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8月13日訊 鐵路、公路、機場、碼頭等重大基礎設施開工前首先要進行地質勘探。新泰市泉溝鎮就是全國有名的勘探產業專業鎮,通過當地政府規範引導、扶持整合,“游擊隊”變身“集團軍”,把勘探做成了一個富民大產業。

最近,在泰安最近召開的一次推動鄉村振興現場觀摩中,新泰市泉溝鎮的勘探產業表現優異:去年產值達到12億元,稅收三年翻了三翻。

在觀摩現場,新泰市魯新岩土工程勘察有限公司總經理徐西齋介紹:“(我的企業)就在泉溝。”

新泰市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說:“它去年稅收接近1000萬元。”

泰安市委書記崔洪剛說:“你這不孬,這麼大企業沒離開鄉,沒離開村,爲家鄉做貢獻。”

泉溝鎮有四萬多人口,從事勘探業的就超過16000人,業務範圍遍佈全國以及20多個國家和地區。別看現在紅紅火火,在2017年前這些人還都是“各自爲戰”的“游擊隊”,像徐西齋這樣小有規模的專業勘探隊,營業稅都是交到了外面。

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介紹:“營業稅可以從總部交,也可以從施工地交,各地爲了增加自己的稅收,一般都按實際形成的地方財力的30%-50%扶持,所以到外面去交了。因爲我們的煤礦厲害,稅過億元,對這塊稅收政府也沒怎麼關注,相當於放了羊,任其自然。”

隨着資源枯竭和政策性壓產,泉溝鎮境內6家煤礦陸續關停,只剩一家,2017年,煤礦稅收不足1000萬。集聚在泉溝鎮的勘探產業,也正因爲無序發展面臨着崩盤的危險。當時全鎮79家打井隊伍都是勞務資質,沒有直接競標資格,掙得僅僅是苦力錢。三四個人經過短暫培訓,就可以熟練操作鑽機的低門檻,更加劇了行業的競爭壓力。

徐西齋說:“同行是仇家,就各自發展各人的,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也不相互溝通,都是保密性的,鑽探怎麼鑽下去,有什麼鑽頭好用,都不提供,因爲他怕提供了爭了他的活,爭了工程,讓利給其他人。”

沒有了煤,鎮裏開始盤算着要把放出去的“羊”收回來。在這時,泰安在全市部署實施“五鄉”行動,通過舉薦回請引進新鄉才、經濟能人、大學生、第一書記、實用技術人員來打造一支引領鄉村振興的帶頭人隊伍。

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說:“我們就成立了勘探行業協會,建立了勘探協會扶持發展資金,以扶持發展資金的形式,支持他發展,讓他回鄉創業。”

徐西齋們還可以在土地出讓、融資貸款、設備購買上,得到政府給予的最大優惠。

新泰市勘探行業協會祕書長靳洪海說:“協會成立之後,做到了信息共享,對工程做出評估,商量工程的價格,招標時我們能做到心中有數。既保證我們能掙到錢,也能保證了工程質量,現在行業內信譽度越來越高,很多設計院主動聯繫我們,像西藏鐵路,新馬泰高鐵,中泰鐵路都是我們乾的。”

凝聚起來的勘探“游擊隊”開始向規範化、集團化發展。勞務轉包轉向獨立承攬,176家勘探隊伍抱團闖出海外市場,當地鑽機銷售製造維修企業達到80多家。

泉溝鎮黨委書記陳凱說:“泉溝勘探,在整個業界內,是國內最大的一支力量,所有的國家這些大工程,都離不開泉溝鎮勘探人的身影。只有這些人才都匯聚到一起的時候,才能產生合力。真正成了一個富民、富財政的好產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