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水之恩——成都東安湖的來歷

北宋景德年間,河東路絳州(今山西絳縣)出了一名年輕畫家名叫高克明,爲了開闊視野,追尋發展,他決定和畫友前往當時的京城東京(現開封)尋找機會。

他崇高的理想是進入京師畫院(又名翰林圖畫院)作一名優秀畫師。當時京師畫院是全國最頂級的皇宮畫院,吸收了全國各地的優秀畫師。如果個人的才能不是特別出衆,高克明深知以自己的繪畫能力根本沒有機會進入京師畫院。

果不其然,經多次考試,高克明均無緣畫院。爲此,他一個人走在東京的街頭,借酒澆愁,一籌莫展。

夜晚降臨,街上紅燈籠亮起一片,一個乞丐撞了高克明一下。他一時惱怒,抓住乞丐,伸拳要打。那乞丐笑嘻嘻說:“施主,打不得的。我給你指一條路,保證你進入畫院。”高克明眼睛一亮,問他:“你怎知我考畫院,你有什麼好辦法?”乞丐說:“你這種在畫院門口晃來晃去的,我見得多了。要沒有一點計謀,你這一輩子也休想進入畫院。”高克明作了一揖,說願聞其祥。乞丐說在畫院門口擺攤賣畫,一定會有貴人前來欣賞並把他帶進畫院。

這是什麼狗屁計謀,高克明揮拳想打時,卻發現乞丐不知什麼時候離開了。

高克明回到客棧,想到自己身爲一名堂堂畫師,卻有人把他與街頭小販混爲一談,他可不願意放下身段去當畫販,要是被家鄉人知道了,一定會笑掉大牙。更不能讓父親知道,父親知道了,一定會督促他回家。父親原本反對他離家,不出人頭地,他絕不回家。

是夜,高克明輾轉難眠。眼看自己的盤纏快用完了,明天連店錢也付不起,爲了能在京城待下去,他決定還是聽從乞丐的話,明天畫一些畫,去畫院門口賣,反正沒人認識他,他認識的人也沒人記得他,先解決溫飽再說。

有一天,高克明的畫攤前,來了一位翰林院官員,那人翻了翻高克明攤子上的畫,問他:“你畫的?”高克明答:“是的。”“多少錢?”“一兩銀子。”“這麼貴?”“就值這個價。”“帶上畫,走吧。”“幹嘛?”“拿錢。”“這麼幹脆?”“要不然呢?”“挺好挺好!謝謝大人慧眼識珠。”“是不是珠子,還看你今後造化。”

這名翰林院官員是京師畫院待詔,經他舉薦,高克明順利進入京師畫院,從此改變命運。

高克明後來得到宋真宗賞識,任少府監主簿(正六品,後贈紫衣授四品),掌管全國百工技巧、乘輿服御之物,有了巡遊全國的機會。

1022年宋仁宗繼位,四川成都府出現交子紙幣(比西方早600多年),宋仁宗命掌管百工技巧的高克明前往成都調查交子紙幣,看像畫一樣的紙幣是否可以進入市場流通,如果商戶認爲紙幣攜帶比鐵錢方便,當推廣交子紙幣。

高克明來到成都,調研之餘,他沿東大路前往龍泉山採風,晚上住在東安湖邊的小驛站,同時聽取驛站官員和過往商戶關於交子通用的彙報。

幾天過後,高克明在龍泉山野遊時,被一個戴草帽的乞丐埋頭撞了一下,那乞丐抬頭對他笑了說:“大人,現在過得可好?”高克明仔細一看,原來是那位在東京街頭巧遇的乞丐恩人,他不是在東京嗎,怎麼會來這裏。

乞丐說:“東京待不下去了,只好來到成都,成都比東京安全。大宋快亡了,躲得越遠越好。這裏山美水美,我會終老在這裏。”說完,嘻嘻一笑。

高克明一驚,問他:“大宋如日中天,經濟無比繁榮,哪有亡國這一說法?”

乞丐說:“怎麼沒有。我夜觀天象,王朝命不久矣。”

高克明大驚,問他:“何出此言?”

乞丐細說:“我是燕雲十六州的人,我的故鄉在幽州,自從故土被遼國侵佔後,我無以爲家,四處流浪。希望大宋能收回我的家鄉,我日日盼,夜夜盼,大宋收回了嗎?沒有。別看東京歌舞昇平,一片祥和景象,卻暗藏着天大的危機,主要是重文輕武,遼國一直在侵犯我大宋土地,你的家鄉絳州也危在旦夕,是該選擇退路的時候了。大人,趕快回家吧,看看你年邁的父親,學我到南方安家。不要遼兵打來時,家沒有了,只能四海爲家,到處流浪。”

高克明越聽越糊塗,這朗朗乾坤,何來亡國之象。他問:“你認識我父親?”

乞丐哈哈大笑,不正面回答他:“雖無近憂,必有遠慮,各自珍重吧。”說完,乞丐走遠了。

第二天天亮後,高克明從驛站出來,走到龍泉山下的湖泊邊,他盯着水面若有所思。清晨一輪紅日從龍泉山頂噴薄而出,照耀着山下的的湖面,照亮了湖岸森林,照亮了蒼茫大地。他被這樣的湖岸美景所感染,想到乞丐說的話,他由衷發出“日出東安”的呼喚,他希望大宋一片安寧,沒有戰爭。乞丐也說得對,龍泉山氣候溫潤,適合居家。

到了年底,捱不住對父親的思念,高克明回到絳州老家。

老父親問他:“這麼多年在外,你是否碰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乞丐,他都跟你說了什麼?”

高克明略顯喫驚,問父親:“你認識他?”

老父親說:“認識,我救過他的命。還是大宋第一任皇上收復幽州失敗的時候。早年我跟老乞丐在一個部隊,他是一名軍官,後來他被遼兵追殺,身負重傷,是我騎馬救的他。”

高克明說:“碰見了。他說遼兵虎視眈眈,遲早會侵佔中原。叫我回來看看你,是讓我方便的時候,帶父親搬家。”

“搬家?他真這麼說?”

高克明回答:“是的,父親。”

“他做到了。”老父親點點頭繼續說,“我救了他之後,他找到我說要報恩,要我跟隨他去南方,養我一輩子,我沒答應。我說我有兒子,如果遼兵打過來,你帶上我兒子去南方,不要再回來,這就是對我最大的報答。”

高克明明白了,父親爲了我,乞丐爲了父親。乞丐與他並不是巧遇,而是乞丐的有意爲之,他既幫自己圓了夢,又委婉勸他回了家。乞丐是一個好人。

高克明問:“父親,我們還去南方嗎?”

老父親說:“現在還沒打仗,我不去南方,要去你去吧。你是高家的唯一血脈,聽老乞丐的話,到了南方,代我好好感謝他。”

高克明撲通一聲跪下說:“父親不願走,兒子也不會遠離。”

高克明所在的仁宗時期(1022-1063),名臣輩出,虎將雲集,經濟繁榮,遼朝、西夏等國除了小規模的邊界騷擾,並不敢派大兵攻打北宋,北方邊界保持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安寧。

後來,高克明多次前往成都,想找到這位老乞丐,但老乞丐再無蹤影,他最後出現的身影被定格在龍泉山,高克明於是對成都龍泉山多了一份牽掛。父母在,不遠離,高克明死後被兒女葬回絳州老家。

1125年,正如老乞丐預見的那樣,金滅遼,金兵犯境,攻破燕京,最後直撲太原、東京(現開封)。北宋軍隊根本無力抵擋,東京陷落,北宋亡。高克明的子孫爲躲避戰亂,並根據高克明生前遺願,舉家遷往潤澤天府的成都,來到龍泉山下的湖泊邊生活。高克明子孫把高克明的遺骸從絳州帶到湖邊重新安葬,圓了他不願當“亡國奴”,遷居南方、日出東安的願望。

若干年後,每當有人路過高克明子孫在成都東邊的住地,都會找他們詢問他家門前這個湖泊的名字,他們總是高興地回答客人說:“東安湖!”

這便是東安湖的來歷。

(曾明偉/文)

龍泉山下的東安湖
高克明《溪山雪意圖》局部
高克明前往成都路線圖
遼國和北宋
2017年龍泉驛區高氏宋墓發掘現場

龍泉驛東安湖的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