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隨着各種外來思想的湧入和新思想的誕生,出現了許多難以評價、難以理解的人,中國婦女遭受幾千年的壓迫,民國時期婦女進步與解放的思潮尤爲引人注目,因此,民國時期有很多傳奇女性,比如李崇英,李崇英1899年生於湖南長沙,後改名李宜春。

民國時期,隨着各種外來思想的湧入和新思想的誕生,出現了許多難以評價、難以理解的人,中國婦女遭受幾千年的壓迫,民國時期婦女進步與解放的思潮尤爲引人注目,因此,民國時期有很多傳奇女性,比如李崇英,李崇英1899年生於湖南長沙,後改名李宜春。

1912年清朝滅亡時,13歲的李宜春正是學習新知識的年齡,因此,她也接觸了很多新的想法,並與志同道合的人交上了朋友,比她小2歲的楊開慧就是其中之一,年輕時,李一春經常和朋友們聚在一起,批評時弊,暢談中國的未來,青春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渴望愛情的舞臺,比自己大一歲的楊開智走進了她的視線。

他們都有參加革命的崇高理想和信念,隨着交流的深入,兩個年輕人終於走到了一起,1918年,19歲的李一春與20歲的楊開智結婚,成爲一對革命夫妻,革命後,兩個人結了婚,1922年,李立三從法國留學回國,爲了便於工人運動的調查,他住在楊開志家裏,李立三和李宜春同齡,他的演講和知識,以及他對中國革命的看法,都受到李義春的讚賞。

“男女之間是否存在純粹的友誼”一直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也是一個因人而異的問題,在日日夜夜的相處中,李伊春對李立三的欣賞逐漸開始轉變爲愛情,並失控,第二年,三人計劃回湖南,但楊開志不得不推遲一些事情,於是,他決定讓妻子和李立三先去,再去圓場,但一路走來,李伊春和李立三的感情迅速升溫,最終李伊春選擇了和李立三在一起。

爲了彌補自己的愧疚,讓楊開志不那麼寂寞,李一春寫信給他:“我的七妹李崇德,美麗、聰明、優雅、貞潔,她比我更適合你,你和她應該是夫妻!你雖然不是我的丈夫,卻成了我的七姐夫,我們還是親戚,”經過艱難的選擇,楊開智還是接受了李一春的建議,就這樣,楊開智從李一春的丈夫變成了姐夫,雖然李立三看上去像個勝利者,但他最終成爲了第二個楊開智。

1925年,李立三夫婦和蔡和森夫婦一起去了莫斯科,雖然是任務,但蔡和森因爲感情問題,狀態很不好,最終還是站不起來,作爲革命夥伴和同胞,李立三夫婦主動照顧生病的蔡和森,蔡和森比李立三夫婦大4歲,與李立三的才華相比,他有更多內向成熟的男人,另外,蔡和森當時的挫敗感讓李一春倍感遺憾。

就像當年李立三的欣賞一樣,李亦春的慈悲也成了一顆愛心,經過一番選擇,李一春最終決定和李立三離婚,和楊開智離婚時,李一春把自己的七妹介紹給他,這次她和李立三離婚,她把三姐介紹給李立三:“我的三姐李崇山,既有美貌,又有才華,又有氣質,她比我更適合你,就這樣,李一春把第二任丈夫變成了姐夫。

與蔡和森結婚後,李一春爲他生下一子一女,但這種甜蜜並沒有持續多久,1931年6月,蔡和森被叛徒出賣犧牲,年僅36歲,蔡和森去世時,李一春只有32歲,爲了生活和革命,她選擇了第四次婚姻,也許前三次失敗的婚姻教會她要低調,所以第四任丈夫的名字不得而知,1984年5月,李宜春在北京逝世,享年85歲,在她的四次婚姻革命中,她也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