纔算達到學生的期望?研究發現,雙方都以爲導師對學生的書面溝通技巧、批判性思維技巧和專業學術知識的培養具有重要責任。

但導師以爲他們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負有較大的責任,遠遠超過了學生的期望。而學生最看重的是培養書面溝通技巧。另外,學生還以爲導師在培養學生獨立性、積極性和團隊合作能力方面應施展較大的作用。

在接受指導方面,相稱一部分的學生以爲他們沒有得到很好的指導。超過 20% 的學生以爲他們在批判性思維、書面溝通和專業學術知識方面幾乎沒得到一點指導或只有主動要求時才能得到指導。

研究作者們以爲,這可能是因爲導師們大多雜務纏身、忙於應付,而學生經常只關注與他們博士學位相關的事情;因此,導師們只有在學生提出要求或發現學生需要指導的時候纔有時間給予指導,但學生們可能把這種情況理解爲導師不負責任,沒有履行他們的監視義務。

圖片來源:bioRxiv

導師的督導情況會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該研究表明,三分之一以上的博士生的心理健康泛起了負面影響。學生和導師之間的關係成爲負面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然而,這種關係如何影響幸福的動力學是複雜的,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研究發現,導師們通常只在學生提出要求時才提供指導,而導師們也以爲他們給出的指導比學生以爲的更多。這種差異性是因爲導師和學生之間的權力不平衡。

導師可能會將學生視爲更加理性而同等的個體,期望學生提出他們可能碰到的題目;而學生可能對導師的權勢鉅子更偏向聽從,因此以爲嚮導師求助或反駁導師是不合適的,或會引發衝突。

在研究的最後,爲了使導師能夠將工作重點放在樞紐領域,以鼓勵成功的工作關係。論文作者們提出了四條建議來減少這種差異性和促進積極的導學關係。

1. 從博士開始時就明確目標

在博士開始時與導師討論雙方的期望是是十分重要的,並嘗試調整彼此的期望。固然從開始時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可以促使學生產出更高質量的科研成果,但是我們仍需認真思考該如何把批判性思維具象化。

2. 在現實的目標上達成共鳴

制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可以讓學生和導師朝着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這個目標不需要過於詳細,也可以跟着時間的推移而慢慢發展。例如是培養一種能力,發表一定數目的論文,或者申請到科研經費。

3. 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團隊協作能力

導師應在培養學生的學術獨立性和協作技能的發展方面施展更大的作用。這兩點對於一個成功的博士和事業都是至關重要的。這些將有助於學生在讀博期間保持動力和滿意度。

「 假如學生能夠開誠佈公地討論自己需要什麼,導師也能說出自己能提供什麼,那麼雙方就能討論學生何時需要更加獨立,何時需要更多地協作,」Cardilini 說。

4. 保持開放的交流

保持有效的溝通和對話。導師和學生應該尋找最適合他們的一種溝通方式,並按期評估和討論他們的溝通有效性。

Cardilini 說:「 假如雙方能面對題目,開放地討論題目,這段師生關係就會更加高效;但是假如學生害怕去實驗室,或者擔心導師會對文章作出怎樣的反應,你們的效率就要大打折扣了。」

博士生延畢題目已引起關注,這是我們必需思索和麪對的。博士生延畢的客觀原因有許多,例如課題難度,實驗順利程度,撰寫科研論文和學位論文耗時,發表科研論文要經歷嚴格審稿週期。

我們需要的是分析和解決問題,而不是將責任歸咎於導師和教育培養軌制。做科研需要有耐心,有的博士生延畢後,同樣可發表高質量論文。導師也要充分發揮才能,制定培養的尺度。我們只要充分總結博士生教育的題目和規律,就能解決教育中的題目,進步博士生教育的質量,爲中國的偉大中興培養更多的拔尖立異人才。

參考資料

[1] Cardilini A P A, Risely A, Richardson M F. Supervising the PhD: identifying common mismatches in expectations between candidate and supervisor to improve research training outcomes[J]. bioRxiv, 2020.https://doi.org/10.1101/2020.02.20.958520.

本文原標題:

爲什麼你讀博那麼苦,看看這 4 條促進積極的師生關係的建議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爲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爲什麼你讀博這麼苦?4條建議促進積極師生關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