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產業是文化產業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也是中華文化傳播的關鍵所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經過一羣電影人的不懈努力,我國的傳統武術文化深受世界各國的喜愛。那時候的功夫演員李小龍、成龍和李連杰等深受西方友人的喜歡,中國武術也聞名全球,改變了西方國家對我國的認知。

如今隨着中國電影事業的飛速發展,我國早已成爲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溝通也越來越頻繁,越來越緊密。但是我們不禁發現我國的功夫巨星現在卻屈指可數,甚至還陷入了青黃不接的窘境。

目前,中國較年輕的功夫巨星以甄子丹和吳京爲代表,而他們二人一個已經57歲了,還有一個也46歲了都已經是中年大叔的級別了。但是,目前爲止,能夠接替他們兩位的少年們至今仍未出現。

細觀上個世紀90年代,成龍在40歲左右的時候,就已經在好萊塢闖出了名堂,擁有一大波粉絲了,李連杰也是30歲左右就已經事業有成了。而趙文卓更是因爲徐克導演的幫助,20歲就在娛樂圈擁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了。

除此之外,還有童星釋小龍,10歲就開始了自己的武打明星之路。反觀現在我們能夠拿得出手的功夫演員還有幾位?那原因何在?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應該就是中國功夫電影的隕落。隨着經濟的發展,中國的電影事業也發展迅速,電影文化也愈加豐富。現在的電影市場涉及的影片類型多樣,競爭愈加激烈。功夫片早已不是市場的主流,許多觀衆更喜歡看愛情片和文藝片。所以中國的功夫片迎來了寒流,再加上近幾年功夫片成效和口碑都不如以前了,所以觀衆的喜愛程度也就不斷削減。

早期李小龍的武打電影之所以那麼受歡迎,是因爲他符合時代的需要,非常準確地契合了觀衆心中所需的那份民族自豪感。那時候的人們迫切地希望向世界證明中國的強大,而李小龍的電影正好滿足了觀衆們心中所想。

現在隨着世界環境的穩定發展和中國經濟的持續升高,人們的民族自豪感早已深入人心。中國人開始變得更加自信,早已經不再需要自卑地向世界去證明這份強大了。而且打打殺殺的血腥場面也不再成爲電影市場的主流,觀衆們更加喜歡輕鬆娛樂的影片氛圍。

與此同時,對於本就熱血的動作戲,觀衆也有了自己的審美趨向。除了精彩的武打表演,觀衆對於整個影片的故事劇情和鏡頭語言也都有相當高的要求。但是大多數功夫演員並非專業科班出身,雖然功夫過硬,可文戲往往卻成了他們的弱項。

而且比起辛苦的去拍一部功夫影片,大IP製作更容易吸引粉絲受衆和資金投入。所以,這些功夫影片也就變得越來越小衆。最後,只能逐漸淡出觀衆視線。既然功夫影片不喫香,那麼武打演員也就相應地越來越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