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泉驛東安湖的故事

北宋地圖

相傳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地區出現“交子”紙幣,比西方早600多年。

1023年冬,宋仁宗趙禎見發行交子有利可圖,在成都正式成立“益州交子務”,面向四川地區發行紙幣,代替鐵錢流通。此時,進入京師畫院、後任少府監主簿(正六品,後贈紫衣授四品)的高克明接受朝廷派遣,多次前往成都,對鐵幣、紙幣的交匯流通進行調查研究。調研之餘,他沿東大路來到龍泉山採風,晚上住在東安湖邊的小驛站,同時聽取驛官和過往商戶的彙報。

天亮後,高克明漫步到東安湖的水潭邊,藉着晨光,他發現水潭四周綠樹環繞,上游一股疊泉汩汩作響,野鴨在湖中嬉戲,鳥鳴交織成一片,遠處便是錯落有致的龍泉山。太陽在龍泉山噴薄而出,給湖岸森林披上金衣,讓人彷彿置身縹緲仙境。他有感而發,不由叫出“日出東安勝地”。原來,遼兵在北邊犯境,高克明常懷憂國之心,他希望東邊一片祥和安寧。眼前出現的這片安詳之地,正是他希望看到的平安勝景。

龍泉驛區高氏宋墓發掘現場

回到東京,高克明對龍泉山的風景念念不忘,畫了一幅《溪山雪意圖》,在東京畫界引起轟動,畫中的部分取材即來源於成都龍泉山、東安湖。宋仁宗看過畫後,對他的畫作讚不絕口。《溪山雪意圖》更成了高克明的絕世佳作,臨摹和仿造他畫作的後人不計其數。經過一千年的演變,《溪山雪意圖》現流落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1125年,金滅遼,金兵犯境,攻破燕京,直撲太原、東京(現開封)。東京陷落,北宋亡。高克明子孫爲躲避戰亂,並根據高克明生前遺願,全家南遷潤澤天府、物產豐饒的成都平原,最後把家選在龍泉驛的東安湖邊,並把高克明的遺骸從絳州帶到成都東安湖邊重新安葬,圓了他日出東安美夢。

高克明往返成都路線圖

若干年後,每當有人路過高克明子孫在成都東邊的茅屋、墓地,都會向他們打聽這是何地,住着何人,他們總是高興地回答客人說:“東安,高氏!”

“東安”二字於是流傳下來,成了現在東安湖的地名。

有詩爲證:

欲出孤雲意已闌,東風吹夢落東安。

燈前鄉國千山隔,窗外乾坤一面寬。

(宋朝方一夔)

(曾明偉/文)

高克明《溪山雪意圖》局部
龍泉山下的東安湖
高克明前往成都路線圖
交子
金國與南宋
遼國與北宋
東安湖建設中的體育館
東安湖一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