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法院積極參與市域社會治理,探索構建訴調對接“1+2+3”模式,打造“楓橋經驗”東莞樣本,爲當事人提供高效、便捷、靈活的糾紛解決渠道,推進矛盾糾紛源頭化解,讓大量矛盾化於未發,止於未訴。

◎構建訴調對接“1+2+3”模式

全面打造“一箇中心”

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全面打造“訴調對接中心”,民商事案件除法律規定不能調解、不宜調解的,全部納入線上調解平臺,由中心調解員分流後進行訴前調解。

加強建設“兩個平臺”

加強線下平臺建設。根據案件類型,建立了婚姻家庭、道路交通、勞動爭議、醫療、金融、知識產權等專業化調解工作室,爲當事人提供更爲專業、精準的一體化糾紛解決服務。

加強線上平臺建設。在全省率先開發“廣東法院訴訟服務網管理平臺”,將專職調解、律師調解、特邀調解等納入同一個平臺管理,爲當事人提供在線諮詢、風險評估、在線調解、在線司法確認等“一站式”解紛服務,打破時間空間限制,當事人、調解員無論身處何地都能及時調解。疫情期間,超七成民商事案件通過線上成功調解。

做優做強“三大調解”

強化專職調解,由法院專職調解員組建專業調解團隊,從訴前、訴中到執行,全流程化解專業疑難案件。2019年以來共成功調解案件63598件。

強化律師調解,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引入29家律師事務所共計172名律師參與調解,2019年以來共成功調解案件13657件。

強化特邀調解,引入市金消協、各行業協會、各大商會等74家特邀調解組織和428名特邀調解員,成功化解金融借款、物業合同等案件28485件。

◎積極參與市域社會治理

融入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建設。在市委政法委統籌協調下,東莞法院聯合市司法局、市人社局、市婦聯、市工商聯等46家單位建立了訴調對接工作聯動機制。

積極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充分發揮人民法庭就地預防化解矛盾糾紛作用,東莞中院制定《關於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實施意見》,要求各人民法庭在本轄區內創建“訴源治理示範社區”,完善社區法官工作室、社區法官助理機制,實現糾紛化解在“家門口”。

推廣“訴調對接+網格化”。積極推廣茶山“訴調對接+網格化”工作方式,加強與網格管理中心對接,聘請網格員擔任特邀調解員,協助法院訴前調解、送達、查人找物。

◎提升一體多元解紛能力

加強調解員培訓。對全市各類調解員組織線上調解培訓,課程包括調解技巧、調解心理、疫情糾紛調解等,目前已有1359人次參加培訓。

發揮聯動作用,促進類型糾紛一體化處理。與市總工會、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構建勞動人事爭議調裁審一體化工作機制,全市九成勞資糾紛在訴前化解。推進道路交通事故案件一體化處理,2019年新收一審道路交通事故案件同比下降29.27%。與市婦聯白玉蘭家庭服務中心合作,家事案件調解成功率約8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