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高德、百度之後,國內網約車市場的領頭羊滴滴悄悄推出自研地圖業務——“滴滴地圖”。

日前,在滴滴6.0版本中,滴滴推出了地圖和基於地圖的導航業務,目前僅在深圳、成都等十餘城市上線,還沒有推廣到全國。如今,滴滴增加了“導航”功能,並且首次使用了帶有“滴滴地圖”標識的地圖,取代了原來滴滴的“御用軟件”高德。

不過,與高德地圖相比,除了附加功能上的區別外,兩者的默認界面也存在着較大差異。

通過同一位置的細節對比,可以清楚地看出滴滴地圖在各街道的顯示數量上明顯要比高德地圖要少,有些地方甚至還沒有顯示道路,而高德地圖中的道路不僅顯示得更加完整,還可以精準到顯示小區內的道路。

但不可否認的是,滴滴地圖首次亮相,透露出滴滴希望通過自有地圖去方便司機和用戶,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滴滴出行”。

據相關報道,“滴滴地圖”日後可能推出獨立的App,這或將意味着滴滴地圖在精細度上很可能更進一步。滴滴地圖的征戰也正式開始,且與高德和百度的競爭已經擺到檯面上了。

出行領域最後一環

事實上,滴滴做“導航”和“地圖”,並不令人意外。

2017年底,滴滴的全資子公司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頒發的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也就是俗稱的“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這一資質也被稱爲地圖商的金鑰匙,掌握了該資質,即意味着科技能夠進行導航地圖信息採集生產。

而後不久,滴滴就涉入地圖業務,爲用戶提供交通出行方案服務,用戶輸入上車點及目的地後,平臺將據此提供多種交通方案,涉及快車、地鐵、公交車等。用戶可根據推薦優化出行方式,推薦因素包含時間、價錢、步行時間,最優方案推薦等。

一直以來,出行和導航是一個相對完整出行產業鏈,尤其是當下,越來越多的人出行已經習慣使用導航,滴滴若能率先實現出行與導航相互加持,或許也能爲自己打造一個相對完整的出行閉環,這對於滴滴在出行市場中表現絕對是有利的。

正如其程維所表示的那樣,滴滴經過多年的運營,已經積累了海量乘客和司機的數據,滴滴會在未來與有關部門合作,蒐集路面信息數據,例如紅綠燈位置、路況等信息,這些數據將爲未來開展其他業務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顯然,將地圖和導航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滴滴就能打造出較完整的出行閉環。

此外,滴滴開始地圖佈局,其實還與無人駕駛息息相關,通過海量的數據與地圖相結合產生的導航和地圖,可以進一步發展自動駕駛,而這也是各個大廠所爭奪的新市場。

前段時間,滴滴就曾在上海召開了無人駕駛首秀,從直播的效果來看可謂非常成功,滴滴有意爭奪自動駕駛領域的頭部梯隊交椅。因此,對於滴滴來說,要想在無人駕駛上有所作爲,像地圖這類如此重要的基礎數據,自然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此,不難想到,爲何滴滴會逐漸在地圖領域有所佈局,而不得不提的是,在滴滴地圖加入之後,互聯網地圖競爭變得更加白熱化。

硝煙起 巨頭“殺”

事實上,滴滴這種打車軟件和高德、百度這種地圖軟件,本是上下游的關係,地圖軟件給打車軟件提供底層技術的支持。然而近幾年來,彼此都不甘心被對方分走一半羹,二者都躍躍欲試,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並蠶食對方的領域。

拿地圖行業的巨頭高德來說,高德正從傳統的地圖商轉型爲出行平臺,高德早在2018年就升級爲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務平臺,同年9月,高德地圖聯合國內27家網約車平臺共同推出“敢坐敢賠”,本質在於強化其出行平臺的屬性和定位。

雖然強調和滴滴仍然是合作關係,但滴滴並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中,簡明來說,高德滴滴在當時實際上在暗自較勁。

高德希望在運力上和滴滴一戰,將地圖變成打車軟件,其在2019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出行服務是“高德地圖2019年的1號工程”。目前,高德地圖網約車日單量已超70萬單。

而百度地圖同樣推出了“聚合打車”的模式,開展其網約車服務。截止到目前,百度地圖已經接入滴滴、首汽、曹操、嘀嗒、攜程等多家網約車服務,其最新的網約車日訂單量也已經達到了15萬單。

而滴滴作爲網約車領域的巨頭,自然不會坐以待斃。

全出行的提法已經跳出了市場對滴滴提供網約車服務的既往認知,除了包括出租車、網約車、共享單車之外,滴滴還在試圖提供出行的信息解決方案,滴滴不甘心只做一個打車軟件,而是想從打車軟件擴展到“全出行”,包攬用戶出行方方面面的需求。

可以看到,滴滴等打車軟件和高德等地圖軟件已經在不斷擴展邊界的過程中,走到了“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局面。此次滴滴推出地圖,可以看作是滴滴高調向高德、百度等地圖軟件宣戰的信號,今後的硝煙只會更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