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時間以來,印度可謂是焦頭爛額。疫情、洪水、邊境衝突升級等等,令此前氣焰囂張至極的印度也不由得一陣沉默,顯然現在印度局勢之亂令印度當局也有些手足無措。就在這時,尼泊爾拒不妥協打響了反擊,突然開閘放水,一時間印度北部遭遇“洪災”,這一回印度打算侵蝕尼泊爾領土不成,反而自己損失更大了。或許莫迪從沒有想過,尼泊爾竟真的會下狠手,敢開閘“水漫”印度。面對尼泊爾這塊“硬骨頭”,莫迪也不由得頭疼起來。

據印度媒體近日報道稱,因尼泊爾突然開閘放水,導致印度北方邦巴哈萊奇地區最少61個村莊被淹,超過150萬人因此受到影響,帶來的經濟損失一時間難以估量。據悉,尼泊爾方面此次打開三座水壩同時放水,是爲了表達對印度試圖侵佔尼泊爾領土以及前段時間不斷有印度軍民強闖邊境、製造衝突的不滿回擊。只是這一次回擊着實有點“猛”,令印度喫了大虧,這也是莫迪肆意挑釁的下場。

按理說,長年受制於印度的尼泊爾爲何敢對印度下手,而且出手絲毫不留情面?要知道,在尼泊爾高層,依舊有不少親印派存在。此舉在給印度造成打擊的同時,也一定會加劇尼泊爾內部衝突。明知如此,爲何還要這麼做?僅僅是因爲印度要侵蝕尼泊爾引發的嗎?其實這背後另有原因。

如果細心觀察近來尼泊爾和印度之間的衝突就會發現,尼泊爾不僅佔據了主動權,似乎有意無意間不斷挑釁印度,加劇尼泊爾與印度之間的衝突。當然,這一切本就由印度引起,若不是印度在兩國爭議區域公開建設公路,試圖以這種方式潛移默化地侵蝕、吞併尼泊爾領土,或許尼泊爾也不會與印度鬧到今日這般僵持的局面。

尼泊爾之所以敢如此強硬地對印度下“狠手”,其實就是在逼迫印度與尼泊爾決裂,此話怎講?其實尼泊爾政局一直不太穩定,這主要是由於印度常年控制、打壓尼泊爾,使得尼泊爾政局中的親印派和力求擺脫印度控制的尼泊爾改革派之間衝突不斷。

而近來,尼泊爾改革派佔了上風,爲了增加尼泊爾與印度的裂痕,打破尼泊爾受制於印度的舊有關係框架,尼泊爾改革派纔會出此下策,逼迫尼泊爾再也沒有迴歸印度“懷抱”的可能。

除了上述這個原因外,尼泊爾改革派接管尼泊爾政局後,由於親印派的牽制以及來自印度的施壓、干預,尼泊爾在經濟上多次陷入重重危機,隨之帶來的是物價飛漲、失業率增高。而這一切背後,其實和印度常年把控、影響着尼泊爾幾大經濟領域有關。因此,尼泊爾改革派對印度的強硬其實不無警告印度的同時,也在將國內矛盾轉嫁印度。

在與印度衝突不斷之際,尼泊爾同時也主動靠攏中國,希望藉助中國的“一帶一路”給尼泊爾未來鋪出一條“出路”。多年來希望藉助委曲求全換取印度放尼泊爾一馬,但卻沒想到印度竟然依舊未打消狼子野心,企圖爭議區修公路爲名上演一出假途滅虢之戲,只是這一次尼泊爾卻沒有忍氣吞聲,而是表現出抗爭到底的決心。

不過儘管尼泊爾表現強硬,但尼泊爾在軍隊數量上與印度難以相比。尼泊爾常規軍約10萬,另外還有10萬左右的武裝警察部隊。不過尼泊爾方面也並非沒有王牌,那就是尼泊爾最著名的廓爾喀僱傭兵,雖說並非軍團,可一旦開戰大部分廓爾喀僱傭兵都會站在尼泊爾一方,守護國家。

至於廓爾喀僱傭兵到底如何兇悍,英國陸軍元帥曾給出這樣的評價:“戰場上一個人說自己不怕死,要麼他在撒謊,要麼他就是廓爾喀人!”而牛津大學史學家希爾特曾做過一項針對一戰、二戰對戰局貢戰力的統計分析後認爲。

廓爾喀僱傭兵在一戰和二戰中,爲英軍分別貢獻了15%至18%和11%-13%的戰鬥力。換而言之,沒有廓爾喀僱傭兵的參戰,英國的損失只會更大。可見,尼泊爾若真和印度開戰,印度恐怕也會大感頭痛。綜上這些因素,莫迪也只好對尼泊爾忍氣吞聲,不敢輕舉妄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