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里斯本光明球場,亞特蘭大敗給巴黎。

這意味着,國際米蘭成爲意甲最後一支還在歐戰中“活着”的球隊。

亞特蘭大輸在何處?

亞特蘭大用瘋狂的前場逼搶,一度建立了比分優勢,讓巴黎的進攻推進出現了極大問題。但這也爲“真藍黑”比賽最後時刻的體力崩盤埋下隱患。

天空臺專家就嘆息:若非8月比賽,也許多撐幾分鐘就有所不同……

8月踢歐戰淘汰賽,與往年4月踢,有很大區別,各主帥都圍繞“體力”二字做文章,是因爲這個問題真的舉足輕重。

國米理當引以爲戒。

通常杜塞爾多夫的氣溫比里斯本還高5-8度,體力問題在國米歐聯杯半決賽時,會更大一些。

法國媒體在巴黎取勝後,一致在批評伊卡爾迪。

此戰伊卡爾迪毫無“存在感”。

亞特蘭大的逼搶令巴黎推進很困難,內馬爾只能頻繁退回中場甚至後場,靠個人能力持球奔襲。

伊卡爾迪也嘗試過回撤拿球,但他的特點是衆所周知的——出了禁區的伊卡爾迪,是完全不同的另一個球員。

踢了78分鐘比賽,伊卡爾迪交出了0射正、0搶斷,禁區內觸球次數和非受迫失誤丟球次數一樣多(都是1次)、只有12次傳球的數據單。

可以說是“乏善可陳”,“沒有亮點”。

伊卡爾迪賽後挨批的另一個原因,是舒波-莫廷將他替下後,效果立竿見影。

巴黎90分鐘追平的進球,來自舒波-莫廷的“間接助攻”(倒數第二傳)。

巴黎補時階段反超的進球,更是由他直接攻入。

行家們看得出,舒波-莫廷發威的根本原因還是亞特蘭大最後時刻體能不支,伊卡爾迪好說歹說,也起到了“消耗對手”的作用。

不過足球是一項很現實的運動,輿論界普遍持有一種觀點:前鋒不就是要看進球,扯什麼其他!

總之,在大巴黎25年後重回歐冠半決賽之時,批伊卡爾迪,贊舒波莫廷是主流。

這也給國米一個啓示:歐戰淘汰賽裏,笑到最後纔是贏家,臨場調整的重要性遠大於聯賽。

孔蒂的執教能力不俗,但臨場調整能力屬於他各項指標裏相對較弱的一環。所以,國米能否在這方面出彩,不僅僅取決於主帥的奇思妙想,更取決於替補席能不能有能力出衆、狀態傑出的“後手殺招”——也就是在歐戰淘汰賽裏舉足輕重的:最佳第12人。

埃裏克森責無旁貸。

能力沒得說。

歐戰殺人魔。

狀態也很好——戰赫塔菲替補出場就破門;戰勒沃庫森,替補上來後屢遭殺機,如果隊友把握的好,甚至可能收穫兩個助攻數據……出場時間確實不多,但丹麥人的槍管,也算“火的發燙”。

更重要的是,意媒指出,埃裏克森獲得了他急需的三個寶貴元素。

首先是自信,他近期連續出色的發揮,讓他的心態完全不同。

比賽最後時段替補出場,馬上就要進入狀態,這很難。

想抓住極爲有限的出場時間,證明自己的才華——不是證明一次就夠,而是要證明很多次……談何容易?

正因爲不容易,當埃裏克森能做到時,他當然自信倍增。對他這樣性格內向、性情敏感、溝通存在語言障礙的球員來說,自信提升,太重要了。

再者是主帥和隊友的信賴。

埃裏克森加盟國米後,可算是屢有戰功。但連續性不強。且之前對陣盧多戈雷茨的世界波遠射也好,意杯半決賽的角球直接破門也罷,多是靠個人能力。

孔蒂不看重個人表演,更看重團隊配合。

如今,埃裏克森踢出了連續性,連續兩場生死大戰他都有傑出發揮。

而且他更多的踢出團隊足球,例如與勒沃庫森之戰,他短時間內連續給桑切斯、摩西傳出絕殺機會。何謂融入體系?何謂找到節奏?何謂能和隊友玩到一塊?這就是。

替補不鬧事,出場有效果,這樣的球員哪個主帥不喜!一傳就是“喂到嘴邊”、“精確到射門腳”的手術刀,這樣的做餅師傅,哪個隊友不愛!孔蒂說“埃裏克森是個好小夥子”已好幾次了,這位心直口快的教練可不喜歡說客套話,他這麼說,因爲他就是這麼想的。

當然,替補球員的上位也需要一些運氣,桑切斯的傷情,可能給埃裏克森帶來幫助。

國米官方宣佈,儀器掃描證實,桑切斯右腿大腿肌肉輕度拉傷。

傷情不重,但“不合時宜”。半決賽打不了。即使決賽(前提是國米能晉級),也存在風險。

國米該怎麼辦?在“最佳第12人”如此重要的歐戰淘汰賽上,國米替補席上,攻擊線一個靠譜的殺器都沒有,能行嗎?一旦需要加強進攻,國米作何選擇?

埃斯波西託並未做好準備。森西雖然傷愈,但畢竟久疏戰陣,狀態未知,現在的國米未必有餘裕讓他慢慢找感覺。

所以,埃裏克森的好狀態,存在戰略意義。

天空臺指出,孔蒂將圍繞埃裏克森製作很多文章,半決賽他的定位不止是“替補中場”,有可能成爲出場後的“前場自由人”,目的就是讓他成爲國米的“最佳第12人”。

已經拼到了最後,國米當然夢想去觸摸天空。

但衝擊夢想,單靠勇氣不夠,你需要有本錢。

替補席放着埃裏克森這等牛人,既能威懾對手,也能讓國米底氣倍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