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廣東與遼寧比賽第四節最後6分57秒,遼寧隊換人,梅奧替換下郭艾倫。郭艾倫走到場邊,對着梅奧用力鼓掌,然後使勁拍了他一下。

15秒之後,梅奧飆中一記乾脆的三分球,分差被追至2分。

在這次換人之前的5分03秒,遼寧隊帶着10分落後進入第四節。韓德君一挑三強喫;郭艾倫搶斷反擊上籃;郭艾倫再次搶斷,中投不中,趙繼偉搶下前場籃板,郭艾倫三分。

然後,是那個不可思議的0秒超遠三分。

這一次,鏡頭再也沒有捕捉到郭艾倫進球后發泄的粗口,也看不到被換下場的嘰嘰歪歪,他走到場邊,主動和場下的隊友擊掌。

好像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第三節行將結束的時候,郭艾倫試圖打一條龍反擊,在兩個人已經死死卡住位置的情況下,他重重地砸在地上,球出了界,落後還有17分。

好像那纔是熟悉的郭艾倫——莽撞,急躁,除了一頭扎進人堆裏,不會別的進攻手段了。

屏幕外的人在那時候,恐怕沒人敢想比賽還能翻回來。

******

從靈魂的角度拷問一下,郭艾倫有屬於自己的比賽嗎?

他的忠實球迷們自然如數家珍,但殘忍的是,這些近乎無可挑剔的場次,卻都不是決定生死的比賽——即便這些場製造了多打一場生死戰的機會。郭艾倫從來沒有屬於他的大賽,以至於反對者連他打得好的比賽也蔑視地忽略了。

旁觀者們還是低估了郭艾倫面對的阻礙,當他們輕描淡寫地強調,“誰還沒遇到點挫折”的時候,可能並沒意識到,郭艾倫身邊提供的幫助遠遠不夠的事實。

在今年,遼寧隊送別了哈德森,卻搞來了蘭斯-史蒂芬森。這是一個聽名字就知道必然會磨合不當,球權無法分配的名字。這個和保羅、詹姆斯都難以共存,29歲就無緣NBA的持球狂來了的話,郭艾倫怎麼辦?

沒人想這麼多,可能連引進史蒂芬森的遼寧隊管理層都沒考慮過。在第一個月結束的時候,“郭艾倫無視史蒂芬森”和“史蒂芬森都不願意傳給郭艾倫了”的營銷標題遙相輝映,卻早在意料之中。郭艾倫是遼寧隊的頭牌球員,他卻決定不了身邊有什麼樣的搭檔。

類似的惡意還在侵蝕他:郭士強被火速撤掉兵權,第二天全隊送別。隊友們面色沉重,只有郭艾倫看上去嘻嘻哈哈。所以網絡上鋪天蓋地又是“郭士強下課,郭艾倫卻難掩喜悅,老叔下崗原來他是推手?”

無需追究哪些無良寫手帶節奏,大家都懂的,這類的文章總有人喜聞樂見。

於是媒體真正直面郭艾倫,問他郭士強的話題,迫得郭艾倫當場哽咽,直到這一刻纔有人感知到他的委屈和苦悶,他說的是,他不只是我教練,還是我家人,我們全家都陪着他,希望他趕緊緩過來啊。

這大概是郭艾倫在鏡頭前的第二次落淚。

第一次,是在2018年,奪冠的晚上。郭艾倫和隊友們穿着“第一”的冠軍T恤,戴着冠軍帽站在球員通道等着頒獎。郭士強走過來,突然說了一句,這些年,老叔讓你受委屈了。

那一瞬間,郭艾倫突然淚水決堤湧出,抱着老叔的時候,他們之間的那道冰障立刻融化了。不是所有人知道,過於謹慎和避嫌的郭士強,會刻意苛責郭艾倫,爲了不讓外界說閒話,他甚至有意打壓,找事批評郭艾倫。而在奪冠之前的許多年裏,郭艾倫面對的是老叔的嚴苛、媒體的詰問和反對者無中生有的抹黑,而他竟然找不到宣泄口、也沒有太多交心的朋友。

於是他在綜藝裏大聲喊出“要善良”,既是無奈,也是他多年來內心溫暖的底線所在。若他被外界善意以對,或許不會在成長的旅途裏高速突破的時候遇到那麼多的人爲障礙,若是他真的被視爲“亞洲第一後衛”,爲什麼一直都沒有得到能打得爽的體系和戰術呢?

在奪冠的那天,他在更衣室裏哭着訴說一直堵在心裏的話,他們都說我不行,說我不會傳球,說我靠這個靠那個,說我沒能力……他們都那麼說,可是我不信啊……

屏幕前的你我,是否也在某個時間,漸漸信了他已經不行了這回事,開始偶爾用怨恨的詞彙,加諸於這個正值巔峯的後衛身上,實際上那些鄙視怨懟甚至有些惡毒的評語,只是用來反駁從前過度幻想期待的自己呢?

2019年,男籃世界盃。

2020年,一個跌跌撞撞翻滾着爬進總決賽的賽季。

此時的郭艾倫,不是MVP第二名,也不是最佳陣容成員。沒有比賽的日子,他被揪出來跟劉煒、孫悅、陳江華對比;賽季重啓,在吳前、孫銘徽、方碩表現出色的文章下面,依然會有人趾高氣昂地拿出郭艾倫的名字挑釁。

喜歡上網衝浪的他,一切盡收眼底。

季後賽第二輪,遼寧碰上浙江。那可能是整個CBA火力最強勁的後場。在白熱化的48分鐘之後,遼寧隊4分險勝。比賽結束的時候,郭艾倫和每個隊友擊掌,到趙繼偉,他突然把繼偉拽過來,狠狠地給了一個擁抱。

那些見不得好和有矛盾的說辭,在這一個擁抱裏,魂飛魄散。

2018年,趙繼偉跟着紅隊打教學賽,快攻中失去平衡重重摔在地板上,導致三處骨折兩條韌帶斷裂。但在這樣一起意外裏,人們關注的重點居然是郭艾倫沒有發微博祝福趙繼偉。

那些充斥着惡意的說辭,捕風捉影般凝聚成了大篇章的段落,描繪出了一個幸災樂禍沾沾自喜的險惡角色來,直到郭艾倫不得不曬出倆人的私聊對話,纔沒有了繼續的解讀。

他們想看什麼,就把你描繪成什麼。

而你要做的,就是別在乎他們。

打新疆的第一場,郭艾倫又一次把自己推上了風口浪尖:第三節他自己三分不中,愣了一下卻衝去搶長籃板,結果導致新疆球員唐才育在無保護的情況下身體失衡,落地後嚴重受傷。

裁判沒有吹罰奪權驅逐,只是給了一個技術犯規。此時遼寧領先25分,這是一個裁判給出的明顯信號:見好就收吧,別讓他打了。

然而到第四節,郭艾倫竟然因爲要求上場和整個教練組大吵大嚷,最後還一甩手自己回了更衣室。

主教練馬丁內斯在賽後發佈會明確說了態度——如果興奮過度的郭艾倫再喫一個技術犯規被禁賽怎麼辦。

還有可能郭艾倫自己沒想到的,如果他動作還這麼大,萬一被報復性犯規了又怎麼辦?

郭艾倫是個如此簡單的人,他不會想到球場外的心理博弈,他甚至都沒想到領先25分還有什麼必要再讓他上場。“我纔打了20分鐘”的扭扭捏捏自己球迷看了好笑,卻不應該在賽場上由着性子。

所以,是他沒長大嗎?

郭艾倫是一個矛盾體,他大大咧咧,不懂人情世故,連撞傷唐才育之後的微博都不曉得應該遵循公關格式,最後寫出了那樣一個滿是槽點的段落。但郭艾倫又是一個過於細膩的人,他的一切無所謂和大大咧咧,都是用來掩藏內心的苦悶和委屈的。

總決賽第二場的最後兩個回合,郭艾倫在左側持球,遼寧微弱領先。梅奧扯開空間,以爲郭艾倫要單打。郭艾倫突然打了個手勢,讓梅奧繞出來接球,一個英雄的時刻,梅奧幹拔三分,117-114。

下一個回合,他把趙繼偉叫過來,給了學弟一個主攻的機會。

那一刻,郭艾倫變得不一樣了。

他掌控着全局,不再是矇頭突破。

他不接管最後的進攻,但他依然是控場的絕對核心。

2020年,郭艾倫職業生涯的第10個賽季。10年走來,郭艾倫真正欠缺的,是以核心身份帶領球隊贏下的重要大賽。即便他用了10年來打磨棱角,去適應外界的批評,甚至做出妥協時,批評的聲音依然不絕於耳。那些苦悶終於在今天煙消雲散:他是需要繼續振奮的,不是爲了批評的聲音奮鬥,是爲了相信他的隊友,爲了愛他的人,做一個更好的球員。

他仍然不是採訪中那麼配合,說着客套話的好好先生。但2019-20賽季的總決賽第二場,卻一定是郭艾倫生涯最欠缺的經典戰役。雖然未來劇情依然會走向熟悉的樣子:郭艾倫奮力拼出來了多一場球,可能只是又延遲幾天給自己多找了一次被網友羞辱的機會。

但競技體育的世界便是如此:

當你放棄希望的時候,比賽才真的結束了。

作者:文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