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飛機被髮明並使用以來,它就需要一個固定的起飛降落平臺,也就是停機場。隨着軍事科技的發展,戰鬥機的停機場已經不固定於一塊水泥地面,而是可以搭載在航空母艦上。航空母艦擁有超強的遠航能力,可以將艦載機運送到世界各地進行戰鬥,這就是遠洋打擊能力。其實能夠通過海洋運輸,將戰鬥機運送到遠洋區域的可不止航空母艦,還有潛艇。沒錯,就是必須潛入水下,進行海底遊行的潛艇。用潛艇來搭載戰鬥機,不怕飛機被水泡壞了嗎?其實只要做好密封工作就可以了,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研製的伊400大型載機潛水艇。二戰時期,雖然日本帝國的軍事科技和軍工業稱不上世界頂尖,可是他們崇信“鉅艦大炮”,在海軍建設上倒是能下血本。雖然最後還是輸掉了太平洋戰爭,可是日本人還是表示:我們就是船堅炮利,亞洲第一。在日本海軍研製的一系列船艦中,伊400大型載機潛水艇可謂是佼佼者,儘管它壯志未酬。

伊400的設計理念十分超前,居然提出了利用潛艇搭載戰鬥機的構思,還是在上世紀的20年代。由於較早地提出了水下航母的概念,所以到了四十年代,日本才得以在載機潛水艇領域取得成就。這就叫早起的鳥兒有蟲喫,早點研究載機潛水艇,才能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去美國領土扔炸彈。1942年11月,一艘日本潛水艇,悄咪咪地游到美國領土,在美國西海岸浮出水面,接着搭載的一架E14Y1型偵察機,迅速起飛,飛到俄勒岡州的森林上空,投下了兩顆燃燒彈。美國人感到恐慌,日本人大受鼓舞。很快,日本海軍的“○五”造艦計劃中,多了一個18艘伊-400型潛艇項目。在這個項目中,每一艘伊-400潛水艇可搭載兩架水上飛機。

可是,這個計劃來得有點晚,日本由於打仗,加上打不過美國人,所以戰爭資源逐漸匱乏,該計劃最終改爲製造五架伊-400,不過艦載機增加了一架。到日本宣佈投降前,伊-400也只完成了三艘,分別是伊-400號、伊-401號和伊-402號。這三艘潛水艇的艦載機是配套的水上飛機——晴嵐強擊機,收在伊-400的機庫中。機庫密封性良好,長時間待在水下也不怕進水。但是長條狀的機庫如何容納有機翼的晴嵐強擊機呢?沒事,方法總比困難多,晴嵐的主翼、尾翼和水平尾翼都可以摺疊,浮筒也可以拆下來找地方放,投入戰鬥前,日軍可以在7分鐘內,將晴嵐組裝完畢,像玩樂高玩具似的。

能夠搭載三架戰鬥機,伊-400自然屬於大型潛水艇,其排水量爲3530/6560噸,航速爲18.7/6/5節。戰鬥力方面也是槓槓的,艇首裝備8具魚雷發射管,艇尾配備1門5.5英寸(140mm)50倍身管長甲板炮,指揮塔上裝備1門25mm防空炮,機庫上方還有3座三聯裝25mm防空炮。我靠,這還是潛艇嗎?水下航母吧!伊-400確實十分優秀,在那個時代,其設計構思十分超前,放到現在依然具有很大的研究價值。可是日本帝國大大的邪惡,使得命運給它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伊-400形成戰鬥力時,日本帝國投降了。三艘伊-400一艘自沉,兩艘在投降美國海軍後,受到了海沒處分,也就是沉入海底。美國人十分雞賊,海沒處分前,居然還研究了伊-400一番,研究好了,就說:這是邪惡的日本帝國的戰鬥機器,既然咱都瞭解清楚了,那就沉了吧。就這樣,太平洋底,有着伊-400的深深傷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