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正在加速步入老齡社會,數以億計的龐大老年人口挑戰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養老服務能力的同時,也帶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機遇。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下稱“報告”)稱,中國60歲到70歲的低齡活力老人約有1.4億人,約佔總人口的十分之一。充分發掘處於活力期的老年人潛力,可以收穫中國第二次人口紅利,爲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新的動力。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廣君對第一財經表示,銀色經濟時代發掘老年人的人力資本主要是從老人就業、儲蓄和消費等方面着手。這就需要政府出臺相應配套措施,比如消除就業歧視,合理安排老人的就業崗位,鼓勵積累養老社會財富等。

去年11月發佈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已經提出,財富儲備、勞動力供給、老齡產業、科技創新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舉措,但政策落實和執行仍需要進一步具體化。

發掘1.4億低齡老人的人力資本

銀色浪潮正在襲來。

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約2.1億;2035年將達到3.1億; 2050年將達到3.8億左右。低齡老人佔比較大,是當前一個階段我國老齡化的一個大特徵。2030年前,老年人口增長仍以70歲以下的低齡老人爲主。

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2010年的長表數據進行估算,中國55歲以上就業人口占總體就業人口的比例爲14.9%,主要集中在55~64歲老年人。分年齡段來看,55~59歲就業人口數量爲530萬,佔總就業人口的7.4%;60~64歲爲287萬,佔比4.0%,65~69歲爲148萬,佔比爲2.1%。

報告稱,我國退休年齡與預期壽命相比明顯偏早,導致退休人羣中有相當一部分具有勞動技能、身體狀況良好且有就業意願的人。

根據預測,2025年、2035年、2050年生活健康且自理的60歲及以上老年人數量,分別爲2.45億人、3.32億人、3.95億人。其中,一部分老年人由於年齡等原因,不能再參與社會、經濟活動,但仍然有大量 60~70歲的老年人是“活力老人”。

中國具備持續開發老年人力資本尤其是低齡老年人力資本的條件,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科技創新能夠爲經濟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劉廣君表示,我國對於老年人就業仍然存在很多歧視性的政策,就業市場上超過45歲找工作就比較困難了。政府應該發揮作用,有針對性地把一些適合老年人的崗位留給他們。現在很多這樣的崗位上安排的是年輕人,其實這些崗位並不適合年輕人的職業發展。

未來10~15年,養老產業的黃金年代

隨着老年人口基數不斷增長,老年人經濟需求和潛在購買能力將帶動可觀的市場消費。

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預測,未來10~15年是養老產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年代。

報告稱,老齡化背景下,實施新的增長戰略,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十分關鍵,醫療健康、生活照料、老年用品和休閒旅遊產業會迎來規模龐大的老年消費需求,進而刺激經濟增長。

隨着人口老齡化的深化和家庭規模的縮小,家庭對老年成員提供養老照料的功能在逐步弱化,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難以爲繼,需要大力發展社會化和專業化的養老服務。

報告預測顯示,2035~2050年,三代家庭進一步分化,一人戶、一對夫婦戶、三人戶等小家庭將快速增長。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中國家庭平均規模已下降到3.1人, 2015年前後下降到3人以下。未來家庭規模將進一步下降,到2050年下降到2.5人左右。

獨居、空巢老人的數據也不樂觀。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時,65歲及以上獨居老年人戶共有1754萬戶,2015年增長至1996萬戶,未來將會進一步增長,尤其是農村老年人空巢比例將高於城鎮家庭,2050年將達到城鎮地區的兩倍以上。

養老產業發展的重要瓶頸是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近年來隨着老年人消費觀念和行爲變化,老年人口消費潛力不斷增長。據2017年中國家庭金融調查報告統計,中國1600萬老人的家庭月收入超過10000元,絕大多數老年人擁有一套或多套住房。

對於有住房或是高收入的老年人來說,他們養老有更多的選擇。調查顯示,收入越高的老人對子女的依賴性越低,而對自己家、社區日託站或託老所、養老院的選擇會更多。

整體來看,儘管市場巨大,但老年人的消費潛能並未完全釋放。“銀髮經濟”作爲經濟增長的引擎之一尚未完全開啓。

報告稱,“十四五”期間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影響將全面顯現,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任務將更爲迫切。下一步應該把老齡產業作爲具有巨大潛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將老齡產業發展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整體戰略。 製圖/張逸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