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1日,雷軍在“一往無前”小米十週年公開演講上第一句話就提到:2020年,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一年。

手機行業艱難,汽車市場更甚。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1-7月國內乘用車累計銷量931.1萬輛,同比下降18.5%,其中轎車市場的同比降幅更是高達21.6%,在疫情和市場環境的雙重影響下,即便是朗逸、卡羅拉這樣的強勢合資車降幅也超過11%以上。

可面對疲軟的市場態勢,吉利帝豪轎車卻給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1-7月累計銷量達到121890輛,平均月銷超1.74萬輛,跑贏大盤,力壓思域、雅閣、桑塔納等合資熱銷車,穩居全國轎車銷量榜第八。

這樣的表現,不僅在中國品牌轎車裏一枝獨秀,持續領跑,在與合資品牌的交鋒中,也是自主品牌裏唯一一個始終穩穩保持在轎車銷量榜前十位置。

至此,發展也有十一年的帝豪家族,累計總銷量已超過293萬輛,距離300萬輛大關僅有咫尺之遙。轎車市場的競爭一直以來都比SUV市場更爲激烈,同時代的車型、包括很多後來者都已經雨打風吹去,爲什麼吉利帝豪轎車卻成爲了經典,熱賣不衰?

吉利帝豪轎車的“三大鐵律”

2009年8月,吉利帝豪正式上市,同年雷軍也在北京成立了小米科技公司,當時他制定了一個目標:做全球最好的手機,只賣一半的價錢,讓每個人都能買得起。這和吉利“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理念異曲同工。

可彼時的環境,很多人並不看好吉利和小米。手機市場自不用多言,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等國際巨頭牢牢把持高端市場,國內也有中興、華爲和聯想,一箇中關村小公司怎麼可能做全球最好的手機?

吉利的環境稍微好點,畢竟造車已有十多年,也有了金剛和遠景的市場基礎,可帝豪要進軍的主流A級市場難度絲毫不亞於從零開始的小米。一方面,以朗逸、卡羅拉、軒逸爲代表的合資車表現強勢;另一方面,走性價比路線的比亞迪F3銷量也十分可觀。留給帝豪的市場容量並不多。

但結果卻是,這十一年來緊湊型轎車市場國產A級車前仆後繼,身死名滅者如牛毛,突圍而出者僅帝豪一車而已。

雷軍在十週年公開演講道出了小米過去十年致勝的祕訣和決勝未來的核心,他稱之爲“小米三大鐵律”:技術爲本、性價比爲綱,做最酷的產品。簡單理解就是,死磕技術、拿出最大的誠意,做最好的產品。

吉利帝豪成功的原理其實也差不多。

技術爲本

2007年,對於吉利來說是戰略轉型的關鍵一年,在李書福親自撰寫的標誌吉利戰略轉型的《寧波宣言》中,他宣佈吉利要從“價格取勝戰略”轉向“技術領先戰略”,從“成本領先”轉向“品牌創新”。

兩年之後,響應戰略轉型的首款車型——帝豪EC7正式上市,而其邁向“技術領先”的標誌正是那臺JL4G18發動機。CVVT技術+全鋁合金缸體材質,帝豪EC7實現了媲美乃至超越主流合資車的性能和燃油經濟性,由此拉開了吉利乃至自主品牌在技術領域正面硬碰合資品牌的序幕。

隨後,帝豪家族逐步完善,吉利1.5L、1.4T、1.5TD發動機相繼引入,變速箱也由過去單調的MT+CVT,變成MT+CVT+DCT多種組合,以滿足消費者更寬泛、多元的動力需求。

以2020款帝豪GL搭載的1.5TD+7DCT動力系統爲例, 1.5TD發動機是吉利與沃爾沃共同研發的全新一代發動機,升功率、升扭矩、NVH、可靠性、經濟性等方面全面領先,動力響應達到全球領先水平。7DCT也是吉利與沃爾沃聯合研發的全新溼式雙離合變速箱,綜合傳動效率高達97%。這樣一套“黃金搭檔”給帝豪GL帶來絲毫不輸思域和速騰的動力性能。

十一年,帝豪轎車用了6套以上的動力系統,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乃至引領同級自主和合資,對比軒逸十一年都是雷打不動的1.6L+CVT,你就知道核心產品技術升級是帝豪系安身立命的根本。

但帝豪轎車的技術領先又不止於三大件。

在智能化領域,2014年當主流A級車還在比拼皮質用料、電動座椅的時候,帝豪就已經開始搭載G-NetLink系統,通過語音指令即可完成打電話、導航、聽音樂、聽新聞等大部分操作,還可以隨時連接3G網絡和WIFI熱點,這是國內首款搭載WIFI功能的汽車,也是第一款可以在線自動檢測並升級車機互聯的車型。

如今當主流A級車還在增大屏幕尺寸、標配語音控制系統以昭示自身科技化配置的時候,帝豪轎車已經搭載了當前市場中先進的GKUI智能車載系統。技術革新讓GKUI智能車載系統與時俱進,擁有更快、更強的學習能力,反饋到人機交互上,它能讓帝豪轎車的智能化操作反應更迅速,更智能,比如可根據導航和路況自行預判,智能推薦行車路線等等。

不管是帝豪還是帝豪GL,無論是三大件還是智能化,吉利的技術賦能都在潤物細無聲間改變着用戶的出行體驗,這正是帝豪轎車技術的魅力。

質價比爲綱

幾乎每一款自主緊湊型轎車在發展之初都不可避免的走上“性價比”之路,它們中大多數的方法論是:配置上去,價格下來,再象徵性的提升一些質感,比亞迪F3、奇瑞A5都是如此。

但帝豪轎車不一樣,首先它不是簡單的追隨潮流增加配置,而是要引領潮流開闢新領域。

比如L2級自動駕駛。像ICC智能領航、LKA車道保持輔助、AEB-P城市預碰撞安全、SLIF限速標誌識別等,過去只會出現在豪華車或是國產B級車上,作爲帝豪轎車中更高一級的帝豪GL卻直接將這些科技化配置直接應用到一款10萬級的緊湊型轎車上,來提升用戶的出行體驗和行車安全性。隨後,以帝豪GL爲起點越來越多的A級車開始搭載。

再有“車規級CN95高效複合空調濾芯“,今年3月在疫情影響之下,帝豪家族全系再一次以最快的速度全系標配CN95濾芯,爲車主營造最好的車內空氣健康,確保出行健康。

其次,在營造性價比的同時,帝豪更關注的是安全和品質。

就拿帝豪來說,2011年先後獲得了C-NCAP五星安全評定、E-NCAP四星安全認定,刷新了中國品牌車型在歐洲E-NCAP碰撞的最高成績,成爲自主品牌最安全的車型,也趕超不少合資主流轎車;又在2016年以91.12分的高分榮膺中國汽車生態評價(C-ECAP)白金評價,成爲中國品牌汽車第一個獲此評價的車型。

而作爲級別更高的帝豪GL在安全品質上也尤爲專注,2016年在全球碰撞協會G-NCAP和A-NCAP的見證下,滿分成績完成全球首次公開“車對車垂直碰撞”挑戰,用實力引領了中國汽車工業安全標準;2017年以92.94的總得分榮獲C-ECAP評價規程最高等級白金評價;2019年又在垂直魔鬼碰2.0公開測試中完成了更爲嚴苛、難度更大的1.5噸擺錘側擊試驗,並通過工業級衝壓機極限測壓試驗,又一次開創了行業安全先河。

所以,與其說帝豪轎車走的是性價比路線,不如說其始終堅守產品質價比。

當同級自主在A級車市場,或出於實力欠缺,或出於戰略急躁,難以維繫產品的迭代;當同級合資因爲利潤,只會三年一小改,五年一換代,帝豪是爲數不多能做到一年一改款的國產A級車。在保持價格優勢的同時,品質、安全和性能不斷升級,始終領先對手半步,是這些年來帝豪長盛不衰的祕訣,也正是基於此,帝豪在終端的影響力和市場口碑不斷攀升。

從0到100萬輛,帝豪走了七年,而從100萬輛到200萬輛,帝豪只用了兩年,中國品牌也終於有了自己的“高爾夫”和“卡羅拉”。

做最懂消費者的車型

對於吉利來說,帝豪也許不是最酷的產品,但一定是最懂消費者的車型。

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馮擎峯曾經表示:以前做產品開發,基本都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但在誕生帝豪期間,吉利把原來的工程師文化轉變成了產品文化,即把消費者研究明白了,才能夠開發出這個羣體所需要的產品。

這種理念類似於互聯網科技公司一直推崇的“產品經理”文化:所有環節的開展都以用戶爲中心,以滿足消費者的全方位需求。

以帝豪爲基礎,隨後誕生的帝豪家族每一款新車都切中了消費者的需求痛點:帝豪GL的大空間和高品質滿足用戶對更多使用場景的需求;帝豪GS跨界SUV的年輕化、運動化外觀恰好是90後想要的新潮。一個最懂消費者的帝豪轎車和帝豪家族纔是其銷量不斷突破的動力所在。

總 結

上市十一年,連續8年榮獲中國品牌轎車銷量冠軍,在車市寒冬中,帝豪轎車就像是自主品牌的一座燈塔,即便市場再黑暗,壓力再大,它都能爲中國品牌的上攻之路點亮一盞明燈,照亮前進的方向。

如果說過去的十年帝豪轎車還僅僅是吉利的支柱,那麼如今的帝豪轎車正成爲所有自主品牌的支柱。我想在下一個十年,帝豪轎車也將帶領中國品牌轎車走向全球,奔向更遠的星辰大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