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因爲疫情緣故,39屆香港金像獎以線上的形式進行。

這個曾經“舉手便遮蔽中國電影半壁江山”的金像獎,今年的關注度變得格外的低。

疫情遇冷是一個因素,更多的是無論內地還是香港影迷,都慢慢開始承認香港電影在走下坡路的事實。

其實,爲了這次金像獎,港媒做了一次預熱,這次預熱似乎比金像獎還要看頭。活動邀請了100位藝人評選金像獎歷屆最佳影帝影后,周潤發45票的優勢,力壓張國榮、梁朝偉、張家輝、梁家輝,成爲“影帝中的影帝”。

至於“影后中影后”則是蕭芳芳拔得頭籌,與她同競爭的可是張曼玉、梅豔芳、袁詠儀、張柏芝。

名單公佈後,影后這一位置,很多人認爲這次票選是對老藝術家的一種尊重。

其實,但凡對香港影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都知道,蕭芳芳是香港電影輝煌年代不可或缺的一顆巨星。

她和張曼玉一樣,都是柏林影后,另手握三金馬、兩金像。

她是王晶心中女演員NO.1,周星馳最愛的搭檔,張國榮心中的女神。

2009年便拿下金像獎終身成就獎,唯一一次參演電視劇,便拿下了金鐘視後。

她是關之琳口中比自己還要漂亮的女星,是外媒評選的“中國秀蘭鄧波兒。“

她是香港人的榮耀,被稱爲香港電影泰斗。

這個女人從影半個世紀,人生也精彩了半個世紀,她用自律、演技、才華,贏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01

媒體對於蕭芳芳的評價一直都是自相矛盾的。

有人評價她含着寶玉出生,傅雷曾撮合她和自己兒子傅聰,章士釗是她乾爹,從小受一流的教育,所得資源無人能及。

有人則認爲她一生坎坷,2歲右耳失聰,3歲喪父,6歲拍電影補貼家用。

見識過世間繁華,領略過人情冷暖,蕭芳芳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忍不住翹起大拇指、忍不住敬佩的女人。

蕭芳芳出生在上海,母親雅擅丹青,是校花,也是風靡一時的舞蹈皇后,曾是上海美專學生會主席。

父親是一位留學德國,和章士釗是好友。

在二人成婚第三個年頭,也就是1947年生下了蕭芳芳。

可惜命運有隻翻雲覆雨手。

蕭芳芳2歲那年隨着父母來到香港,家中生意失敗,右耳也突然失聰。

次年,父親因爲癌症去世,留下一身債務,本就拮据的生活,突然沒有了支撐,更是雪上加霜。

母親是個性子堅強之人,她替衆多香港明星設計服裝上的釘珠花,來維持生計。

處在亂世,爲了自己的女兒和生存,一個女人的意志和能力是沒辦法估量的。

當時香港電影處於萌芽階段,有不少小孩子都被送去拍戲,都成了小童星。

萬般無奈,母親在朋友的推薦下,將已經6歲的蕭芳芳送往了片場。

本想着只是補貼家用,可是沒想到,因爲一場戲她要念一大段臺詞,說完後周圍劇組的人都鼓起了掌,原來掌聲這麼的悅耳,聽了一次就會上癮。

這讓蕭芳芳燃起了對拍戲的興趣,她告訴母親自己想拍戲。

於是,就這樣拍了一部部戲,7歲的時候便進了中聯影業,和功夫巨星李小龍出演《孤星有淚》。

誰也沒想到,當時的兩個小傢伙會在將來締造香港電影的輝煌。

有得也有失,因爲經常拍戲的緣故,蕭芳芳很少去學校,上到二年級的時候,便索性休學,一門心思的拍戲。

雖然不再上學,但是母親爲她找來了家教,並注重她氣質上的培養,讓她跟着粉菊花學京劇,王仁曼學芭蕾舞,傅雷學書法,不僅如此,繪畫、騎馬、射箭,甚至功夫她都樣樣精通。

8歲的時候,她出演《梅姑》,扮演林黛的童年,獲得了童星獎,導演嚴俊對她甚至喜歡,爲她取了藝名“芳芳“,希望她芳名遠播,流芳百世。

出道第二年就紅,這對於蕭芳芳來說是幸運的,但是她也承受了她這個年紀不該承受之殤。

她在劇組拍戲,母親在的時候,別人對她很好,只要母親不在的時候,她就會受到劇組人的打罵。

在那個動盪的年代,很多內地的人都南下香港拍戲,因爲生活艱苦,缺乏安全感,對小孩特別沒有耐心和愛心。

每次去片場拍戲,車上的蕭芳芳都在暗暗祈禱,希望今天不要惹導演生氣,不要挨大人的罵。

她看盡了人情冷暖,世間的虛僞和勢利。

這樣的人生,就連王家衛都曾感慨過,除了芳姐,大約再沒有第二任,能似她那樣活潑輕鬆地對待世間的浮華煙名。

好在,她的小心翼翼,膽戰心驚得到了回報。

《苦兒流浪記》,這部和息影30年復出的影后胡蝶合作的電影,被舊金山國際影展金獎提名,這是中國電影第一次影展金獎提名。

本來人們懷着期待的心情,來看國民影后胡蝶的,可是卻注意到了這個小女孩。

由她主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如今幾乎每個人都會哼唱,她被外媒稱之爲中國的秀蘭鄧波兒。

此後,資源找上門來,母親爲她接了很多的戲,從1960年到1966年,6年時間裏她出演了100多部影片,經常一個月要拍至少2部的電影。

成名後,媒體曾經問過她,是否恨自己母親讓她踏入這行。

她淺淺一笑,說沒有,因爲那時候我知道,我們是爲了生活去拍戲。

小時候的她,不哭也不鬧,坐在板凳上看着大人們拍戲,輪到她,就調整狀態上場。

有人問她是否開心。

她依舊淡淡的笑笑,說童年時自己最不開心的時刻,現在的我最開心。

她在不該有的年紀,承受生活的重擔,她沒有埋怨,哪怕生活讓她千瘡百孔,她依舊熱愛生活。

別人的童年,是在泥巴地裏,在田野上,她的童年是在片場,在大人的影子裏。

母親心疼她,唯一能做就是讓她接受更多新鮮的事物。

她也樂於接受,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直到13歲那年,她的英語老師讓她燃起了想出國看看的念頭。

於是她跑去求母親,希望能讓她去上學。

可是當時她身上有好幾部戲,如果離開的話,是要付違約金的。

而且因爲她長期沒有接受正規教育的斷層, 申請國外學校特別難。

她又埋下頭來,認真拍戲,《飛賊紅玫瑰》中她一人出演10個角色,《少女心》中她一人分飾3個角色,跳了18支舞,風頭盡出,《飛女正傳》更是創下了香港粵語票房紀錄。

當時香港藝人流行結拜,她和馮素波,沈芝華等人結拜,被香港人稱之爲“七公主“。

無論如何,蕭芳芳是當時的一顆巨星,光是影迷團就有幾十個,電影大賣,唱片被賣斷貨,連她的髮飾都能主導香港時尚的流向。

可是蕭芳芳志不在此。

一次名媛的聚會上,她偶爾聽到一句上海話“一個臭做戲的,有什麼了不起“,別人或許以爲她聽不懂上海話,可是她卻聽的句句誅心,那之後,她便下定決心一定要出國留學,深造,感受一下大學生的滋味。

她去找母親,母親還沒開口,周圍一大堆親戚就說她傻,現在這麼紅,幹嘛要自毀前程,甚至向蕭母支招,幫蕭芳芳找個富豪男友,留住她。

02

可是誰也沒想到,這個時候,一代浪子謝賢出現在了蕭芳芳的生活中。

那個時候的謝賢與相戀十年的女友嘉玲分手了,女方轉身嫁給泰國富豪,情傷的他因爲拍戲與蕭芳芳生情,二人十分甜蜜,甚至謝賢父親去世,蕭芳芳都以準兒媳的身份前往弔唁。

當時蕭母就很討厭謝賢,花名在外,情場浪子,對蕭芳芳說,不出3個月你就會發現和他無話可說。

3個月過去了,什麼也沒發生,二人更加甜蜜,可是慢慢的,蕭母的話應驗了,謝賢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整日遊玩,遊艇,豪車,派對樣樣都沾,上進的蕭芳芳希望他能夠做點正事,謝賢則認爲自己紅,愛玩,讓他去讀英文,讀書,他受不了。

二人相戀僅僅一年多,忍無可忍的蕭芳芳選擇和謝賢分手,並宣佈永遠不和謝賢合作拍戲,1968年的《浪子佳人》成爲了絕唱。

雖被情傷,但留學的種子一直在她心中萌發,她的願望越來越強烈。

戲終於拍完了,債務也還得差不多了,母親鼓勵她去留學。

她當時很詫異,母親則告訴她,如果我不這樣做,我知道你這輩子都不會開心的。

幾個月後,她隻身前往美國求學。

可是還沒入學,母親就一個遠洋電話打來,稱自己做生意,被人騙去錢財,看她能不能把學費打回來。

一瞬間,蕭芳芳的整個世界都崩潰了。

難道上個學對她就這麼難嗎?

兩難之際,譚秉庸向她伸出了援手,告訴他有自己在,讓她在美國安心求學。

雖然是一句安慰的話,但是讓蕭芳芳重拾了信心,她之後一直半工半讀,在一個陌生的環境,沒有了明星光環的加成,她找回了自己,英文差,她就通宵達旦的學習英文,過上了一個正常人應該過的生活。

留學期間,她談過幾段戀愛,甚至還訂婚兩次,一次中國人,一次外國人,最後都失敗了,別人問她是否傷心,她依舊微笑道“結束了愛情,復活了生命“。

03

三年後,她學成歸來,這次回來她頭上頂着明星學霸的稱號。

在被外界關注的同時,她也面臨着抉擇,重新復出,或者離開娛樂圈。

她選擇了後者,甚至都想好了要和母親一起去國外,可是母親不願意在國外生活,她只好選擇拍戲。

經歷了校園,蕭芳芳對於演戲有了更深的認識,片約更是找上門來,她比出國前更火了。

復出後,她的第一部電影是和瓊瑤御用小生秦祥林合作《廣島廿八》,秦祥林對她一見鍾情,對她展開瘋狂的追求。

爲和蕭芳芳多接觸,她經常隨她香港、臺灣,美國三地跑。

癡情如此,蕭芳芳自然淪陷。

可是秦祥林比如謝賢有過之而無不及,影帝出身的他也是個情場高手,花名在外。

那個時候的蕭芳芳對自己有着清醒的認識,也對兩人的關係有着自己獨到的看法,但是抵不住秦祥林的熱情攻勢,二人分分合合。

最後一句“我和他的事只有結婚才能解決“,不顧蕭母的反對,義無反顧的嫁給了秦祥林。

可是這對香港頂級明星的結合只持續了半年,因爲婚後的秦祥林依舊是到處留情,嗜賭成性,聽不進蕭芳芳的話,一次,蕭芳芳將夜賭歸來的他鎖在了門外,秦祥林當時還報了警,開門後,直接給了她一耳光。

第二天,留下一紙離婚書,蕭芳芳飛回香港。

兩個人的性格互相矛盾,蕭芳芳不斷前進,而秦祥林則安於現狀,這段婚姻是失敗的。

正如蕭芳芳所說,儘管他們做過很多努力,但是他們還是做不到共同成長,進步,二人在還沒自相殘殺的地步選擇友善的分手。

04

離婚後,已經近30歲的蕭芳芳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她開公司,當導演,所有她感興趣的她都去嘗試。

也是是自己的生活並不那麼快樂,她嘗試去拍喜劇,80年代,臺灣電視劇的出現衝擊了香港影片市場,她試着去拍電視劇,並拿下金鐘視後。

之後再次前往美國深造,她所做的一切都在她的計劃裏,她不在乎外界怎麼評價她,只想着充足的生活。

深造2年回國後,復出第一部影片《不是冤家不聚頭》,就讓她拿到了香港金像獎最佳女主。

那個時候,香港電影的主要市場並不只是臺灣和南洋了,內地也逐漸引進。

真正讓內地觀衆記住她的就是她和李連杰主演的《方世玉》。

無論是動作,眼神,還是臺詞,她都做到精益求精,驚豔的表現讓觀衆大呼過癮。

憑藉着《方世玉》再次讓她入圍金像獎,可是最後敗給了袁詠儀。

1年後,她帶着《女人四十》再次殺入金像獎,這一年,無人能及她的風華,最佳女主被她拿下。

那一年她48歲,有人說她把在演她自己,將一個四十歲的女人的喜怒哀樂展現給觀衆。

這部影片當年拿下了6個大獎,蕭芳芳的名氣和聲譽真的如嚴俊所說,芳名遠播,一時無雙。

此後,只要是她的作品,都獲得了至高的榮耀,但,從小右耳失聰的她,隨着年長,左耳也開始喪失聽力,她曾說過,自己的耳朵裏像是有一百隻蟬在鳴叫。

她因爲耳患困擾,接的戲越來越少,慢慢的消失在熒幕上。

05

生活似乎總跟她開玩笑,但她總是報之以希望。

和秦祥林離婚5年後,她嫁給了張正甫,並且生下了2個女兒,老公是圈外人,是個熱心人士,資助過一千多名患病兒童。

這次蕭芳芳遇到了與自己靈魂在一個頻道上的人,她受老公影響,熱心慈善。

對於這段感情,蕭芳芳甚是珍惜,張正甫受邀前往澳洲工作,她也跟着過去,期間還讀了建築學。

遇到張正甫,蕭芳芳事業也更順利了,和周星馳拍了喜劇,和李連杰拍《方世玉》,和許鞍華拍文藝片,拿獎拿到手軟。

90年代末,蕭芳芳徹底退出演藝圈,一生兩次離開演藝圈,迴歸後依舊能在舞臺綻放,她是整個香港影壇最特別的存在。

從藝五十年,她紅了半個世紀,她的傳奇人生讓人看到了她童年的靈動,青春時期的上進,中年的堅韌,以及老年的優雅。

2009年,她一裘禮服,肩紗曳地走上舞臺,接受香港金像獎終身成就獎,這個獎項全票通過,頒獎當天,爲了不干擾她的助聽器,特別要求觀衆不要鼓掌,而只是揮舞手中的熒光棒,來表示對她的敬意。

她的每次出現似乎都代表了一個新的高度,她是與香港電影同行的演員

一生有喜有悲,73歲再次被人稱爲“影后中的影后“,雖然香港電影已不負往年的榮耀,但蕭芳芳的名字卻一直被人銘記着,而她也依舊優雅而高貴的生活着。

-End-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