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到底能攢多少錢?

有人說好歌能攢上千萬,有人說沒有十萬也有百萬,還有人說這個圈子都是錢,隨便一撈就能身家百萬。

其實真正的情況是這樣的。

音樂不攢錢

真正做音樂的人,他們知道,音樂事實上並不攢錢。很多人靠的是一腔熱血和對理想的追求在活着。除非你真正紅了,你纔會有大把的演出機會和廣告。

我們一起來算算成本,歌曲的製作、發行到一系列的推廣與宣傳,哪個花的不是錢?

爲何吳宗憲會把自己辛苦開的阿爾發唱片公司賣了,因爲歌曲不攢錢。

不過吳宗憲直言很後悔,因爲這一賣,他把天王巨星周杰倫也賣了。

既然音樂這麼不攢錢,爲何還有那麼多人想往這個方向走?

有的爲了理想,有的純粹就是爲了紅而不得苦苦堅持,還有的是因爲年輕。

歌曲火了,詞曲作者就能攢很多錢嗎?

答案:這是不可能的。

高曉松一首《同桌的你》曾經火遍大江南北,他曾經吐槽這首歌他只拿到800元的版權費,其他的八百萬都被老狼拿走了。

汪峯自曝自己20年總共才收到60萬版權費。他自己寫了將近300-500首歌。這樣一首歌到底纔多少版權費用呢?網友們可以仔細算算。

汪峯這算好的了,自己還有演出和廣告的機會。

那像高曉松這種原創的詞曲作者呢,歌曲倒是走紅了,和他關係大嗎?

貌似不大,攢到的錢就更少了。

爲何歌曲難出經典?

爲何現在很難再出經典的歌曲?

這個問題看似很深奧,也很難去解釋。

其實你剝開來,往裏細細一琢磨,你就會明白了。

爲何高曉松現在很少寫歌了?

因爲詞曲作者真正能享受到分成太少,他們得到的酬勞太低。

經常給別人做嫁衣,高曉松也是會累的。

真正寫歌曲、有才華的人收到的酬勞這麼低,那麼誰願意堅持去做這種事情呢?

酬勞不均,這就會導致音樂圈再也難出經典的歌曲。

所以現在各種注重聲音與形式的節目上來了,聽的大部分都還是老歌曲。這類型的節目越多,反而越不利於宣揚原創歌曲的創作與發行。

大家都跑去注重聲音和形式了,那麼原創的內核什麼時候纔會被挖掘?

真正的一首好歌,什麼時候才能被挖掘出來呢?

這個問題,估計很難去回答。其實國內真正應該辦的節目應該是類似某某好歌曲和某某好編劇這種。世上有了真正的好歌曲和好劇本,這樣大家聽的歌曲和電影,那才真正有煥然一新的感覺。

當然我們也不能否認歌手的聲音與演員能帶給大家不一樣的視覺感受,只是希望真正有才華的人可以得到他們應該得到的酬勞,宣傳的時候大家也可以捎帶下他們。

因爲詞曲作者與編劇纔是經典音樂與電影的根源與核心所在。

只有這樣,經典才能永流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