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在彈指一揮間匆匆而過。但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漫長卻又艱辛,在興衰成敗間或一往無前,或成爲歷史。

2010—2020的這十年,可謂是水大魚大,風口漫天。它是中國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與中國科技公司疾馳狂奔的十年,創業、競爭、科技等力量在市場中交織沸騰。

在這沸騰的十年中,有太多的故事要講,小米就是其中一個,因爲它完整地經歷了這十年經濟發展的跌宕起伏。2010年,從一碗小米粥開始,小米從13人的小公司發展到超2萬員工,成爲營收超2000億的最年輕世界500強。

就在8月11日,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小米北京總部舉行了一場主題爲《一往無前》的小米十週年演講,講述小米創業十年來不爲人知的故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小米悄然發生的變化,併爲小米定下了“技術爲本、性價比爲綱、做最酷的產品”三大鐵律以及發佈了三個“超大杯”產品。

過去的雷軍喜歡講“專注、極致、口碑、快”,這代表的是移動互聯網的創業心態。十年變遷,好奇的網友給雷軍這次演講做了一個總結,稱爲“十六字箴言”:“別想太多、都沒關係、穩住就行、相信自己”。雷軍給自己減負,也給小米減負。

1、打破固有印象

2010年4月,小米正式成立,在雷軍等13人喝過小米粥後,便開始了在移動互聯網上的革命。從MIUI系統開始,到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機1正式發佈,從軟件到硬件的轉變開啓了小米在智能手機行業上的艱辛之路。

也正是因爲1999元的小米手機1的出現,小米順勢帶動了國內整個行業向智能手機轉變。尤其是在2013年7月,小米殺入千元智能手機市場,推出799元的紅米手機,以緊貼成本的定價改變了行業格局。

這契合了雷軍做小米手機的初衷,即“做出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可以說,小米“讓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樂趣”的理念,不但消滅了中國山寨手機,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科技產品的普及。

也就是在那時,“極致性價比”便成了小米的標籤,它成就了現在的小米,但也成爲後來小米發展的一個枷鎖。因爲在固有的印象中,用戶一直將小米歸爲低端、低價,殊不知,性價比並不只是低價,而是在每個價格與配置的梯度上做到最合理的搭配。

爲了轉變這一印象,站穩市場的小米也開始搶奪曾經未曾涉足的高端市場。從2016年的小米Note系列開始,小米逐漸向這一市場開疆拓土,還有後來的MIX系列,在技術創新上也得到了認可,被“芬蘭國家設計博物館、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德國慕尼黑國際設計博物館”全球三大設計博物館收藏。

在這次十週年演講上,小米更是帶來了小米10至尊版、Redmi K30至尊版和小米透明電視三款產品,其中小米10至尊紀念版搭載全球首發120倍超長焦微光相機、量產的120瓦有線秒充以及50瓦無線秒充等最頂級的配置,而小米透明電視更是驚豔了不少用戶,在技術創新上一直走在前列。

小米此時所走的高端路線,就是將高精尖科技最快普及大衆市場,並且結合小米硬件綜合利潤率低於5%的策略,形成了小米“技術爲本、性價比爲綱、做最酷的產品”的定律,爲小米在高端市場聚集一定的競爭優勢。

2、打破固有模式

對一個行業的定義,往往有着許多條條框框,在手機行業,手機廠商明顯被歸爲硬件公司,但小米又顯得與衆不同,它的商業模式似乎在探索行業新的邊界。

小米成立之初並沒有做手機,而是打造了擁有小米特色的MIUI系統,後來雷軍開始做手機,但單一的手機產品不足以支撐一個致力於更高戰略維度的公司,所以雷軍用互聯網的方式將軟件、硬件與互聯網融合,再加上新零售,形成了新的商業模式。

很多人對這種模式不理解,依然將小米視爲硬件公司,主要是因爲從小米營收來看,手機銷售額佔比明顯太大。據小米財報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智能手機部分的收入達到303億元,佔總收入達61%。

但這部分營收佔比呈一個下降的趨勢,主要是因爲物聯網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收入佔比的提升,其中,互聯網服務收入同比增長38.6%,是各項業務中增速最高的一塊,在毛利率中佔比超四成。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確實是一家“互聯網”公司。但小米主要由軟件、硬件、互聯網、新零售組成,這種新的商業模式還在被驗證,它能否說服衆人還不得而知。不過,從整體上看,這種模式已經開始改善小米的盈利能力,驅動小米的商業邊界不斷擴大。

尤其是在IoT(物聯網)方面,早在2013年底,小米就開始了IoT的佈局,決定用小米做手機的成功經驗去複製100個小米,通過小米生態鏈打造企業生存系統的範式。

截至目前,通過生態圈建設,小米已經帶動超100個行業的變革,小米生態鏈投資已經超過300家,小米IoT平臺已連接的IoT設備數達到2.52億臺,MIUI月活用戶達到3.307億,成爲全球規模最大的IoT平臺。

同時,在5G+AIoT的佈局上,小米模式再次以另一種維度的形式延伸。通過多元化變現、提高盈利能力、渠道降本增效等進一步放大小米商業模式的優越性。

可以說,小米也在進行商業模式的探索與驗證,在更多領域進行多元化佈局,在宏觀層面上尋求持續性的發展。

3、拓展全球化邊界

在過往的十年裏,應該不會有人想到小米會從一家13人小公司做到最年輕的世界500強。就在演講前一天,小米再次入選《財富》世界500強,排名422位,比去年提升46名,儼然成爲世界公司之林中的一員。

面對國際市場,對於一個年輕公司來說往往是望而卻步的,但總有一些機緣巧合,或者說在危機之中會出現一個機會,小米的出海就是轉危爲機的一個例子。

因爲要處理砸在印度市場的10億庫存手機,小米不得不組織“救火隊”到全球找3G市場去消化,由此快速建立起全球市場的銷售團隊,大大提速了小米國際化的進度,小米也順勢進入了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手機業務在50個國家和地區中位居前5。

小米模式在海外得到了成功的複製,海外市場也成爲近兩年小米的主要增長引擎。2018年、2019年,小米國際市場收入分別爲700億元、912億元,同比增長保持在30%以上。

其中,印度和西歐市場又是海外市場中的支柱。據IDC統計,2019年第四季度,小米智能手機連續十個季度在印度保持出貨量第一。

即使在今年疫情影響之下,小米依然還是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據調研機構Canalys最近發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二季度報告顯示,小米目前是全球第四的智能手機廠商,在歐洲市場逆勢上漲,實現了同比65%的增漲,佔有率爲17%,排名第三。

這樣的成績背後是小米模式在海外的一種延伸,也是小米追求技術、創新上的一種體現,不斷開闢智能手機創新的邊界,這也纔有了小米MIX被全球三大設計博物館聯袂收藏。

由此可見,小米的創新得到了認可,而這也僅僅是開始,後來的MIX2、MIX3、配備環繞屏的MIX Alpha、第一款實裝專業級屏幕的小米9 Pro 5G,都驚豔了不少用戶,再到1億像素五攝拍照手機小米CC9 Pro,以及現在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等,都是小米技術立業基因的體現。

如今,技術上的不斷投入,讓小米在突破互聯網天花板上限的同時,也逐漸得到國際的認可,在國際市場上開疆拓土。

結語

一切過往,皆爲序章。十年只是一個短暫的輪迴,對於十歲的小米來說,這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十年前,小米用前人從未想象過的互聯網方式改變了智能手機行業,在手機行業擁有了一席之地。滴滴的創始人程維對小米有個評價,我認爲還是相當到位和公允的,他說:“中國移動互聯網的創業者可能都要感謝小米,因爲小米有力推動了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美團、滴滴、字節跳動、快手等等,今天你耳熟能詳的新一代互聯網頭部企業,都得益於移動互聯網的發展。”

未來,小米將往哪裏去,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雷軍給小米制定的未來發展三大策略——“行穩致遠、重新創業、互聯網+製造”,能否帶領小米乘風破浪、一往無前,下一個十年的再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