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一向被推崇爲中華文明的祖先,我們中國人也經常把我們自己叫做“炎黃子孫”。而黃帝能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這樣崇高的地位,他對古代中國的一系列偉大貢獻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姓氏。

黃帝,一向被推崇爲中華文明的祖先,我們中國人也經常把我們自己叫做“炎黃子孫”。而黃帝能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擁有這樣崇高的地位,他對古代中國的一系列偉大貢獻只是其中的一個因素。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他的姓氏。

黃帝姓姬,“姬”這個姓是古代中國八個最主要的姓氏之一,也是從黃帝開始纔有了這個姓氏。黃帝之所以姓姬,是因爲他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姬水旁邊,於是便有了這個姓氏。

如今,姓“姬”這個獨特姓氏的人並不多,但絕大多數“大衆化”的姓氏,其始祖都是“姬”這個姓。這樣看來,姬姓可以稱得上是姓氏裏的祖宗了。

雖然在經典的《百家姓》中,姬姓的排位並不靠前,僅僅排在第二百九十七位,擁有姬這個姓氏的人也不過只有五十四萬左右。但是,從姬姓這一個單獨的姓氏,就演變出了四百多個其他的姓,這個數字真的是很驚人的。而由者四百多個姓氏又繁衍出無數其他姓氏。那麼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身邊幾乎所有的姓氏,都是由姬姓演化而來,或者說是姬姓的“後代”呢?這要從周朝說起。

將近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周武王姬發替天行道,將昏君商紂王消滅,成功地建立了一個全新的封建王朝——周朝。當時,周武王姬發採用分封制,把除了京畿以外的全部國土分封給諸侯和自己的兒子和孫子,目的是加強這些地方的發展,給予周朝都城有效的保護,最大程度地提升國力。著作《荀子》中記載了這件事,大意是說周天子建立了七十一個分封地,其中有五十三個都是由姓“姬”的人掌管的。這樣一來,全國範圍內都有姬姓的人了。

後來,經過春秋五霸以及後來戰國七雄的逐鹿中原,周王室日趨衰弱。姬姓掌管的許多小國也因爲無力與大國抗衡而一個接一個地滅亡。而姬姓的後代是有很多的,他們中大部分人選擇不再使用姬這個姓,而是改成別的。有些人就乾脆用自己曾經所在的諸侯國的名字作爲姓氏。比如說,原來是鄭國人,就改姓鄭;是吳國,就改姓吳;是宋國,就改姓宋,等等。

很多中國的姓氏都把姬姓視爲起源。雖然不少姓氏的源頭都有多個,但姬姓作爲主要源頭佔了很大的比重,如趙姓、王姓、黃姓、陳姓、周姓、馬姓、李姓、劉姓等等。姓姬的名人也非常之多,除了黃帝、姬發等人之外,還有周公旦、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周厲王姬胡、周宣王姬靜、晉獻公姬詭諸、韓武子姬韓厥、韓非子、公孫鞅和子產等等,姬姓的人雖然不那麼多,但人才真的是很不少。

在數千年曆史的變遷過程中,姓姬的人口總數並沒有呈現很明顯的上升趨勢,反而是十分平穩,沒有太多的增加。當下,姬姓排在百家姓中很靠後的位置,約有五十四萬的人口。姬姓人口絕大多數分佈在山西、蘇北、河南、江西、貴州、湖北、重慶、內蒙古、甘肅省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福海縣,內蒙古自治區巴彥淖爾盟等地。可以看到姬姓的分佈還是極其廣泛的,這與當初周朝時周武王姬發分封天下的舉措可以說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所以說,姬姓真的可以稱得上是“萬姓之祖”啊!

相關文章