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中國信通院發佈2020年7月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分析報告,報告顯示,2020年7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2230.1萬部,同比下降34.8%;1-7月,國內手機市場總體出貨量累計1.75億部,同比下降20.4%。

經過4月的短暫回彈之後,手機出貨量已經連續三個月出現下跌,而且不僅同比出現了較大的跌幅,在環比上,也同步下跌,而且,下跌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手機市場,大有跌跌不休的趨勢。

如果非要找客觀原因的話,那麼高考季由6月推遲到7月,也許是一個原因。畢竟,在高考季中,由於備考等原因,學生購買手機的數量會下跌,即便高考完畢,在錄取和上學之前,學生和家長的購買意願也不會太高。往年6月時,手機出貨量出現一個小低谷,就是這個原因。不過,這一原因顯然無法解釋手機市場7月高達34.8%的降幅。

而市場低迷的根本原因,依舊是疫情。儘管國內疫情基本穩定,但國外疫情對出口型企業的影響,國內經濟復甦的遲緩和物價的上漲,還是對不少人的收入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當收入低迷遭遇高考季和開學季時,其負面效果不止是疊加,還可能倍增。畢竟,孩子的上學,未來的生活和各種貸款都必須優先考慮。相對這些需求,更換手機的優先級自然就低得多。

而在7月時,5G也扮演了一個頗爲尷尬的角色,一方面,5G手機的佔比在持續攀升,這也說明了5G手機漸成主流,但同時,5G手機的佔比增速在降低,7月時,5G手機佔出貨量的62.4%,僅比六月的61.2%提高1.2%。這也說明了5G手機在份額攀升上,已經遭遇了瓶頸。畢竟,如今的5G手機還沒有滲透到低端,1500元以下市場,依舊是4G手機的天下。

而在市場上,還有一個比較詭異的現象,即5G宣傳力度越大,用戶,尤其是中低端用戶的觀望情緒越重。畢竟,不少用戶並不願意多花錢去購買5G手機,但同時,又不願意購買"淘汰"的4G手機。這樣,在1500元以下市場上,就堆積了大量的需求沒有被釋放出來,這也是近期國內手機市場跌跌不休的重要原因。

不過,讓5G手機下探到千元價位,與4G手機同價競爭,釋放出低端需求,卻不是那麼簡單。雖然在近期,隨着天璣600,驍龍690甚至是虎賁710處理器的發佈,我們已經看到了5G手機下擊千元的希望。但從機型適配和推出來看,主流廠家要到Q4纔會推出相應機型。由於低端5G手機會對整個5G手機價格體系產生一定的衝擊,同時對於廠家現有的4G手機的清倉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廠家在推動低端手機上會有所保留,因此,低端5G的大量推出和取代4G手機,也許是明年的事情了。

經濟不佳和低端需求難於被釋放,將會是下半年嚴重影響手機市場的兩大因素。這也會讓8月份的手機市場,依舊維持低迷的狀態。同比依舊有較大的降幅,但考慮到去年8月是銷量較少,降幅或有所降低,環比狀態下,也許還略有增長。但5G手機的出貨佔比,不會再有顯著提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